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公民 公民的意思
gōngmín

公民

简体公民
繁体
拼音gōng mín
注音ㄍㄨㄥ ㄇ一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ōng,(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组词】:公正。公心。大公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组词】:公理。公式。公海。公制。(3) 国家,社会,大众。【组词】: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组词】:公开。公报。公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例句】: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6) 敬辞,尊称男子。【组词】:海公。包公。诸公(各位)。(7) 雄性的。【组词】:公母。公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组词】:公公。外公(外祖父)。(9) 姓。

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基本含义

指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履行社会责任的国家成员。

公民的意思

公民 [gōng mín]

1. 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剥夺其公民权利。

[citizen;]

公民 引证解释

⒈ 指古代为公之民。

《韩非子·五蠹》:“是以公民少而私人众矣。”
陈奇猷 集释:“为公之民少,为私之人众。”

⒉ 谓君主之民,公家之民。

汉 刘向 《列女传·齐伤槐女》:“﹝ 婧 ﹞对曰:‘妾父 衍,幸得充城郭为公民。’”

⒊ 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依据宪法或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老舍 《四世同堂》一:“他是个安分守己的公民,只求消消停停的过着不至于愁吃愁穿的日子。”
沙汀 《代理县长》:“他张望了一会,这才发现出一个真正在守卫着的公民。”

⒋ 谓公共土地上的居民。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三章:“凡未闢之岛皆为公地,居者即为公民。”


国语词典

公民 [gōng mín]

⒈ 凡年满二十岁,在某行政区域内继续居住六个月以上,未被褫夺公权,未受禁治产宣告的居民,即可取得公民资格。

国民 人民

⒉ 今高级中学课程之一。以培养学生成为健全公民所必需的知识为内涵。


公民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人民释义:百姓;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群众。造福人民。为人民服务。
    • 2.
      国民释义:⒈公民。作为法律名词,多数国家用“公民”,仅少数国家用“国民”,如日本。⒉国人;本国的人民。
    • 3.
      百姓释义:中国早期社会只有贵族有姓,因此称百官之族为百姓。《尚书·尧典》:“平章百姓。” 战国以后泛指平民。
    • 4.
      选民释义:有选举权的公民:选民证。
    • 5.
      黎民释义:古代泛指民众。

公民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政权释义:⒈政治统治的权力:巩固政权。⒉指政权机关:建立革命政权。
    • 2.
      私人释义:⒈个人(就从事某种活动或拥有财产而言,区别于“公家”):私人企业。 私人资本。私人秘书。以前这个小城市里只有一所私人办的中学。⒉指个人和个人之间:私人关系。私人感情。⒊因私交、私利而依附于自己的人:滥用私人。
    • 3.
      贪官释义:贪污受贿的官吏:贪官污吏。

公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级复议释义:一级复议制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 2.
      一般法释义:指适用于平时、全国范围、所有公民的法律(跟“特别法”相对)。
    • 3.
      个人产权释义:个人产权是表明公民个人对房产拥有所有权利及义务。
    • 4.
      个人财产释义:在我国,指公民通过劳动或其他合法手段取得的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及其他合法财产。其所有权归公民个人。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个人财产。
    • 5.
      中国户口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其公民实施的以户为单位的户籍人口管理政策。
    • 6.
      义务兵役制释义:公民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年龄内有服一定期限兵役义务的制度。包括服现役和服预备役。
    • 7.
      义务释义:⒈公民或法人按法律规定应尽的责任,例如服兵役(跟“权利”相对)。 ⒉道德上应尽的责任:我们有义务帮助学习差的同学。⒊属性词。不要报酬的:义务劳动。义务演出。
    • 8.
      乡田同井释义:这实是战国时期国家授田、制土分民的通则。 这个原则的基本要求为:国家公民在乡居同市井,而在野(田)则同井田比邻而耕,在乡之居民行政编组与在野之受田耕垦秩序是一致的。此等民生产耕作、生活朝夕与共,只有这样才能在政府的统一管理下,达到“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理想社会效果。
    • 9.
      二等公民释义:公民都是平等的,但由于一些单位(或领导)将《劳动法》践踏了,也就出现了“一等公民”、“二等公民”之分。一等者便是国家正式分配或者调入单位的正式在编人员,这些人自然享受着国家职工的各种待遇,二等者便是聘用员工,不是“正式”的,区别就在于没有各种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补贴,正式工可以拿着医疗本到指定的大医院就诊,个人只需付20%的费用,而聘用人员都必须全部自己掏腰包。
    • 10.
      互惠释义:⒈互相给予好处。⒉国际法的一项原则。指国家之间根据协议相互给予彼此公民或组织以一定的对等的权利和待遇。当甲国给予乙国的公民、企业等以某种优待时,乙国亦应给甲国的公民、企业等以同等的待遇。
    • 11.
      五爱释义: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1949年公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曾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的公德。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其中的“爱护公共财物”改为“爱社会主义”。
    • 12.
      人人平等释义: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讲的人人平等。比如说一般公民与身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公民的权利就不同,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而在立法上就不平等了。法律确认和保护公民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上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 13.
      人格尊严释义: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 14.
      人格权释义:人身权的一种,指公民本身固有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 参看〖人身权〗。
    • 15.
      人身权释义:与公民人身不能分离而又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类。
    • 16.
      人身自由释义:与人的身体直接相关的自由。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中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对公民非法拘禁和搜查,禁止非法剥夺或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 17.
      仲裁释义:双方争执不决时,由第三者居中调解,作出裁决。法律上特指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关的第三者审理,由其作出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以解决纠纷的一种非诉讼方式。分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适用于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得仲裁。
    • 18.
      住所释义:公民生活和进行民事活动的主要场所。 公民以其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场所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法人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
    • 19.
      侨汇释义:侨居在国外的本国公民或侨居在本国的外国公民汇回祖国的款项。
    • 20.
      便装释义:⒈适于平日穿的或为平日穿而设计的衣服。⒉普通公民的服装。

公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级复议释义:一级复议制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 2.
      一般法释义:指适用于平时、全国范围、所有公民的法律(跟“特别法”相对)。
    • 3.
      个人产权释义:个人产权是表明公民个人对房产拥有所有权利及义务。
    • 4.
      个人财产释义:在我国,指公民通过劳动或其他合法手段取得的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及其他合法财产。其所有权归公民个人。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个人财产。
    • 5.
      中国户口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其公民实施的以户为单位的户籍人口管理政策。
    • 6.
      义务兵役制释义:公民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年龄内有服一定期限兵役义务的制度。包括服现役和服预备役。
    • 7.
      义务释义:⒈公民或法人按法律规定应尽的责任,例如服兵役(跟“权利”相对)。 ⒉道德上应尽的责任:我们有义务帮助学习差的同学。⒊属性词。不要报酬的:义务劳动。义务演出。
    • 8.
      乡田同井释义:这实是战国时期国家授田、制土分民的通则。 这个原则的基本要求为:国家公民在乡居同市井,而在野(田)则同井田比邻而耕,在乡之居民行政编组与在野之受田耕垦秩序是一致的。此等民生产耕作、生活朝夕与共,只有这样才能在政府的统一管理下,达到“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理想社会效果。
    • 9.
      二等公民释义:公民都是平等的,但由于一些单位(或领导)将《劳动法》践踏了,也就出现了“一等公民”、“二等公民”之分。一等者便是国家正式分配或者调入单位的正式在编人员,这些人自然享受着国家职工的各种待遇,二等者便是聘用员工,不是“正式”的,区别就在于没有各种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补贴,正式工可以拿着医疗本到指定的大医院就诊,个人只需付20%的费用,而聘用人员都必须全部自己掏腰包。
    • 10.
      互惠释义:⒈互相给予好处。⒉国际法的一项原则。指国家之间根据协议相互给予彼此公民或组织以一定的对等的权利和待遇。当甲国给予乙国的公民、企业等以某种优待时,乙国亦应给甲国的公民、企业等以同等的待遇。
    • 11.
      五爱释义: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1949年公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曾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的公德。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其中的“爱护公共财物”改为“爱社会主义”。
    • 12.
      人人平等释义: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讲的人人平等。比如说一般公民与身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公民的权利就不同,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而在立法上就不平等了。法律确认和保护公民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上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 13.
      人格尊严释义: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 14.
      人格权释义:人身权的一种,指公民本身固有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 参看〖人身权〗。
    • 15.
      人身权释义:与公民人身不能分离而又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类。
    • 16.
      人身自由释义:与人的身体直接相关的自由。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中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对公民非法拘禁和搜查,禁止非法剥夺或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 17.
      仲裁释义:双方争执不决时,由第三者居中调解,作出裁决。法律上特指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关的第三者审理,由其作出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以解决纠纷的一种非诉讼方式。分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适用于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得仲裁。
    • 18.
      住所释义:公民生活和进行民事活动的主要场所。 公民以其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场所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法人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
    • 19.
      侨汇释义:侨居在国外的本国公民或侨居在本国的外国公民汇回祖国的款项。
    • 20.
      便装释义:⒈适于平日穿的或为平日穿而设计的衣服。⒉普通公民的服装。

公民造句

1.他是个安分守已的公民

2.袁世凯 强干弱枝,玩弄公民投票,公然恢复帝制。

3.能让我们的国家繁荣兴旺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4.遵纪守法是对每个公民的起码要求。

5.公民的人身权利是不可侵犯的。

6.参加选举是每个公民的政治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包办代替。

7.对于环境保护工程,政府、企业、公民不仅要各有担当,更须同舟共济。

8.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奉公守法,毫无例外。

9.如果我们的国家不用法律去约束每个公民的行为,只是任其放任自流,那么国家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10.但我们也不能回到让我们的公民自求多福的时代。

11.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责无旁贷的义务。

12.没有互联网,公民参与,需要跋山涉水。

13.凡是十八岁以上的公民,都有资格参加竞选。

14.人人都要遵守国家法律,不允许有特殊公民

15.我们的国家实行社会主义民主,公民的政治待遇是平等的。

16.适龄公民应积极履行服兵役的义务。

17.国家依法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18.宪法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根本大法。

19.凡是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公民都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0.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公民(gongm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公民是什么意思 公民读音 怎么读 公民,拼音是gōng mín,公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公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