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谩 [qī màn]
1. 犹欺诳。
欺谩 引证解释
⒈ 犹欺诳。
引《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上使御史簿责 魏其 所言 灌夫,颇不讎,欺谩。”
《汉书·杜周传》:“宏 奏 隆 前奉使欺谩,不宜执法近侍。”
宋 苏轼 《次韵毛滂法曹感雨》:“一朝涉世故,空腹容欺谩。”
清 曾国藩 《复贺耦庚中丞书》:“今之学者,言考据则持为骋辩之柄,讲经济则据为猎名之津,言之者不怍,信之者贵耳,转相欺谩,不以为耻。”
国语词典
欺谩 [qī màn]
⒈ 说假话哄骗人。也作「欺骗」。
引《汉书·卷八·宣帝纪》:「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
欺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善书释义:⒈好书;善本书。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德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⒉巧于文章。《汉书·贡禹传》:“亡义而有财者显於世,欺谩而善书者尊於朝。”⒊指擅长书法。《太平御览》卷七四九引 南朝 宋 何法盛《晋中兴书》:“充 从兄 咸 亦善书。”《南齐书·王僧虔传》:“太祖 善书,及即位,篤好不已。”宋 陈师道《后山丛谈》卷一:“善书不择纸笔,妙在心手,不在物也。”⒋旧谓以因果报应等劝人为善之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我就把这本书奉送,请先生设法代他传扬出去
- 2.
契繻释义:古代用帛制的符信。宋 苏轼《爱玉女洞中水既致两瓶恐后复取而为使者见绐因破竹为契使寺僧藏其一以为往来之信戏谓之调水符》诗:“欺谩久成俗,关市有契繻。谁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
- 3.
市狱释义:⒈商市和监狱。旧时均为奸人牟利的场所,故并称。《晋书·郭璞传》:“夫以区区之 曹参,犹能遵 盖公 之一言,倚清靖以镇俗,寄市狱以容非。”《宋书·孝武帝纪》:“故沿情察讼,鲁 师致捷;市狱勿扰,汉 史飞声。”宋 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狱也,市也,二事也。狱如教唆词讼,资给盗贼;市如用私斗秤欺谩变易之类,皆姦人图利之所。若穷治尽,则事必枝蔓,此等无所容,必为乱,非省事之术也。”参见“狱市”。⒉指司法的官吏。《新唐书·李景略传》:“李怀光 为 朔方 节度使,署巡官。五原 将 张光 杀其妻,以貲市狱,前后不能
- 4.
无得释义:⒈犹无从。 《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邢昺 疏:“三让之美,皆隐蔽不著,故人无得而称焉。”得,一本作“德”。参见“无从”。⒉犹不许,不准。《商君书·垦令》:“无得为罪人请於吏而饟食之。”《汉书·朱博传》:“积受取一钱以上,无得有所匿。欺谩半言,断头矣!”⒊未能得以。《宋史·胡松年传》:“﹝ 张敌万 ﹞向在 淮南 诱敌深入,步骑四集,悉陷於淖,无得解者,金 人至今胆落。”⒋无所得。《吕氏春秋·君守》:“君也者以无赏为赏,以无得为得者也。”
- 5.
狱市释义:指狱讼以及市集交易。《史记·曹相国世家》:“惠帝 二年,萧何 卒……使者果召 参。参 去,属其后相曰:‘以 齐 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於此者乎?’参 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姦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宋 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狱也,市也,二事也。狱如教唆词讼,资给盗贼;市如用私斗秤欺谩变易之类,皆姦人图利之所,若穷治则事必枝蔓,此等无所容,必为乱,非省事之术也。”宋 苏轼《御试制科策》:“伏惟制策有治当先内,或曰何以为京师;政在擿姦,或曰不可挠狱市。此皆一偏之
- 6.
眠娗释义:⒈古代寓言中假托的人名。意为腼腆。害羞、不大方的样子。⒉嘲笑欺谩之语。
- 7.
谩诚释义:欺谩与真诚。
- 8.
谩谀释义:欺谩谄谀。
- 9.
谮下谩上释义:谗毁下级,欺谩上级。
- 10.
逢吉释义:犹言大吉利。语本《书·洪范》:“身其康彊,子孙其逢,吉。”《汉书·王莽传上》:“兆遇金水王相,卦遇父母得位,所谓‘康强’之占,‘逢吉’之符也。”唐 萧昕《张公神道碑》:“愷悌君子,福禄绥之,宜其克享永年,亦既逢吉。”宋 石孝友《念奴娇·上德安王文甫生辰》词:“须信家世蝉联,乃翁遗范在,子孙逢吉。”清 恽敬《答赵青州书》:“自 靖节 自作輓歌,近代名人沿结习为之,或数十年后尚康强逢吉,不几於欺谩当世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