词典 书学 书学的意思
shūxué

书学

简体书学
繁体書學
拼音shū xué
注音ㄕㄨ ㄒㄩㄝ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xué,(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组词】: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例句】: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3) 掌握的知识。【例句】: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组词】: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基本含义

(1).犹典籍。《后汉书·邓骘传》:“ 耿氏 教之以书学,遂以通博称。”《南史·后妃传上·韩兰英》:“妇人 吴郡 韩兰英 有文辞……及 武帝 以为博士,教六宫书学。”
(2).学习书法和字学;学习书法和字学的学校。《南史·王慈传》:“ 慈 ……少与从弟 俭 共书学, 谢凤 子 超宗 尝候 僧虔 ,仍往东斋诣 慈 。 慈 正学书,未即放笔。”《周书·艺术传·冀儁》:“时俗入书学者,亦行束脩之礼。”《新唐书·选举志上》:“凡书学:《石经三体》限三岁,《説文》二岁,《字林》一岁。”《宋史·选举志三》:“书学生,习篆、隶、草三体,明《説文》、《字説》、《尔雅》。”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三·古图书》:“书学之用大矣。篆之猎碣,则文石鼓;勒之鼎彝,则为款识;摹之范金,则为印章,然非浅学所能辩也。”
(3).关于汉字书法的理论。

书学的意思

书学 [shū xué]

1. 犹典籍。

2. 学习书法和字学;学习书法和字学的学校。

4. 关于汉字书法的理论。

书学 引证解释

⒈ 犹典籍。

《后汉书·邓骘传》:“耿氏 教之以书学,遂以通博称。”
《南史·后妃传上·韩兰英》:“妇人 吴郡 韩兰英 有文辞……及 武帝 以为博士,教六宫书学。”

⒉ 学习书法和字学;学习书法和字学的学校。 《南史·王慈传》:“慈 ……少与从弟 俭 共书学, 谢凤 子 超宗 尝候 僧虔,仍往东斋诣 慈。

慈 正学书,未即放笔。”
《周书·艺术传·冀儁》:“时俗入书学者,亦行束脩之礼。”
《新唐书·选举志上》:“凡书学:《石经三体》限三岁,《説文》二岁,《字林》一岁。”
《宋史·选举志三》:“书学生,习篆、隶、草三体,明《説文》、《字説》、《尔雅》。”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三·古图书》:“书学之用大矣。篆之猎碣,则文石鼓;勒之鼎彝,则为款识;摹之范金,则为印章,然非浅学所能辩也。”

⒊ 关于汉字书法的理论。


国语词典

书学 [shū xué]

⒈ 有关书法一门的学问。

如:「今日书学式微,与过去忽视书法教育有关。」


书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书学释义:犹太学。北魏 时的中央教育机构。《北史·儒林传序》:“明元 时,改国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魏书·李訢传》:“为中书学生,世祖 幸中书学,见而异之。”《周书·崔彦穆传》:“年十五,与 河间 刑子才、京兆 韦孝宽 俱入中书学,偏相友爱。”
    • 2.
      书剑释义:⒈书和剑。唐 许浑《别刘秀才》诗:“三献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唐 温庭筠《过陈琳墓》诗:“莫过临风倍惆悵,欲将书剑学从军。”金 马定国《清平道中》诗:“今日清明过寒食,又将书剑客他乡。”张素《沪宁道中》诗:“万里归来傲白鷳,随身书剑更萧闲。”⒉学书学剑。谓学文学武。唐 孟浩然《自洛之越》诗:“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宋 司马光《送茹屯田知无为军》诗:“使君此去荣多少,犹是当年书剑身。”元 汤式《普天乐·送友回陕》曲:“书剑不求官,萍水常为客。”清 方文《早春别芜阴诸子》诗:“干戈犹未定,书剑那能
    • 3.
      书读袖烂释义:形容涂剑读书学习认真,书读完了,袖子已经在桌子上磨破了。
    • 4.
      包世臣释义:(1775-1855)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 字慎伯,号倦翁,泾县(今属安徽)人。嘉庆举人。官新喻知县。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对政治腐败亦多所抨击。工书,提倡北碑,著《艺舟双楫》阐述其观点。
    • 5.
      吴兴释义:⒈指 元 代书画家 赵孟頫。 赵 为 吴兴 人,故称。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跋赵子昂书<过秦论>》:“吴兴 此书学《黄庭内景经》,时年三十八岁。”⒉郡名。三国 吴宝鼎 元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 乌程县(今 浙江 吴兴县 南)。⒊县名。属 浙江省,位于 苕溪 下游,滨临 太湖。
    • 6.
      国子释义:⒈公卿大夫的子弟。《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郑玄 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汉书·礼乐志》:“朝夕习业,以教国子。国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清 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国子证误》:“国子者,王大子、王子、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皆是,亦曰国子弟。”⒉指国子学。《北史·儒林传论》:“明 元 时,改国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及迁都 洛邑,詔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隋书·韦艺传》:“艺 字 世文,少受业国子。”《新唐书·百官志三》:“﹝国子监﹞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
    • 7.
      圣小儿释义:犹神童。《魏书·祖莹传》:“莹 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戚呼为圣小儿。”
    • 8.
      学宫释义:⒈学校。汉 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復徙舍学宫之旁。”宋 叶适《蔡知閤墓志铭》:“亲至学宫,课率诸生,劝教有义,士人兴起。”清 钱谦益《特进光禄大夫孙公行状》:“年十餘岁,徒步从职方公读书学宫。”⒉旧指各府县的孔庙。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我们县里,礼义廉耻,一总都灭絶了!也因学宫里没有一个好官。”清 钮琇《觚賸续编·赵公裕后》:“武清县 学宫圮坏,公捐二百金首倡修整。康熙 戊午地震復倾,公独力重建,庙貌聿新。”《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刘元帅 坐於学宫明
    • 9.
      旃厦释义:语本《汉书·王吉传》:“夫广夏之下,细旃之上,明师居前,劝诵在后,上论 唐 虞 之际,下及 殷 周 之盛,考仁圣之风,习治国之道……其乐岂徒衔橛之间哉!”后因以“旃厦”指帝王读书学习之所。
    • 10.
      明字释义:唐 代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主要考试关于书学的知识。参见“明法”。
    • 11.
      枕典席文释义:指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 12.
      柳公权释义:(778—865)唐代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书学王羲之,后采众家所长,得力于欧阳询、颜真卿,自成一体,楷书尤其有名,对后世影响很大。与颜真卿并称“颜柳”。代表作有《玄秘塔碑》《金刚经》等。
    • 13.
      法书通释释义:书学论著。
    • 14.
      淳化阁帖释义:简称《阁帖》。汇刻丛帖。十卷。公元992年宋太宗出秘阁(帝王收藏图书处)所藏历代法书,敕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摹刻而成。此后历代多有翻刻。虽采择未精,但古人法书颇赖之以传。自此刻帖盛行,后世因称此帖为“法帖之祖”。
    • 15.
      滕公佳城释义:指 西汉 夏侯婴 墓地。《西京杂记》卷四:“滕公 驾至 东都门,马鸣,跼不肯前,以足跑地久之。縢公 使士卒掘马所跑地,入地三尺所,得石槨。縢公 以烛照之,有铭焉,乃以水洗写其文,文字皆古异,左右莫能知,以问 叔孙通,通 曰:‘科斗书也,以今文写之,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见白日,吁嘆 縢公 居此室。’縢公 曰:‘嗟乎天也,吾死其即安此乎?’死遂葬焉。”縢公 即 西汉 夏侯婴,官至太仆,初为 縢 令奉车,故号 縢公。后即用以为典。清 钱泳《履园丛话·书学·总论》:“文清 笑侍讲为灶下老婢,侍讲亦笑 文清 为 滕
    • 16.
      瘦金书释义:宋徽宗 赵佶 楷书学 唐 薛稷,笔画瘦硬,自称“瘦金书”。
    • 17.
      祖帖释义:最早的法帖。 多指《淳化阁帖》。淳化 三年,宋太宗 出秘阁所藏历代法书,命侍书学士编次,摹刻在枣木板上,拓赐大臣,古人法书赖此以传。自此刻帖盛行,故历来称《淳化阁帖》为“法帖之祖”。清 查慎行《自题淳熙修内司官帖后》诗:“《淳化》祖帖絶难得,南渡摹勒传 淳熙。”
    • 18.
      算子释义:⒈竹制的筹。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素食》:“蜜薑:生薑一斤,浄洗,刮去皮。算子切;不患长,大如细漆箸。”石声汉 注:“即竹製的筹。”《新五代史·汉臣传·王章》:“此辈与一把算子,未知颠倒,何益於国邪!”⒉即算盘。清 黄宗羲《卓母钱孺人墓志铭》:“孺人以弱女子,未明而起,诸事填委,候其指挥,左握算子,右徵市历,官租岁计,转运贮积,会要不爽毫髮。”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卑唐》:“至於 有唐,虽设书学,士大夫讲之尤甚。然纘承 陈 隋 之餘,缀其遗绪之一二,不復能变,专讲结构,几若算子,截鹤续鳧,整齐过甚。”参见
    • 19.
      读学释义:读书学习。 《南齐书·庐陵王子卿传》:“汝比在都,读学不就,年转成长,吾日冀汝美,勿得勑如风过耳,使吾失气。”
    • 20.
      速狱释义:招致诉讼。语出《诗·召南·行露》:“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高亨 注:“速,招致。狱,诉讼。”清 褚廷璋《书学署批详存稿后》诗:“怀刑君子素,速狱慎雀鼠。”

书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书学释义:犹太学。北魏 时的中央教育机构。《北史·儒林传序》:“明元 时,改国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魏书·李訢传》:“为中书学生,世祖 幸中书学,见而异之。”《周书·崔彦穆传》:“年十五,与 河间 刑子才、京兆 韦孝宽 俱入中书学,偏相友爱。”
    • 2.
      书剑释义:⒈书和剑。唐 许浑《别刘秀才》诗:“三献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唐 温庭筠《过陈琳墓》诗:“莫过临风倍惆悵,欲将书剑学从军。”金 马定国《清平道中》诗:“今日清明过寒食,又将书剑客他乡。”张素《沪宁道中》诗:“万里归来傲白鷳,随身书剑更萧闲。”⒉学书学剑。谓学文学武。唐 孟浩然《自洛之越》诗:“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宋 司马光《送茹屯田知无为军》诗:“使君此去荣多少,犹是当年书剑身。”元 汤式《普天乐·送友回陕》曲:“书剑不求官,萍水常为客。”清 方文《早春别芜阴诸子》诗:“干戈犹未定,书剑那能
    • 3.
      书读袖烂释义:形容涂剑读书学习认真,书读完了,袖子已经在桌子上磨破了。
    • 4.
      包世臣释义:(1775-1855)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 字慎伯,号倦翁,泾县(今属安徽)人。嘉庆举人。官新喻知县。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对政治腐败亦多所抨击。工书,提倡北碑,著《艺舟双楫》阐述其观点。
    • 5.
      吴兴释义:⒈指 元 代书画家 赵孟頫。 赵 为 吴兴 人,故称。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跋赵子昂书<过秦论>》:“吴兴 此书学《黄庭内景经》,时年三十八岁。”⒉郡名。三国 吴宝鼎 元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 乌程县(今 浙江 吴兴县 南)。⒊县名。属 浙江省,位于 苕溪 下游,滨临 太湖。
    • 6.
      国子释义:⒈公卿大夫的子弟。《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郑玄 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汉书·礼乐志》:“朝夕习业,以教国子。国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清 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国子证误》:“国子者,王大子、王子、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皆是,亦曰国子弟。”⒉指国子学。《北史·儒林传论》:“明 元 时,改国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及迁都 洛邑,詔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隋书·韦艺传》:“艺 字 世文,少受业国子。”《新唐书·百官志三》:“﹝国子监﹞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
    • 7.
      圣小儿释义:犹神童。《魏书·祖莹传》:“莹 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戚呼为圣小儿。”
    • 8.
      学宫释义:⒈学校。汉 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復徙舍学宫之旁。”宋 叶适《蔡知閤墓志铭》:“亲至学宫,课率诸生,劝教有义,士人兴起。”清 钱谦益《特进光禄大夫孙公行状》:“年十餘岁,徒步从职方公读书学宫。”⒉旧指各府县的孔庙。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我们县里,礼义廉耻,一总都灭絶了!也因学宫里没有一个好官。”清 钮琇《觚賸续编·赵公裕后》:“武清县 学宫圮坏,公捐二百金首倡修整。康熙 戊午地震復倾,公独力重建,庙貌聿新。”《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刘元帅 坐於学宫明
    • 9.
      旃厦释义:语本《汉书·王吉传》:“夫广夏之下,细旃之上,明师居前,劝诵在后,上论 唐 虞 之际,下及 殷 周 之盛,考仁圣之风,习治国之道……其乐岂徒衔橛之间哉!”后因以“旃厦”指帝王读书学习之所。
    • 10.
      明字释义:唐 代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主要考试关于书学的知识。参见“明法”。
    • 11.
      枕典席文释义:指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 12.
      柳公权释义:(778—865)唐代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书学王羲之,后采众家所长,得力于欧阳询、颜真卿,自成一体,楷书尤其有名,对后世影响很大。与颜真卿并称“颜柳”。代表作有《玄秘塔碑》《金刚经》等。
    • 13.
      法书通释释义:书学论著。
    • 14.
      淳化阁帖释义:简称《阁帖》。汇刻丛帖。十卷。公元992年宋太宗出秘阁(帝王收藏图书处)所藏历代法书,敕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摹刻而成。此后历代多有翻刻。虽采择未精,但古人法书颇赖之以传。自此刻帖盛行,后世因称此帖为“法帖之祖”。
    • 15.
      滕公佳城释义:指 西汉 夏侯婴 墓地。《西京杂记》卷四:“滕公 驾至 东都门,马鸣,跼不肯前,以足跑地久之。縢公 使士卒掘马所跑地,入地三尺所,得石槨。縢公 以烛照之,有铭焉,乃以水洗写其文,文字皆古异,左右莫能知,以问 叔孙通,通 曰:‘科斗书也,以今文写之,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见白日,吁嘆 縢公 居此室。’縢公 曰:‘嗟乎天也,吾死其即安此乎?’死遂葬焉。”縢公 即 西汉 夏侯婴,官至太仆,初为 縢 令奉车,故号 縢公。后即用以为典。清 钱泳《履园丛话·书学·总论》:“文清 笑侍讲为灶下老婢,侍讲亦笑 文清 为 滕
    • 16.
      瘦金书释义:宋徽宗 赵佶 楷书学 唐 薛稷,笔画瘦硬,自称“瘦金书”。
    • 17.
      祖帖释义:最早的法帖。 多指《淳化阁帖》。淳化 三年,宋太宗 出秘阁所藏历代法书,命侍书学士编次,摹刻在枣木板上,拓赐大臣,古人法书赖此以传。自此刻帖盛行,故历来称《淳化阁帖》为“法帖之祖”。清 查慎行《自题淳熙修内司官帖后》诗:“《淳化》祖帖絶难得,南渡摹勒传 淳熙。”
    • 18.
      算子释义:⒈竹制的筹。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素食》:“蜜薑:生薑一斤,浄洗,刮去皮。算子切;不患长,大如细漆箸。”石声汉 注:“即竹製的筹。”《新五代史·汉臣传·王章》:“此辈与一把算子,未知颠倒,何益於国邪!”⒉即算盘。清 黄宗羲《卓母钱孺人墓志铭》:“孺人以弱女子,未明而起,诸事填委,候其指挥,左握算子,右徵市历,官租岁计,转运贮积,会要不爽毫髮。”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卑唐》:“至於 有唐,虽设书学,士大夫讲之尤甚。然纘承 陈 隋 之餘,缀其遗绪之一二,不復能变,专讲结构,几若算子,截鹤续鳧,整齐过甚。”参见
    • 19.
      读学释义:读书学习。 《南齐书·庐陵王子卿传》:“汝比在都,读学不就,年转成长,吾日冀汝美,勿得勑如风过耳,使吾失气。”
    • 20.
      速狱释义:招致诉讼。语出《诗·召南·行露》:“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高亨 注:“速,招致。狱,诉讼。”清 褚廷璋《书学署批详存稿后》诗:“怀刑君子素,速狱慎雀鼠。”

书学造句

1.如果有人说,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看书学习,那纯粹是托词,还是学习的愿望不够强烈的表现。

2.意思是说在学习上多看书学知识下足功夫,在工作上不要偷奸耍滑要脚塌实地多干活。

3.他利用点滴时间看书学习。

4.古人凿壁偷光的攻读精神,激励我们更加勤奋地读书学习。

5.虽然老师不在,教室里仍然鸦雀无声,同学们都在看书学习。

书学(shuxu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书学是什么意思 书学读音 怎么读 书学,拼音是shū xué,书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书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