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任君采撷释义:采撷,采摘,摘取,选录,采集。任君采撷就是任你采集、采摘的意思。
- 2.
休致释义:⒈官吏年老去职。宋 王禹偁《高闲》诗:“更待吾家婚嫁了,解龟休致未全迟。”元 方回《老而健贫而诗自志其喜》之一:“弱冠至休致,日须成一诗。”《明史·选举志三》:“有学识才干者辟赴中书,与年老者参用之。十年以后,老者休致,而少者已熟于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遂上疏乞休致,不许;又告休沐,乃给三月假。”近代史资料增刊《太平天囯资料·史致谔与外国侵略者往来信函选录》祁龙威 说明:“史致諤‘休致’后,寄居 常州。”⒉泛指辞官。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有中散大夫 吴执中 者,少年登科。皇祐
- 3.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释义:总集名。今人逯钦立编。一百三十五卷。选录先秦至隋代的诗歌谣谚,收录作家八百多,按先秦、汉、魏、晋、宋、齐、梁、北魏、北齐、北周、陈、隋各代分代编次。各诗均注明出处,并校出异文。
- 4.
剟録释义:摘录,选录。
- 5.
原品休致释义:享有原来官职的品级而告老退休。《负曝闲谈》第四回:“在 苏州 颇结交得两个势要:一个叫 潘明,是位丁艰回籍的太史公;一位 李百德,是位原品休致的臬台。”祁龙威《史致谔与外国侵略者往来信函选录·说明》:“吴煦 后被 李鸿章 参革,史致諤 也和 左宗棠‘有隙’而于 同治 三年以原品休致。”
- 6.
唐宋八大家文钞释义:总集名。明代茅坤编选。一百六十四卷。选录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八家散文,并加评论,旨在以八家之文为文章规范,宣扬唐宋派的文学观点。
- 7.
宋文鉴释义:原名《皇朝文鉴》。总集名。南宋吕祖谦编。一百五十卷。分六十一类,选录北宋时期诗、赋、文二千五百余首(篇),收录作家二百余人。所选诗文,有不少为人传诵之作;所载奏议,保存了当时政治斗争的一些材料。流传颇广。
- 8.
宋诗钞释义:总集名。清代吴之振等编选。编者因不满明代前后七子尊唐诗抑宋诗之风,特编选此书,以示“宋诗之长”。编成初集一百零六卷,收宋代诗作一万二千余首,选录作家八十四家(目录中列一百家),各家均附小传。是一部规模较大的宋诗总集。
- 9.
掇録释义:选录。
- 10.
文编释义:文编从七百余家清人奏议、文集中,选录有关经世致用的文章共二千二百三十六篇,时间起自清初,止于道光三年。
- 11.
文选释义:⒈文章选集:活页文选。 ⒉也叫《昭明文选》。书名。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选。选录自先秦至梁各代的诗文,分为三十七类。本书编者有意识地要把文学作品同哲学的历史的著作分开,宣传他的文学观点。但不免偏重辞藻。
- 12.
甄擿释义:选录。
- 13.
甄録释义:⒈甄别录用;选择采用。 ⒉犹选录。
- 14.
简拔释义:挑选录取。
- 15.
词综释义:词总集。清代朱彝尊编选,其门人汪森增定。三十卷,补遗六卷。选录唐、宋、元六百五十九人的词作共二千二百余首。内容较丰富。
- 16.
诗选释义:诗的选集。(1)从个人诗作中选录的集子。如 清 陈文述 有《颐道堂诗选》。(2)从多人诗作中选录的集子。如 宋 王安石 的《唐百家诗选》;清 陈訏 的《宋十五家诗选》等。
- 17.
诠择释义:诠选录用;选取。 詮,通“銓”。宋 岳珂《金陀粹编·行实编年·遗事》:“先臣詮择人物,以能安集百姓为先。”元 戴表元《初寮王先生摘稿序》:“遂相与赞成之,而併书所谓詮择之意如左。”明 王廷相《<慎言>序》:“故拟议过贪,则援取必广;性灵弗神,则詮择失精。”
- 18.
选录释义:选择收录(文章等):这本散文集选录当代散文一百篇。
- 19.
选録释义:⒈选拔与录用。《宋书·蔡廓传论》:“及固辞銓衡,耻为志屈,岂不知选録同体,义无偏断乎。”亦指被选中录取。清 马建忠《适可斋记言·玛赛复友人书》:“每年有考,劣者革出,优者方准进读,三年后总考选録者,咨送总署,或内留当差,或外放随员。”⒉选择收录。郑观应《与月岩四弟书》:“选録中外先哲修身、治家、处世名言汇成一册,留示子孙。”李广田《<朱自清选集>序》:“为了使这本选集能如期付印,选录时所根据的都是已经出过单行本的作品。”
- 20.
铨録释义:铨选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