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伏犀 伏犀的意思

伏犀

简体伏犀
繁体
拼音fú xī
注音ㄈㄨˊ ㄒㄧ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ú,(1) 趴,脸向下,体前屈。【组词】:伏卧。伏案读书。(2) 低下去。【组词】:此起彼伏。(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组词】: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组词】:降伏。降龙伏虎。(5) 隐藏。【组词】:伏兵。埋伏。(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组词】:伏日。伏旱。伏暑。伏天。(7) 姓。

xī,(1) 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皮粗而厚,多皱纹。角生在鼻上,产于印度一带的只生一只角,产于非洲的有两只角,可做器物,亦可入药(通称“犀牛”)。【组词】:犀角。犀甲。犀照。灵犀。(2) 坚固。【例句】:犀舟(坚固的船)。犀利(锐利;锋利)。

基本含义

伏犀是指躲避危险或困难,暂时隐藏自己的本领或才能。

伏犀的意思

伏犀 [fú xī]

1. 指人前额至发际骨骼隆起。旧时迷信者以为显贵之相。

伏犀 引证解释

⒈ 指人前额至发际骨骼隆起。旧时迷信者以为显贵之相。

《后汉书·李固传》“固 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唐 李贤 注:“匿犀,伏犀也。谓骨当额上入髮际隐起也。”
《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马侍御 伏犀贯脑,兼有玉枕,又背如负物,当贵不可言。”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此子顶圆眼秀,人中端正,山根直接印堂,合伏犀贯顶法,宜令读书。”


伏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玉枕释义:⒈玉制或玉饰的枕头。 亦用作瓷枕、石枕的美称。《晋书·王澄传》:“澄 左右有二十人,持铁马鞭为卫,澄 手甞捉玉枕以自防,故 敦(王敦)未之得发。”唐 胡曾《车遥遥》诗:“玉枕夜残鱼信絶,金鈿秋尽雁书遥。”宋 李清照《醉花阴》词:“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明 陈子龙《少年游·春情》词:“玉枕寒深,冰綃香浅,无计与多情。”⒉指玉枕骨。《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天纲 曰:‘马侍御 伏犀贯脑,兼有玉枕,又背如负物,当富贵不可言。’”⒊见“玉枕穴”。
    • 2.
      角犀释义:额角入发处隆起,有如伏犀。 古代迷信以为显贵贤明之相。亦借指贤明者。
    • 3.
      贯顶释义:通达头顶。 星相家称伏犀贯顶是贵者之相。
    • 4.
      贯额释义:贯顶。 星相家称前额中央至于头顶的骨骼隆起为伏犀贯额,是贵者之相。
    • 5.
      起盖释义:⒈伏犀骨通达头顶,旧时面相家认为是富贵贤能之相,称“起盖”。⒉建造。
    • 6.
      驴仙释义:我国历史时期人物,七岁时即能诵《道德经》,并能达其要旨。 长成后身材高大 魁梧,古籍中描绘其形像为:庞眉文额,朱顶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三角,伏犀贯顶,垂手过膝,使人望之肃然起 敬!他生性好学,天文地理,河洛图纬,皆极其妙;诸子百家,三坟五典,所览无遗。先为往来吴越之地的一人 大儒,从其学者有千余之众。
    • 7.
      鼎角释义:相术谓额上有日角、月角和伏犀三骨,隆起者为三公贵相。

伏犀(fux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伏犀是什么意思 伏犀读音 怎么读 伏犀,拼音是fú xī,伏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伏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