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抚 [wèi fǔ]
1. 安慰;抚慰。
例慰抚吏民。
英[comfort;]
慰抚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慰拊”。
⒉ 安抚;抚慰。
引《汉书·匡衡传》:“每有水旱,风雨不时,连乞骸骨让位,上輒以詔书慰抚,不许。”
宋 费衮 《梁溪漫志·东坡卜居阳羡》:“坡 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嫗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嫗。’”
金 王若虚 《病中》诗:“三时劳慰拊,甚愧古人真。”
《水浒传》第一〇七回:“卢俊义 慰抚劝劳,就令 武顺 镇守城池。”
⒊ 谓安慰抚摩。
引梅阡 《春夜》:“五月的夜风,飘着道边槐花的清芬,轻轻地吹拂着路人的面颊与发鬓,吹拂着人们的胸襟,温柔的慰抚,有如慈母的双手。”
慰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存劳释义:慰抚;慰劳。
- 2.
存慰释义:存问、慰抚。《文选·应瑒<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公子敬爱客,乐饮不知疲,和颜既以畅,乃肯顾细微。赠诗见存慰,小子非所宜。”李善 注:“郑玄《周礼》注曰:‘存,省也。’毛萇《诗》传曰:‘慰,犹安存之也。’”《宋书·王微传》:“微 既为 始兴王 濬 府吏,濬 数相存慰,微 奉答牋书,輒饰以辞采。”《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九年》:“上见病卒,召至御榻前存慰,付州县疗之,士卒莫不感悦。有不预征名,自愿以私装从军,动以千计。”《宋史·真宗纪一》:“丁卯,以 向敏中 为 河北、河东 宣抚使,按巡郡国,存慰士民
- 3.
慰拊释义:见“慰抚”。
- 4.
慰荐抚循释义:慰荐安慰;抚循抚慰。指安慰抚慰。
- 5.
慰辑释义:慰抚安辑。
- 6.
摩诃至那释义:古代 印度 人对我国的尊称。摩诃,犹言大。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当此东北数万餘里,印度 所谓 摩訶至那国 是也。”亦称“摩訶震旦”。《新唐书·西域传上·天竺》:“贞观 十五年……帝命云骑尉 梁怀璥 持节慰抚,尸罗逸多 惊问国人:‘自古亦有 摩訶震旦 使者至吾国乎?’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 摩訶震旦。”
- 7.
流求释义:隋唐时期对台湾的称呼。隋炀帝曾派使者朱宽、陈稜等三次率军到流求慰抚。唐朝时归岭南节度使管辖。
- 8.
诬民释义:⒈欺蒙百姓。 《孟子·縢文公下》:“杨 墨 之道不息,孔子 之道不著,是邪説诬民,充塞仁义也。”⒉诬陷臣民。宋 王安石《谢手诏慰抚札子》:“自与闻政事以来,遂及期年,未能有所施为,而内外交搆,合为沮议,专欲诬民,以惑圣听。”
- 9.
起起释义:⒈呼人起立声。 《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 孔子 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讖合之,知命当终,有顷寝疾……不得已,载病到 元城县,疾篤不进,其年六月卒。”宋 苏轼《次韵潜师放鱼》:“劝将浄业种西方,莫待梦中呼起起。”冯应榴 合注:“此言不待临死而懺悔求福也。”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东光 马大还,尝夏夜裸卧 资胜寺 藏经阁,觉有人曳其臂曰:‘起起。’”⒉催促声。清 黄遵宪《潮州行》:“起起呼使坐,软语相慰抚。”
- 10.
问恤释义:慰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