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果 [zhèng guǒ]
1. 佛教语。谓佛教徒经过长期修行而悟入妙道。
2. 泛指修行得道。
4. 比喻事情最后取得成就。
证果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谓佛教徒经过长期修行而悟入妙道。
引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禪师后证果,居於 林虑山。”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 玉通和尚 ﹞来到 临安,见山水秀丽,就於 竹林峯 水月寺,选胜安禪。住过有二十餘载,越觉得光景无多,证果不易。”
⒉ 泛指修行得道。
引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他们来自生活,又回到生活,而且像传说中修炼证果的仙道一样,‘采日月之精华,锺天地之灵气’,从此超越时空阻隔,漫游九州万国,在人间永生。”
⒊ 比喻事情最后取得成就。
引明 汤式 《赏花时·戏贺友人新娶》套曲:“红丝幔护嬋娟,玉镜臺通姻媾,证果了乘龙配偶。”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猜诗平案》:“证果在今番这一缄。”
《花月痕》第六回回评:“异日 秋痕 证果於情场, 宝书、掌珠 捐躯於王事,其与 瑶华 厠名麟阁,有以异乎?无以异乎?”
国语词典
证果 [zhèng guǒ]
⒈ 佛教谓修行者证悟真理,成为圣者,即佛教四果、十地、佛中的任一种境界都属之。
引《大唐西域记·卷四》:「时证果人愍而叹曰:『枉杀无辜,毁灭佛法,随无间狱,流转未已。』」
证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佛位释义:成佛证果之位。
- 2.
像法释义:佛教语。 正、像、末“三时”之一。谓佛去世久远,与“正法”相似的佛法。其时道化讹替,虽有教有行而无证果者。“像法”的时限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在佛去世五百年后的一千年之间。见《大集经》。南朝 宋 谢灵运《山居赋》:“析旷劫之微言,説像法之微旨。”《旧唐书·高祖纪》:“自 觉王 迁谢,像法流行,末代陵迟,渐以亏滥。”宋 王禹偁《<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像法修明,緇徒整戢。”清 龚自珍《支那古德遗书序》:“晚 唐 以还,像法渐谢,则有斥经论用 曹溪 者,则有祖 曹溪 并失夫 曹溪 之解行者,愈降愈滥,愈诞
- 3.
埋香释义:谓埋葬美女。 唐 李贺《官街鼓》诗:“汉 城黄柳映新帘,柏陵 飞燕 埋香骨。”香骨,代指美女尸骨。宋 吴文英《莺啼序·丰乐楼节斋新建》词之二:“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瘞玉埋香,几番风雨。”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此 凤眼张三 旧居也,门庭如故,埋香黄土已二十餘年矣。”《花月痕》第四一回:“名花证果知何日?蔓草埋香有旧盟。”王德锺《书感》诗之一:“气豪击剑吹簫里,才尽埋香葬玉中。”
- 4.
悬记释义:指佛遥记修行者未来证果、成佛的预言。
- 5.
授记释义:佛教语。梵语的意译。谓佛对菩萨或发心修行的人给予将来证果、成佛的预记。
- 6.
无漏果释义:佛教语。谓修持无漏法所得的证果,四谛中灭谛之涅槃即是。
- 7.
果证释义:佛教语。谓果地之证悟。果与因相对而言,在因位之修行曰因修,依因修而证果地曰果证。
- 8.
留芳释义:留下芳香。亦指留下好名声。宋 欧阳修《答钱寺丞忆伊川》诗:“惟有嵓桂花,留芳待归客。”明 危素《挽达兼善》诗:“要知汗竹留芳日,只在孤舟浅水时。”《花月痕》第四四回:“留芳眉史,歌蒿借孔雀之词;证果情天,文梓起鸳鸯之塚。”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五幕第二场:“如今富贵荣华在你的眼前,死也在你的眼前;留芳百世也在你,遗臭万年也在你,你要仔细的想想。”
- 9.
眉史释义:宋 陶穀《清异录·胶眉变相》:“莹姐,平康 妓也。玉浄花明,尤善梳掠,画眉日作一样。唐斯立 戏之曰:‘西蜀 有《十眉图》,汝眉癖若是,可作百眉图,更假以岁年,当率同志为修眉史矣。’”后因称妓女及记载妓女的书为“眉史”。《花月痕》第四四回:“留芳眉史,歌蒿借孔雀之词;证果情天,文梓起鸳鸯之塚。”
- 10.
筹室释义:佛家指说法证果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