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刊定 刊定的意思
kāndìng

刊定

简体刊定
繁体
拼音kān dìng
注音ㄎㄢ ㄉ一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ān,(1) 斫,消除,修改。【例句】:刊误(亦作“勘误”)。校(jiào )刊。不刊之论(喻至理名言)。(2) 刻。【组词】:刊石。刊印。刊本。(3) 排版印刷。【例句】:刊行(xíng )。创刊。刊登。刊载。(4) 出版物。【组词】:刊物。报刊。书刊。

dìng,(1) 不动的,不变的。【组词】:定额。定价。定律。定论。定期。定型。定义。定都(dū)。定稿。定数(shù)(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定。规定。鉴定。(2) 使不变动。【组词】:定案。定罪。决定。确定。(3) 平安,平靖(多指局势)。【组词】:大局已定。(4) 镇静,安稳(多指情绪)。【组词】:心神不定。(5) 确凿,必然的。【组词】:必定。镇定。(6) 预先约妥。【组词】:定计。定情。定货。定做。(7) 姓。

基本含义

指刊物上发表或公布的内容经过审核、确认后正式定稿。

刊定的意思

刊定 [kān dìng]

1. 修改审定。

刊定 引证解释

⒈ 修改审定。

汉 杨修 《答临淄侯笺》:“猥受顾锡,教使刊定。”
《三国志·蜀志·向朗传》:“年踰八十,犹手自校书,刊定谬误。”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古者刊定一史,纂成一家,体统各殊,指归咸别。”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崇理学》:“又刊定《性理大全》、《朱子全书》等书,特命 朱子 配祠十哲之列。”


国语词典

刊定 [kān dìng]

⒈ 改定后成为定本。

《三国志·卷四一·蜀书·向朗传》:「犹手自校书,刊定谬误。」
《陈书·卷二七·姚察传》:「有疑悉令刊定。」

改定


刊定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改定释义:⒈修改订正。 ⒉另行确定。

刊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主章释义:⒈古代掌管木材的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将作少府,景帝 中六年更名将作大匠。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又主章长丞。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东园主章为木工。”颜师古 注:“东园主章掌大材,以供东园大匠也。”⒉主掌章奏的官吏。《后汉书·朱儁传》:“端 坐讨贼 许昭 失利,为州所奏,罪应弃市。儁 乃羸服閒行,轻齎数百金到京师,赂主章吏,遂得刊定州奏,故 端 得输作左校。”
    • 2.
      刊定释义:修改审定。汉 杨修《答临淄侯笺》:“猥受顾锡,教使刊定。”《三国志·蜀志·向朗传》:“年踰八十,犹手自校书,刊定谬误。”唐 刘知几《史通·忤时》:“古者刊定一史,纂成一家,体统各殊,指归咸别。”清 昭槤《啸亭杂录·崇理学》:“又刊定《性理大全》、《朱子全书》等书,特命 朱子 配祠十哲之列。”
    • 3.
      圣真释义:谓儒学的真谛。《三国志·魏志·荀彧传》“明年,太祖 遂为 魏公 矣”裴松之 注引《荀彧别传》:“宜集天下大才通儒,考论六经,刊定传记,存古今之学,除其烦重,以一圣真,并隆礼学,渐敦教化,王道两济。”宋 王安石《扬子》诗之三:“千古雄文造圣真,眇然幽思入无伦。”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国朝开基绍统,大纲万目,靡不度越前朝。至表章六籍,统壹圣真,则巍然上揖 夏 商,埒 周 而四。”
    • 4.
      律例馆释义:清 代官署名。 顺治 二年始设;乾隆 七年隶刑部。掌修法令,刊定条式颁行。每经五年汇辑编排,称小修;满十年,重新补充删减,定为宪典,颁行全国,称大修。此外,兼掌稽核各司案件。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一》。
    • 5.
      降免释义:减等赦免其罪。 《后汉书·朱儁传》:“后太守 尹端 以 儁 为主簿。熹平 二年,端 坐讨贼 许昭 失利,为州所奏,罪应弃市。儁 乃羸服閒行,轻齎数百金到京师,赂主章吏,遂得刊定州奏,故 端 得输作左校。端 喜於降免而不知其由,儁 亦终无所言。”
    • 6.
      顾锡释义:眷顾、赐命。《文选·杨修<答临淄侯笺>》:“猥受顾锡,教使刊定。” 吕向 注:“ 脩 以无能顿受眷顾赐命矣。猥,顿;锡,赐也。”

刊定(kand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刊定是什么意思 刊定读音 怎么读 刊定,拼音是kān dìng,刊定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刊定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