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山戎 山戎的意思
shānróng

山戎

简体山戎
繁体
拼音shān róng
注音ㄕㄢ ㄖㄨ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ān,(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组词】: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例句】: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组词】:山响。山呼万岁。(4) 姓。

róng,(1) 古代兵器的总称。(2) 军队,军事。【组词】:兵戎。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戎装。戎马。(3) 古代称兵车。【组词】:御戎。(4) 大。【组词】:戎功。(5) 称(方言,音如“农”)。【例句】:“戎有良翰”。(6) 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组词】:西戎。戎狄。(7) 姓。

基本含义

指戎狄之族,也泛指边疆少数民族。

山戎的意思

山戎 [shān róng]

1. 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称北戎,匈奴的一支。活动地区在今河北省北部。见《春秋·庄公三十年》、《汉书·匈奴传上》。后亦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山戎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称 北戎,匈奴 的一支。活动地区在今 河北省 北部。见《春秋·庄公三十年》、《汉书·匈奴传上》。后亦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唐 张说 《广州都督甄公碑》:“復除 夏州 都督,属 山戎 矫虔,俶扰王略。”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凯》诗:“攀崖更北走,满地皆 山戎。”


山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令支释义:春秋 时 山戎 属国。其地约在今 河北 滦县、迁安 间。公元前六六四年为 齐恒公 所灭。《国语·齐语》:“遂北伐 山戎,刜 令支、斩 孤竹 而南归。”韦昭 注:“二国,山戎 之与也。刜,击也;斩,伐也。令支,今为县,属 辽西。”《逸周书·王会》作“不令支”,《管子·小匡》作“泠支”,又《轻重戊》作“离支”,《吕氏春秋·有始》作“令疵”,《史记·齐太公世家》作“离枝”。
    • 2.
      北伐释义:⒈向北方进军征讨。 《左传·僖公九年》:“齐侯 不务德而勤远略,故北伐 山戎,南伐 楚,西为此会也。”《南史·宋明帝纪》:“﹝ 沉攸之 ﹞率众北伐。”《三国演义》第四四回:“吾自离 鄱阳湖,便有北伐之心,虽刀斧加头,不易其志也!”⒉特指1926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这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基础进行的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的革命战争。因这次战争从 广东 出师北伐,所以叫北伐战争。许地山《人非人》:“他想:她也是一个北伐进行中的革命女同志,虽
    • 3.
      北戎释义:古族名。 即 山戎。春秋 时分布在今 河北、山西 北部。《春秋·隐公十年》:“夏,齐侯、许男 伐 北戎。”杜预 注:“北戎,山戎。”《史记·郑世家》:“北戎 伐 齐,齐 使求救,郑 遣 太子忽 将兵救 齐。”《后汉书·西羌传序》:“后二年,晋 人败 北戎 于 汾 隰。”《后汉书·西羌传序》:“至 周贞王 八年…… 赵 亦灭 代戎,即 北戎 也。”
    • 4.
      因国释义:⒈指已经灭亡的故国。 因其地为今国所承袭,故名。《礼记·王制》:“天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郑玄 注:“谓所因之国,先王先公有功德宜享世祀,今絶无后,为之祭主者。”章炳麟《秦献记》:“燔书者,本 秦 旧制,不始 李斯,自 斯 始旁及因国耳。”⒉可以依靠、利用的国家。《穀梁传·庄公三十年》:“桓 内无因国,外无从诸侯,而越千里之险,北伐 山戎,危之也。”范宁 注:“内无因缘 山戎 左右之国为内间者。”
    • 5.
      山戎释义: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称 北戎,匈奴 的一支。 活动地区在今 河北省 北部。见《春秋·庄公三十年》、《汉书·匈奴传上》。后亦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唐 张说《广州都督甄公碑》:“復除 夏州 都督,属 山戎 矫虔,俶扰王略。”清 顾炎武《赠于副将元凯》诗:“攀崖更北走,满地皆 山戎。”
    • 6.
      息慎释义:⒈古代我国东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即 肃慎。《竹书纪年》卷上:“二十五年,息慎 氏来朝,贡弓矢。”《史记·五帝本纪》:“北 山戎、发、息慎、东 长、岛夷。”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息慎,或谓之 肃慎,东北夷。”⒉传说中的南方大陆名。八陵之一。《尔雅·释地》:“南陵 息慎。”
    • 7.
      戎菽释义:亦作“戎叔”。山戎 所种植的一种豆科植物。大豆。
    • 8.
      无终释义:⒈没有终止;没有穷极。《庄子·则阳》:“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南朝 齐 明僧绍《正二教论》:“道常出乎无始,入乎无终,靡应非身,尘劫非遐,此其所以为教也。”⒉三国 魏 田畴 志行卓越,隐居 无终山。后人因以为隐逸之典。晋 陶潜《拟古》诗之二:“辞家夙严驾,当往志 无终。”清 阎尔梅《汧置草堂读史》诗:“郭泰 辞徵虚有道,田畴 抗节隐 无终。”⒊古代 山戎 国名。春秋 时分布在今 山西省 太原市 东,后迁至 河北省 玉田县 西北 无终山,因山而得名。《左传·襄公四年》:“无终子 嘉父 使 孟乐 如 晋
    • 9.
      束马释义:⒈拴住马。《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庆氏 之马善惊,士皆释甲束马而饮酒。”杜预 注:“束,绊之也。”⒉驾御马。南朝 梁 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山戎、孤竹,束马景从伐罪弔民,一匡靖乱。”北齐 魏收《后园宴乐》诗:“束马轻 燕 外,猎雉陋 秦 中。”唐 薛逢《送西川梁常侍之新筑龙山城并锡赉两州刺史及部落酋长等》诗:“束马凌苍壁,捫萝上碧岑。”⒊包裹马足,以防滑跌。形容山路险隘难行。唐 骆宾王《畴昔篇》:“蜀 路何悠悠,岷 峰阻且脩……长途看束马,平水见沉牛。”《新唐书·高适传》:“平戎 以西数城,皆穷山
    • 10.
      稽胡释义:古族名。匈奴 的别种。《周书·异域传上·稽胡》:“稽胡 一曰 步落稽,盖 匈奴 别种,刘元海 五部之苗裔也。或云 山戎 赤狄 之后。”《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元年》:“稽胡 刘蠡升,自 孝昌 以来,自称天子。”
    • 11.
      荆舒释义:亦作“荆荼”。 指 春秋 时的 楚国 和 舒国。舒 在今 安徽省 庐江县 境内,时为 楚 之与国,故连称。《诗·鲁颂·閟宫》:“戎 狄 是膺,荆 舒 是惩。”郑玄 笺:“僖公 与 齐桓 举义兵,北当 戎 与 狄,南艾 荆 及羣 舒。”《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序》:“自《诗》、《书》称 三代‘戎 狄 是膺,荆 荼 是徵’,齐桓 越 燕 伐 山戎,武灵王 以区区 赵 服单于。”司马贞 索隐:“荼,音舒。”宋 苏轼《和赠羊长史》诗:“犹当距 杨 墨,稍欲惩 荆 舒。”章炳麟《说林上》:“观 桓 文 之斩 孤竹,
    • 12.
      贡职释义:贡赋;贡品。《穀梁传·庄公三十年》:“贡职不至,山戎 为之伐矣。”宋 曾巩《本朝政要策·摧易》:“宋 兴,既收 南越 之地,而 交阯 奉贡职,海外之国,亦通关市。”清 黄以周《军礼司马法考徵下》:“或起兵以征不义,废贡职则讨,不朝会则诛,乱适庶则縶,变礼刑则放。”参见“职贡”。
    • 13.
      远略释义:⒈深远的谋略。 《后汉书·西羌传论》:“贪其暂安之埶,信其驯服之情,计日用之权宜,忘经世之远略。”晋 陆机《辨亡论下》:“洪规远略,固不厌夫区区者也。”宋 曾巩《胡太傅挽词》之二:“远略参基命,雄文入典章。”陈毅《吟反攻形势》:“反攻形势见远略,动员群众赖雄才。”⒉谓经略远方。《左传·僖公九年》:“齐侯 不勤德,而勤远略,故北伐 山戎,南伐 楚。”《后汉书·鲜卑传》:“武帝 情存远略,志闢四方。”宋 苏轼《乞诏边吏无进取及论鬼章事宜札子》:“朝廷好生恶杀,不务远略。”清 王韬《变法自强下》:“我 中 朝素
    • 14.
      长夷释义:中国 古代东方少数民族之一。语本《大戴礼记·五帝德》:“南抚 交趾 大教,鲜支、渠廋、氐羌,北 山戎、发、息慎,东 长、鸟夷 羽民。”王聘珍 解诂:“长、鸟夷,谓 长夷、鸟夷 也。”汉 刘向《说苑·修文》:“北至 山戎、肃慎,东至 长夷、岛夷,四海之内,皆戴帝 舜 之功。”

山戎(shanr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山戎是什么意思 山戎读音 怎么读 山戎,拼音是shān róng,山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山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