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 zhòng,(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组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组词】:暗中。房中。中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例句】: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组词】:在研究中。(5) 特指“中国”。【组词】:中式。中文。(6) 适于,合于。【组词】:中看。(1) 恰好合上。【组词】: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2) 受到,遭受。【组词】:中毒。中计。(3) 科举考试被录取。【组词】:中举。中状元。
yāng,(1) 中心,正当中。【组词】:中央。(2) 恳求。【组词】:央求。央告。(3) 尽,完了。【组词】:夜未央。
1. 中心的地方(中,指一定范围内适中的统置;央指和四周或上下左右距离相等的位置)
例禁卒居中央。——清·方苞《狱中杂记》
圆柱矗立在市广场中央。
英[ centre; ]
2. 指国家或党派政治权力最高的地方。
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扬权》
英[ central authorities; ]
⒈ 四方之中。
引《诗·秦风·蒹葭》:“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荀子·大略》:“欲近四房,莫如中央。”
《汉书·李寻传》:“震或於其国,国君之咎也。四方中央连国歷州俱动者,其异最大。”
巴金 《灭亡》第七章:“房子底中央放着一张大餐桌。”
⒉ 中间。
引《礼记·王制》:“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
《汉书·西域传序》:“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
明 徐渭 《桐乡冯母》诗之二:“青史他年定几行,太夫人传在中央。”
⒊ 古指国君。
引《韩非子·扬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陈奇猷 集释引旧注:“四方谓臣民,中央谓主君。”
宋 宋祁 《宋景文笔记·杂说》:“欲正四方,先定中央。中央,君也。”
⒋ 今指国家政权或政治团体的最高领导机构。
引陈毅 《枣园曲》:“停车枣园路,记从前,人民革命,中央曾驻。”
⒌ 古代以五方配五行,中央表土,土色黄,故又以中央代表黄色。
引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上北征之夕,次 陈桥驛,罗彦瓌 等献中央之服,立上为天子。”
中央之服即黄袍。 《幼学故事琼林·岁时》:“中央戊巳属土,其色黄,故中央帝曰黄帝。”
⒈ 中间或中心地方。
引《诗经·秦风·蒹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荀子·大略》:「欲近四房,莫如中央。」
反边际 边缘 角落 周围 四周 地方
⒉ 指国君。
引《韩非子·扬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清·王先慎·注:「四方谓臣民,中央谓主君。」
⒊ 最高政府所在地。相对于地方而言。
例如:「中央政府」。
1.经中央电视台这么一宣传,你和你的产品都名闻天下了。
2.党中央邀请各民主党派共商国家大计。
3.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央。
4.不论是通都大邑还是边疆内地,人们都能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
5.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决策鼓舞人心,人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6.在广场的正中央,是根一柱擎天的埃及方尖碑。
7.我们应该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求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但一些地方的社会治安状况距中央和人民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9.党中央已三令五申,严禁请客送礼,可是有的单位仍然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10.精简会议,裁减冗员,消除会海,这些都必须从中央做起,然后上行下效,才能提高行政效率。
11.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12.中央发出号召后,一场发扬抗洪精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高潮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开展了起来。
13.军阀各据一方,中央权力削弱,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
14.在深化改革方面,我们必须同党中央步调一致。
15.将离开哪个中央都将有您的立锥之地。
16.所以说,党中央提出的精兵简政政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
17.中央号召向孔繁森学习后,全国各地闻风而动。
18.中央发出了向英雄少年赖宁学习的号召后,全国各地闻风而动,掀起了学英雄的热潮。
19.中国中央政府对无数小型铅冶炼厂的经营鞭长莫及。
20.中央电视摄像头严密监控着外面风吹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