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然 [sāo rán]
1. 骚动的样子。
例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天下骚然。
英[turbulent;]
骚然 引证解释
⒈ 扰乱貌;动荡不安貌。
引《汉书·严助传》:“夫以眇眇之身,託于王侯之上,内有饥寒之民, 南夷 相攘,使边骚然不安,朕甚惧焉。”
唐 李华 《咏史》之四:“幕府功未立,江湖已骚然。”
宋 苏舜钦 《太子太保韩公行状》:“诸邑日有剽劫,民情骚然。”
鲁迅 《伪自由书·从幽默到正经》:“不幸 东省 沦陷,举国骚然。”
⒉ 纷杂貌。
引汉 刘向 《说苑·君道》:“开其道路,察而用之;尊其位,重其禄,显其名。则天下之士,骚然举足而至矣。”
⒊ 风动貌。
引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词之十序:“时余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 顺 指落花求韵,余为赋此。”
⒋ 凄清貌。
引宋 林逋 《寿阳城南写望怀历阳》诗:“吟罢骚然略迴首, 歷阳 诗社久离群。”
国语词典
骚然 [sāo rán]
⒈ 动乱不安的样子。
引《汉书·卷六四上·严助传》:「南夷相攘,使边骚然不安。」
骚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咸丰庚申释义:⒈咸丰:清文宗年号。庚申:我国农历以干支纪年,庚申年即咸丰十年。⒉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2.
彫侈释义:奢华,侈靡。《宋书·明帝纪》:“内外百官,并日料禄俸;而上奢费过度,务为彫侈。每所造制,必为正御三十副,御次、副又各三十,须一物輒造九十枚,天下骚然,民不堪命。”
- 3.
憸薄释义:奸邪浮薄。《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其壻 张博济 亦憸薄自肆,为户部郎中……有司不敢言。”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所用皆憸薄少年,天下骚然!”明 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其中亦有心相孚、行相契者,不过十中之一二,而败羣背义,憸薄无行之人,亦已滥竽其中矣。”
- 4.
残邑释义:指民生凋敝的地区。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上兖州府蔡太君》:“惟昨年 骆马湖 之役,以工夫费繁,派及残邑,虽勉遵宪令,而地方骚然,有民不堪命之忧。”
- 5.
汹动释义:亦作“汹动”。 喧扰不宁。宋 苏轼《论叶温叟分擘度牒不公状》:“切缘度牒三百道,约直钱五万餘贯。所在商贾富民,为之奔走汹动。”宋 叶适《蔡知阁墓志铭》:“自是中外讹言相汹动,无不讥切过宫者。”《宋史·河渠志七》:“运河 自州前至北郭,穿闤闠中盖十四五里,每将兴工,市肆汹动,公私骚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偷桃》:“忽有一人率披髮童,荷担而上,似有所白,万声汹动,亦不闻为何语。”
- 6.
督迫释义:犹督促,催迫。宋 苏轼《论纲梢欠折利害状》:“数年以来,官用窘逼,转运司督迫诸路税务日急一日,故商贾全然不行,京师坐至枯涸。”宋 叶适《上宁宗皇帝札子》:“每示蠲放,不知督迫,郡计所入,仅仅无餘。”《明史·朱聿键传》:“官吏督迫,閭里骚然。”
- 7.
矿税释义:旧称矿业税。明 沉德符《野获编·兵部·南京贡船》:“十年前矿税盛行,阉人流毒,輒於 寳坻县 创为银鱼厰,与南对峙。”清 薛福成《筹洋刍议·矿政》:“自 明 之晚季,以矿税为厚歛之端,宦竖四出,徵求无艺,有司因之苛派百姓,海内骚然。”
- 8.
行丐释义:⒈亦作“行匄”。路过的乞丐。明 郎瑛《七修类稿·奇谑·异胎》:“有生儿一头两面,双耳四足,男女皆具者,其家怪之,弃於市河中。行丐收之,人有求观者,索钱一文。”⒉犹行乞。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一:“贫民往往食人殍,死者相望,官日载数车出城,一夕,皆剐食其肉浄尽。縉绅士女多行匄于街,民间有食其子。”梁启超《论国家之目的》:“如是而犹不可,则弱者行匄,强者为盗,闤闠行旅,始骚然矣。”
- 9.
行赍居送释义:对行经或停居的人以财物相赠。谓封建时代贿赂过往官员。语出《汉书·食货志下》:“干戈日滋,行者齎,居者送,中外骚扰相奉,百姓抏敝以巧法,财赂衰耗而不澹。”清 冯桂芬《崇节俭议》:“比者军兴十年,戒严徧天下,徵调供亿,赋车籍马,行齎居送,远近骚然。”
- 10.
赐命释义:敬称天子或尊长者下达命令。《左传·成公十三年》:“白狄 及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 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宋史·钱彦远传》:“往时,元昊 内寇,出入五载,天下骚然。及纳款赐命,则被边长吏,不復銓择,高冠大裾,耻言军旅。”
- 11.
骚然释义:⒈骚动的样子。⒉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