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介者 介者的意思
jièzhě

介者

简体介者
繁体
拼音jiè zhě
注音ㄐㄧㄝˋ ㄓㄜ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è,(1) 在两者中间。【例句】:介于两者之间。介词(用在名词、代词之前,合起来表示地点、时间、方向、方式等关系的词,如“从”、“向”、“在”、“以”、“对于”等)。介入。(2) 这样,这么。【例句】:像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么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有什么了不起)。(3) 放在心里。【组词】:介意。介怀。(4) 耿直。【组词】:耿介。(5) 甲。【组词】:介胄。介壳。(6) 个(用于人)。【组词】:一介书生。(7) 大。【例句】:介圭(大玉)。(8) 传统戏曲脚本里表示情态动作的词。【组词】:笑介。饮酒介。(9) 助。【组词】:介寿。(10) 姓。(11) 古同“芥”,芥菜。

zhě,(1)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组词】:读者。作者。二者必居其一。来者。(2)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例句】:陈胜者,阳城人也。(3)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组词】:者个。者回。者番。者边走。

基本含义

指在争端或纠纷中起调解作用的人。

介者的意思

介者 [jiè zhě]

1. 披甲的人。

2. 独足的人。

4. 有甲壳的虫类。

介者 引证解释

⒈ 披甲的人。

汉 晋谊 《新书·容经》:“礼,介者不拜,兵车不式。”

⒉ 独足的人。参见“介”。

《庄子·庚桑楚》:“介者拸画,外非誉也。”

⒊ 有甲壳的虫类。

《淮南子·墬形训》:“凡介者生於庶龟。”


介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拜释义:⒈古代以拜为谒见上级的礼节。 武官披甲,屈伸不便,允许不拜。《礼记·曲礼上》:“介者不拜。”《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⒉不接受任命。晋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宋书·南平王穆铄传》:“﹝ 元嘉 ﹞二十六年,进号平西将军,让不拜。”宋 洪迈《夷坚乙志·刘若虚》:“后七年,始以特奏召试大廷,又入五等为助教,纳敕不拜。”
    • 2.
      拸画释义:不拘法度。一说不饰容貌。《庄子·庚桑楚》:“介者拸画,外非誉也。”郭象 注:“画,所以饰容貌也。刖者之貌既以亏残,则不復以好丑在怀,故拸而弃之。”俞樾《诸子平议·庄子三》:“《汉书·司马相如传》:‘痑以陆离。’师古 注曰:‘痑,自放纵也。’即此拸字之义。桓 六年《穀梁传》:‘以其画我。’《公羊传》作‘化我’。何休 注曰:‘行过无礼谓之化。’即此画字之义。盖人既刖足,不自顾惜,非誉皆所不计,故不拘法度也。”
    • 3.
      木介释义:⒈即木冰。 因木冰如树枝披介胄然,故又名木介。《汉书·五行志上》:“今之长老名木冰为木介。介者,甲。甲,兵象也。”宋 薛季宣《城台雪望怀子都》诗之三:“此情谁与度,木介响琤瑽。”⒉指出现木冰的现象。《清史稿·灾异志三》:“康熙 元年十二月,嘉定 木介。”参见“木冰”。
    • 4.
      风问释义:名望声誉。《后汉书·文苑传下·高彪》:“承服风问,从来有年,故不待介者而謁大君子之门,冀一见龙光,以敍腹心之愿。”李贤 注:“风问,风猷令问。”
    • 5.
      龙光释义:⒈龙身上的光。喻指不同寻常的光辉。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二》:“峨峨 南岳,烈烈离明,寔敷儁乂,君子似生,惟此君子,作 汉 之英,德为龙光,声化鹤鸣。”唐 皮日休《吴中苦雨》诗:“龙光倏闪照,虯角搊琤触。”⒉指发生不同寻常的光辉。《梁书·陆倕传》:“还伊人而世载,并三骏而龙光。”⒊天子气,瑞气。蔡东藩《南北史通俗演义》第一回:“裕(刘裕)微笑道:‘此刻龙光尚在否?’”⒋非凡的风采,神采。《后汉书·文苑传下·高彪》:“﹝ 高彪 ﹞乃遗 融(马融)书曰:‘承服风问,从来有年,故不待介者而謁大君子之门,

介者(jiezh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介者是什么意思 介者读音 怎么读 介者,拼音是jiè zhě,介者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介者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