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牧 [mǎ mù]
1. 汉马瑶的别号。
3. 牧苑;牧场。
马牧 引证解释
⒈ 汉 马瑶 的别号。
引《后汉书·逸民传·马瑶》:“慎 同郡 马瑶 隐於 汧山,以兔罝为事,所居俗化,百姓美之,号 马牧先生 焉。”
清 钱谦益 《移居》诗:“隣里依依留 马牧,诸生落落从牛车。”
⒉ 牧苑;牧场。
引《晋书·怀帝纪》:“﹝ 永嘉 元年﹞夏五月,马牧帅 汲桑 聚众反,败 魏郡 太守 冯嵩,遂陷 鄴城。”
《晋书·姚萇载记》:“萇 惧,奔於 渭 北,遂如马牧。”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九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马牧,牧马之地,犹 汉 之牧苑也。”
元 耶律楚材 《读唐史有感复继张敏之韵》:“马牧初蕃息,民编莫校量。”
马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牙释义:⒈指三岁的牲口。宋 洪迈《容斋随笔·买马牧马》:“而 江、淮 之间,本非骑兵所能展奋,又三牙遇暑月,放牧於 苏、秀 以就水草,亦为逐处之患。”⒉犹三丫。《水浒传》第九回:“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眼,皓齿朱唇;三牙掩口髭鬚,三十四五岁年纪。”《水浒传》第五七回:“团团的一箇白脸,三牙细黑髭鬚,十分腰围膀阔。”
- 2.
八坊释义:唐 代监牧所属八处养马之所。《新唐书·兵志》:“自 贞观 至 麟德 四十年间,马七十万六千,置八坊 岐、豳、涇、寧 间,地广千里,一曰 保乐,二曰 甘露,三曰 南普闰,四曰 北普闰,五曰 岐阳,六曰 太平,七曰 宜禄,八曰 安定。八坊之田,千二百三十顷,募民耕之,以给芻秣。”按,唐长孺《唐书兵志笺正》云:“岐、涇、邠、寧 四州八坊马牧,盖 开元 间置,《兵志》以为 贞观 初置即在其地者,误也。”元 朱德润《题张参政所藏骢马滚尘图》诗:“盛 唐 太僕 王毛仲,八坊八队三花动。”
- 3.
大航释义:⒈即 朱雀航。 东晋 南朝 建康 城南的浮桥,正对 朱雀门。亦称 大桁。《陈书·高祖纪上》:“高祖 遣 周文育 屯 方山,徐度 顿 马牧,杜稜 顿 大航 南。”参见“大桁”。⒉大船。《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八年》:“己未,全贇 独乘大航,高十餘重,上建大将旗旛。”
- 4.
放牛归马释义: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 5.
牙职释义:牙前将校级武职。《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三年》:“从諫 榷马牧及商旅,岁入钱五万緡,又卖铁、煮盐亦数万緡。大商皆假以牙职,使通好诸道,因为贩易。”胡三省 注:“牙职,牙前将校之职。”《宋史·高怀德传》:“怀德 忠厚倜儻,有武勇。行周 歷 延、潞 二镇及留守 洛都,节制 宋、亳,皆署以牙职。”
- 6.
马牧释义:⒈汉 马瑶 的别号。 《后汉书·逸民传·马瑶》:“慎 同郡 马瑶 隐於 汧山,以兔罝为事,所居俗化,百姓美之,号 马牧先生 焉。”清 钱谦益《移居》诗:“隣里依依留 马牧,诸生落落从牛车。”⒉牧苑;牧场。《晋书·怀帝纪》:“﹝ 永嘉 元年﹞夏五月,马牧帅 汲桑 聚众反,败 魏郡 太守 冯嵩,遂陷 鄴城。”《晋书·姚萇载记》:“萇 惧,奔於 渭 北,遂如马牧。”《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九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马牧,牧马之地,犹 汉 之牧苑也。”元 耶律楚材《读唐史有感复继张敏之韵》:“马牧初蕃息,民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