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乐 [yǔ lè]
1. 指汉明帝永平三年所用的郊庙音乐《大予乐》。
予乐 引证解释
⒈ 指 汉明帝 永平 三年所用的郊庙音乐《大予乐》。
引汉 班固 《东都赋》:“扬世庙,正予乐。”
《后汉书·章帝纪》:“﹝ 明帝 ﹞作登歌,正予乐,博贯六蓺,不舍昼夜。”
予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予乐释义:指 汉明帝 永平 三年所用的郊庙音乐《大予乐》。 汉 班固《东都赋》:“扬世庙,正予乐。”《后汉书·章帝纪》:“﹝ 明帝 ﹞作登歌,正予乐,博贯六蓺,不舍昼夜。”
- 2.
四品乐释义:汉 代大予乐、周《颂》雅乐、黄门鼓吹乐、短箫铙歌乐的合称。 见 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四品乐》。
- 3.
大乐释义:⒈古代指典雅庄重的音乐。用于帝王祭祀、朝贺、燕享等典礼。《礼记·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汉 徐干《中论·治学》:“大乐之成非取乎一音。”唐 皮日休《忧赋》:“大乐既没,淫声是起。”⒉极大的快乐。《二程语录》卷二:“孟子 言万物皆备於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⒊指共同的快乐。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绪言:“徧观世法,捨大同之道而欲救生人之苦,求其大乐,殆无由也。”⒋官名。秦 汉 奉常(太常)属官有大乐令。东汉 永平三年改大乐为大予乐,凡国祭祀掌其奏乐及大饗之乐舞。历代因之。宋 有大乐令
- 4.
大予释义:乐名。《后汉书·明帝纪》:“﹝ 永平 三年﹞秋八月戊辰,改大乐为大予乐。”《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大予》协乐,上庠肆教。”刘良 注:“《大予》,乐名。”《宋书·臧质传》:“自恣丑薄,罔知涯涘,干謁陈闻,曾无纪极,请乐穷《大予》之英,求器尽官府之选。”
- 5.
黄门鼓吹释义:⒈乐曲名。后汉 乐有四品:《大予乐》、《周颂雅乐》、《黄门鼓吹》和《短箫铙歌》。《后汉书·礼仪志中》“高祖 定 秦 之月,元年岁首也”刘昭 注引 汉 蔡邕《礼乐志》:“三曰《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羣臣,《诗》所谓‘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者也。”⒉职官名。《后汉书·安帝纪》:“壬午,詔太僕、少府减黄门鼓吹,以补羽林士。”李贤 注引《汉官仪》:“黄门鼓吹百四十五人。”《宋书·礼志五》:“黄门鼓吹、及钉官僕射、黄门鼓吹史主事……给絳褠,武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