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九姓释义:⒈指 唐 时 回纥 所分的九个部落:药罗葛 胡咄葛 咄罗勿 貊歌息讫 阿勿嘀 葛萨 斛嗢素 药勿葛 奚耶勿。《旧唐书·回纥传》:“上元 元年九月己丑,迴紇 九姓可汗使大臣 俱陆莫达干 等入朝奉表起居。”《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九姓羌夷来部落,诸蕃巢穴入提封。”⒉唐 代 铁勒 族分出 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阿布思 和 骨崙屋骨,共九个部落,史称九姓 铁勒,简称九姓。《旧唐书·北狄传·铁勒》:“﹝ 李勣 ﹞率九姓 铁勒 二万骑至於 天山。”⒊指 隋 唐 时 中亚细亚 的 昭武 九姓。为
- 2.
交市释义:互市。《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国》:“与 安息、天竺 交市於海中,利有十倍。”《隋书·裴矩传》:“时西域诸蕃,多至 张掖,与中国交市。”
- 3.
交趾释义:亦作“交阯”。原为古地区名,泛指 五岭 以南。汉武帝 时为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 广东、广西 大部和 越南 的北部、中部。东汉 末改为 交州。越南 于十世纪三十年代独立建国后,宋 亦称其国为 交趾。《礼记·王制》:“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汉书·武帝纪》:“遂定 越 地,以为 南海、苍梧、鬱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厓、儋耳郡。”宋 赵汝适《诸蕃志·交趾国》:“交趾,古 交州,东南薄海,接 占城,西通 白衣蛮,北抵 钦州,歷代置守不絶。”
- 4.
佛泥释义:古国名。在今 加里曼丹岛 北部 文莱 一带。宋 太平兴国 二年始朝贡于 宋。也写作“渤泥”。宋 赵汝适《诸蕃志·渤泥国》:“商贾日以中国饮食献其王,故舟往 佛泥,必挟善庖者一二辈与俱。”参阅《宋史·外国传五·勃泥》。
- 5.
前岁释义:⒈前年。 《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武昭路太后》:“泰始 四年夏,詔有司曰:‘崇宪 昭太后 脩寧陵 地,大明 之世,久所考卜。前岁遭诸蕃之难,礼从权宜,未暇营改,而塋隧之所,山原卑陋,可式遵旧典,以礼改创。’”按,路太后 卒于 泰始 二年。⒉去年。唐 韩愈《祭湘君夫人文》:“前岁之春,愈 以罪犯,黜守 潮州。”按,韩愈 于 元和 十四年贬 潮州,十五年作此文。⒊前几年。唐 白居易《花前叹》诗:“前岁花前五十二,今年花前五十五。”
- 6.
司宾释义:⒈官名。北周 设置。主管对外重大交际礼仪。《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四年》:“周 遣大将军 昌城公 深 聘於 突厥,司宾 李除、小宾部 贺遂礼 聘於 齐。”胡三省 注:“后周 倣 成周 之制以建官,司宾,盖《周官》大行人之职。”⒉官名。唐 代对鸿胪寺的改称。掌管宾客凶仪之事及册诸蕃。参阅《通典·职官八》。⒊官名。唐 宫内官,属尚仪局,掌宾客朝见等事。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⒋负责接待宾客。《北齐书·祖珽传》:“时 徐君房 庾信 来聘,名誉甚高,魏朝 闻而重之,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卢元景 之徒并降阶摄职,
- 7.
同文寺释义:唐 官署名。掌管诸蕃使者朝见、献纳等事宜。《新唐书·百官志三》“鸿臚寺”原注:“龙朔 二年,改鸿臚寺曰同文寺,武后光宅 元年,改曰司宾寺。”参见“鸿臚寺”。
- 8.
天可汗释义:唐 代西北各族君长对 唐太宗 的尊称。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为对 太宗 表示拥戴。故尊之为“天可汗”。唐 王朝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对 太宗 亦沿用此称。唐 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高昌》:“文皇 南面坐,夷狄千羣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 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宋 王溥《唐会要·杂录》:“贞观 四年,诸蕃君长诣闕,请 太宗 为 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璽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 天可汗。”后亦为西北各族对中国皇帝的尊称。《新唐书·郭子仪传》:“﹝ 口紇 ﹞惊曰:‘令公 存乎?怀恩 言天可汗弃天下
- 9.
天枢释义:⒈星名。 北斗第一星。《星经》卷上:“北斗星……第一名天枢,为土星。”⒉比喻国家的中央政权。《后汉书·崔駰传》:“重侯累将,建天枢,执斗柄。”北周 庾信《贺平邺都表》:“伏惟皇帝陛下,握天枢,秉地轴。”⒊唐 延载 元年 武则天 所立自纪功德的柱子。开元 初诏令毁之。《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梁王 武三思 劝率诸蕃酋长奏请大徵歛 东都 铜铁,造天枢於 端门 之外,立颂以纪上之功业。”唐 李休烈《咏毁天枢》诗:“天门街上倒天枢,火急先须卸火珠。”⒋人体经穴名。《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
- 10.
官纲释义:旧时官府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灵州 通远军 界诸蕃族剽略官纲,詔知 灵州 通远军 使 董遵诲 讨之。”
- 11.
寖少释义:逐渐减少。《新唐书·王忠嗣传》:“初,在 朔方,至互市,輒高偿马直,诸蕃争来市,故蕃马寖少,唐 军精。”明 方孝孺《好古斋记》:“今则不然,修其业以自鬻於人,及既得位,则弃所学,以富贵其身,是以功名之见於世者寖少矣。”
- 12.
掎角释义:⒈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 人角之,诸戎掎之,与 晋 掊之。”孔颖达 疏:“角之谓执其角也;掎之言戾其足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唐 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今欲掎角亡叛,雄将边疆,惟倚 金山 诸蕃,共为形势。”⒉谓分兵互相呼应。《旧唐书·德宗纪下》:“宜令诸道各出师徒,掎角齐进。”清 昭槤《啸亭杂录·书光显寺战事》:“当是时,先 修亲王 屯 归化城,顺承郡王 屯 贺兰山,互相掎角。”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十六章:“那天从 松山 和
- 13.
族帐释义:⒈指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聚族而居的帐幕。宋 苏轼《答李琮书》:“去年,乞弟 领兵至 罗介牟屯,杀害兵官 王宣 等十二人,其地去 寧远 安夷寨 至近,涉歷诸夷族帐不少,自来自去,殊无留难。”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二:“嵎 等於二日起兵,有众二千餘人,刦掠村社族帐。”《宋史·真宗纪一》:“壬戌,环庆 部署 张凝 袭诸蕃,焚族帐二百餘,斩首五千级,降九百餘人。”⒉指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设帐聚族而居的部族。《宋史·寇準传》:“帝因命 準 使 渭 北,安抚族帐,而徙 仲舒 凤翔。”《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
- 14.
有宋释义:⒈国名。即 宋国。有,词头。《庄子·在宥》:“云将 不得问。又三年,东游,过 有宋 之野而适遭 鸿蒙。”⒉朝代名。有,词头。指 南朝 宋。南朝 宋 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有宋 函夏,帝图弘远。”南朝 宋 颜延之《祭屈原文》:“惟 有宋 五年月日,湘州 刺史 吴郡 张邵 恭承帝命,建旟旧 楚。”⒊朝代名。有,词头。指 赵匡胤 所建之 宋。明 韩洽《题李龙眠诸夷职贡图》诗:“龙眠居士 生 有宋,未必诸蕃真入贡。”
- 15.
林邑释义:南海 古国名。 故地在今 越南 中南部。公元192年(一说137年)建国。中国 史籍初称之为 林邑,唐 至德 以后改称 环王。公元九世纪后期改称 占城。自 五代 以后,中国 正史和《诸蕃志》、《岛夷志略》、《瀛涯胜览》等书均有记述。十七世纪末亡于 广南 阮氏。《晋书·四夷传·林邑国》:“林邑国 本 汉 时 象林县,则 马援 铸柱之处也,去 南海 三千里。”唐 韩愈《送郑尚书序》:“其海外杂国,若 躭浮罗、流求、毛人、夷亶 之州,林邑、扶南、真腊、于陀利 之属,东南际天地以万数。”朱熹 注:“林邑,一曰 环
- 16.
胡荼辣国释义:古国名。故地在今 印度 卡提阿瓦半岛。国境甚大,物产富饶,沿海港口为古代东西方商舶所经。宋 赵汝适《诸蕃志》有专条记述。意大利 旅行家 马可·波罗 于1292年离 中国 西行后,曾到此。
- 17.
蛮毡释义:亦作“ 蛮氊 ”。我国西南和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产的毛毡。 宋 苏轼 《郭纶》诗:“我当凭軾与寓目,看君飞矢射蛮氊。”一本作“ 蛮毡 ”。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器》:“蛮毡出西南诸蕃,以 大理 者为最。蛮人昼披夜卧,无贵贱,人有一毡。” 宋 陆游 《醉眠曲》:“一杯一杯意忽倦,径拨纸帐投蛮毡。”
- 18.
露寝释义:⒈即路寝。露,通“路”。汉 刘向《说苑·辨物》:“齐景公 为露寝之臺。”向宗鲁 校证:“露,《晏子春秋》作路。”《晋书·文帝纪》:“﹝ 咸熙 二年﹞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周书·武帝纪下》:“﹝ 建德 六年夏四月﹞庚戌,大会羣臣及诸蕃客於露寝。”参见“路寝”。⒉露宿。晋 皇甫谧《高士传·焦先》:“野火烧其庐,先 因露寝。遭冬雪大至,先 袒卧不移,人以为死,就视如故。”唐 郑氏《女孝经·贤明》:“虞丘子 不知所为,乃避舍露寝,使人迎 孙叔敖 而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