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 [zhì shèng]
1. 指道德智能最高的人。
2. 旧时亦以专指孔子。
4. 谓极圣明;超脱凡俗。
至圣 引证解释
⒈ 指道德智能最高的人。
引《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
《墨子·辞过》:“天壤之情,阴阳之和,莫不有也,虽至圣不能更也。”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一》:“夫 大舜 生於东, 文王 生於西,其实天下至圣,非东西可得而限也。”
⒉ 旧时亦以专指 孔子。参见“至圣先师”。
引《史记·孔子世家论》:“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宋 祥符 元年,幸 曲阜,謁 文宣王 庙,諡 玄圣文宣王 ;五年,改諡 至圣。”
翁元圻 注引 明世宗 时礼部议曰:“人以圣人为至,圣人以 孔子 为至。 宋真宗 称 孔子 为 至圣,其意已备。”
⒊ 谓极圣明;超脱凡俗。
引汉 扬雄 《剧秦美新》:“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钦明尚古,作民父母,为天下主。”
晋 潘岳 《闲居赋》:“顾常以为士之生也,非至圣无轨,微妙玄通者,则必立功立事,効当年之用。”
国语词典
至圣 [zhì shèng]
⒈ 至高无上的圣人、圣人的极致。
引《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钦明尚古。」
⒉ 对孔子的尊称。明世宗嘉靖九年(西元1530),定孔子之称为「至圣先师」。见《续文献通考·卷四八·祠祭褒赠先圣先师录后》。
至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丁释义:农历每月上旬的丁日。《礼记·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又“﹝季秋之月﹞上丁,命乐正入学习吹。”郑玄 注:“为将饗帝也。春夏重舞,秋冬重吹也。”孔颖达 疏:“其习舞吹必用丁者,取其丁壮成就之义,欲使学者艺业成故也。”自 唐 以后,历代王朝规定每年仲春(二月)、仲秋(八月)的上丁之日为祭祀 孔子 的日子。唐 刘禹锡《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四海郡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 孔子 庙,其礼不应于古,且非 孔子 意也。”《清史稿·选举二》:“太后、皇上万寿节,至圣先师 孔子 诞日,春、秋上丁释奠,
- 2.
上圣释义:⒈犹至圣。 指德智超群的人。⒉称天神。⒊犹前圣。指前代的帝王与圣贤。
- 3.
元圣释义:⒈大圣人。 《书·汤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 孔 传:“大圣陈力,谓 伊尹 。” 唐 白居易 《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崔中丞》:“元圣生乘运,忠贤出应期。” 宋 司马光 《枢密院开启圣节道场排当第一盏散念》:“紫电流枢,元圣诞应於丕运;妙花雨地,辅臣祗奉於仁祠。”⒉孔子 的谥号。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经说》:“ 祥符 中,諡 孔子 为 元圣 。后避 圣祖 名,改 至圣 。”
- 4.
养蒙释义:⒈谓以蒙昧自隐,修养正道。语本《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孔颖达疏:“能以蒙昧隐默,自养正道,乃成至圣之功。”唐王维《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上客能论道,吾生学养蒙。”明李东阳《重建首阳书院记》:“顾人才日盛,而籍额有定员,则养蒙蓄鋭以待天下之用者,虽多不厌。”⒉教养童蒙。
- 5.
啓述释义:陈述。宋 范仲淹《老子犹龙赋》:“宣尼 之启述嘉言,发挥至圣。”
- 6.
圣功释义:⒈谓至圣之功。⒉谓帝王的功业。⒊神灵的功力。
- 7.
圣道释义:圣人之道。 也特指 孔子 之道。《庄子·天道》:“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汉 扬雄《法言·问明》:“甚矣,圣道无益於庸也。”《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始自 秦 世,不师圣道,私以御职,姦以待下。”唐 韩愈《请复国子监生徒状》:“今圣道大明,儒风復振,恐须革正,以赞鸿猷。”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上:“见圣道之全者惟 颜子。”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我出世的时候是 清 朝末年,孔夫子 已经有了‘大成至圣文宣王’这一个阔得可怕的头
- 8.
大成至圣先师释义:清 代所定 孔子 尊号。明 嘉靖 九年,尊 孔子 为“至圣先师”。清 顺治 二年,更尊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见《清史稿·礼志三》。后多省称为“大成至圣先师”。郑振铎《漩涡》:“墙上挂着一幅被灰尘飞沾得黑旧了的石印的 大成至圣先师 像。”
- 9.
大成至圣释义:“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至圣”则是说孔子是最高的圣人。
- 10.
大成节释义:孔子以其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巨大创造性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 11.
宏规释义:⒈宏伟的规模。汉 班固《西都赋》:“图皇基於亿载,度宏规而大起。”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明堂》:“开元 中,改明堂为听政殿,颇毁彻,而宏规不改。”《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御屏上山河一统皆图画,比及俺水泊三关也在范围。这的是帝王宏规。”清 曾国藩《江宁府学记》:“金陵 亦以时戡定。乃得就道家旧区,廓起宏规,崇祀至圣暨先贤先儒。”赵朴初《国庆颂》:“一声狮吼惊天,‘中国 人民站起!’上甘岭 外军威,三门峡 口宏规。”⒉伟大的典范。《后汉书·左周黄传论》:“吴祐、苏章、种暠、欒巴 牧民之良干,庞参、虞詡 将帅
- 12.
尽命释义:⒈终天年。汉 荀悦《申鉴·俗嫌》:“学必至圣,可以尽性;寿必用道,所以尽命。”⒉犹效死。《宋书·张畅传》:“音姿容止,莫不瞩目,见者皆愿为尽命。”《北史·魏彭城王勰传》:“士於布衣,犹为知己尽命,况臣託灵先皇,诚应竭股肱之力。”⒊泛指尽力而为。《红楼梦》第九五回:“现在 寳玉 病着,交给我们尽命的找来就是了。”⒋谓丧命。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今既是落水身死,虽有重伤,实以水伤尽命,勿宜论以抵偿。”
- 13.
报谢释义:报答;答谢。《史记·魏公子列传》:“朱亥 笑曰:‘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旧唐书·李密传》:“密 将与 化及 相抗,恐前后受敌,因卑词以报谢焉。”前蜀 杜光庭《王虔常侍北斗醮词》:“仰惟至圣,介此殊恩,思罄丹心,克伸报谢。”
- 14.
指圣先师释义:大成至圣先师。
- 15.
支衍释义:犹繁琐。 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礼部·孔庙尊称》:“至﹝ 弘治 ﹞十三年,常熟 知县 杨子器 又请加 孔子 为配天广运大成至圣万世帝王宗师,虽褒颂倍尊,似更支衍,当时俱置不行。”
- 16.
无轨释义:⒈没有车行的轨迹。 汉 蔡邕《述行赋》:“路阻败而无轨兮,涂泞弱而难遵。”⒉没有常规或定则。晋 潘岳《闲居赋》:“顾常以为士之生也,非至圣无轨、微妙玄通者,则必立功立事,効当年之用。”宋 黄庭坚《东坡居士墨戏赋》:“惟天才逸羣,心法无轨;笔与心机,释冰为水。”
- 17.
杞梓释义:⒈杞和梓。两木皆良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 卿不如 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 楚 往也。虽 楚 有材,晋 实用之。”杜预 注:“杞、梓皆木名。”《北史·文苑传序》:“于时 陈郡 袁翻 ……彫琢琼瑶,刻削杞梓,并为龙光,俱称鸿翼。”宋 司马光《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良工构明堂,必不遗杞梓。”明 方孝孺《君子斋记》:“是以自少而至耄老,自恒人而至圣贤,如禾黍自盈寸之苗,而至於有秋;杞梓梗楠自拱把之植,而至於百围,盖有可必而不可诬者。”⒉比喻优秀人材。《晋书·陆机陆云传论》:
- 18.
灾伤释义:由天灾人祸招致的损害。 《晏子春秋·谏上八》:“姦驱尤佚,隐情奄恶,蔽諂其上,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是以忠臣之常有灾伤也。”宋 苏轼《奏浙西灾伤第一状》:“熙寧 之灾伤,本缘天旱米贵。”元 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去年时,正插秧,天反常。那里取若时雨降,旱魃生,四野灾伤。”明 于谦《荒村》诗:“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 19.
耄老释义:老年;老年人。 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閔耄老之逢辜,怜縗絰之服事。”宋 叶适《读王德甫文卷因送省试》诗:“昔夸新龙首,伏 吕 较早晏;又推旧 菑川,耄老终佐 汉。”明 方孝孺《君子斋记》:“是以自少而至耄老,自恆人而至圣贤,如禾黍自盈寸之苗,而至於秋。”
- 20.
至圣释义:⒈指道德智能最高的人。《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墨子·辞过》:“天壤之情,阴阳之和,莫不有也,虽至圣不能更也。”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一》:“夫 大舜 生於东,文王 生於西,其实天下至圣,非东西可得而限也。”⒉旧时亦以专指 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论》:“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六》:“宋 祥符 元年,幸 曲阜,謁 文宣王 庙,諡 玄圣文宣王;五年,改諡 至圣。”翁元圻 注引 明世宗 时礼部议曰:“人以圣人为至,圣人以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