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 [wǔ hú]
1. 晋武帝死后,晋室内乱,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族的刘渊及沮渠氏·赫连氏,羯族·石氏,鲜卑族·慕容氏及秃发氏·乞伏氏,氐族·苻氏·吕氏,羌族·姚氏,相继在中原称帝,史称“五胡”。
五胡 引证解释
⒈ 晋武帝 死后, 晋 室内乱,北方少数民族 匈奴族 的 刘渊 及 沮渠氏 赫连氏,羯族 石氏,鲜卑族 慕容氏 及 秃发氏 乞伏氏,氐族 苻氏 吕氏,羌族 姚氏,相继在中原称帝,史称“五胡”。
引《晋书·元帝纪论》:“晋氏 不虞,自中流外,五胡扛鼎,七庙隳尊。”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譬之典午之祚,甘心偏安 江左,而中原一片田土,反为五胡占据,岂不悲哉!”
国语词典
五胡 [wǔ hú]
⒈ 匈奴、羯、鲜卑、氐、羌五种族人。
五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纲释义:《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纲是网上端总绳,引申指大网。谓 孔子 不用大网横断流水以取鱼。后以“不纲”谓朝廷失去纲纪,政治混乱。《汉书·叙传下》:“秦 人不纲,罔漏于 楚。”《新唐书·温大雅传》:“﹝ 大雅 ﹞入 隋 为 泗州 司马,见朝政不纲,谢病归。”《明史·太祖纪一》:“当是时,元 政不纲,盗贼四起。”严复《原强》:“魏、晋 不纲,有五胡之乱华,大河 以北沦於旃裘膻酪者盖数百年。”
- 2.
五胡乱华释义:五胡乱华,是中国东晋时期塞北多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趁中原的西晋王朝衰弱空虚之际大规模南下建立胡人国家而造成与中华中统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开启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 3.
力正释义:⒈谓以强力争取。《周礼·秋官·禁暴氏》:“掌禁庶民之暴乱力正者,撟诬犯禁者,作言语而不信者,以告而诛之。”孙诒让 正义:“正,当读为征,言恃强力以相争取。”⒉以武力征伐。《墨子·明鬼下》:“逮至昔 三代 帝王既没,天下失义,诸侯力正。”毕沅 校注:“正,同征。”《魏书·天象志三》:“自五胡蹫躏生人,力正诸 夏,百有餘年,莫能建经始之谋而底定其命。”⒊尽力匡正。《宋史·魏王廷美传》:“德恭 等始歷郡,善裨赞之。苟有闕失而不力正,止罪尔等。”
- 4.
廿四史释义:即二十四史。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伯述 叹道:‘现在的世界,不能死守着 中国 的古籍做榜样的了!你不过看了《廿四史》上,五胡大闹时,他们到了 中国,都变成 中国 样子,归了 中国 教化。’”详“二十四史”。
- 5.
戢服释义:收敛顺从。宋 李纲《与右相条具事谊札子》:“去年到任之初,远方人但闻遣一前宰相为大使,意谓统兵必多,往往戢服。”汪东《革命今势论》:“彼 满族 者于 汉 人光復 中国 之后,非为 元 胡之穷遯,即为五胡之戢服。”
- 6.
游谈释义:⒈游说。《战国策·赵策二》:“秦阳君 妬大王不得任事,是以外宾客游谈之士,无敢尽忠於前者。”《汉书·邹阳传》:“圣王底节修德,则游谈之士归义思名。”⒉闲谈;清谈。《后汉书·周勰传》:“至 延熹 二年,乃开门延宾,游谈宴乐。”唐 刘知几《史通·列传》:“其间则有生无令闻,死无异蹟,用使游谈者靡徵其事,讲习者罕记其名,而虚班史传,妄占篇目。”宋 叶适《治势上》:“若夫五胡之乱,西晋 之倾覆,此其患特起於公卿子弟,里巷书生游谈聚论,沉湎淫佚而已。”⒊谓言谈浮夸不实。宋 曾巩《序越州鉴湖图》:“今谓湖不必復者,
- 7.
秃发匹孤释义:一名疋孤,生于东汉末年,是河西鲜卑一部的首领,亦是后来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凉开国君主秃发乌孤的八世祖。
- 8.
索虏释义:南北朝 时 南朝 对 北朝 的蔑称。索指发辫,古代北方民族多有发辫,故称。《宋书》有《索虏传》。后亦用以称其他少数民族。唐 刘知几《史通·断限》:“自五胡称制,四海殊宅。江左 既承正朔,斥彼 魏胡。故 氐 羌 有録,索虏成传。”《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论》:“宋 魏 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胡三省 注:“索虏者,以北人辫髮,谓之索头也。”宋 陆游《闻虏乱有感》诗:“近闻索虏自相残,秋风抚剑泪汍澜。”章炳麟《箴新党论》:“索虏入 关 以后,党人已絶,而臭味所遗,百
- 9.
苻秦释义:(今读fú)晋 时五胡十六国中之 前秦。 为 苻氏 所建,故称 苻秦。
- 10.
递袭释义:⒈轮流侵袭。 《宋书·索虏传论》:“五胡递袭,翦覆诸华。”南朝 梁 沉约《改天监元年赦诏》:“门下,五精递袭,皇王所以受命,四海乐推,殷 周 所以改物。”⒉犹承袭。《周书·儒林传序》:“自兹以降,三微骤迁,五纪递袭,损益异术,治乱殊涂。”
- 11.
限断释义:⒈犹断限。《北齐书·阳休之传》:“休之 立议从 天保 为限断。”清 恽敬《<诵芬录>序》:“《诵芬録》之体例,盖视乎此,而所録言行,则以迁 浦阳 之后为限断焉。”⒉阻隔,隔绝。宋 叶适《故朝奉大夫知峡州宋公墓志铭》:“余观五胡乱中国三百年,士大夫氏族犹相通,不以南北彼此限断,盖南之号令征伐尚时至於北方故也。”
- 12.
頽毁释义:⒈坍塌毁坏。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西有二石闕,虽经頽毁,犹高丈餘。”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憍赏弥国》:“其侧不远,有 如来井 及浴室,井犹充汲,室已頽毁。”金 王若虚《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明年 河 復,本观殿宇頽毁且尽,师次第缮完,寻復一新。”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浮图之始》:“荒芜頽毁,彫落略尽矣。”一本作“穨毁”。⒉衰落败坏。《晋书·儒林传序》:“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頽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一本作“穨毁”。
- 13.
颓毁释义:⒈坍塌毁坏。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西有二石闕,虽经頽毁,犹高丈餘。”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憍赏弥国》:“其侧不远,有 如来井 及浴室,井犹充汲,室已頽毁。”金 王若虚《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明年 河 復,本观殿宇頽毁且尽,师次第缮完,寻復一新。”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浮图之始》:“荒芜頽毁,彫落略尽矣。”一本作“穨毁”。⒉衰落败坏。《晋书·儒林传序》:“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頽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一本作“穨毁”。⒊穨毁:毁坏。《晋书·儒林传序》:“﹝ 有晋 ﹞指礼法为流俗,目
- 14.
麋聚释义:谓成群集聚。 清 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各省无业之民麋聚其间。”《辛亥革命前十年时间论选集·军政府<讨满洲檄>》:“五胡麋聚,甲覆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