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从征 从征的意思
cóngzhēng

从征

简体从征
繁体從徵
拼音cóng zhēng
注音ㄘㄨㄥˊ ㄓ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óng,(1) 跟随。【组词】:愿从其后。(2) 依顺。【组词】:顺从。盲从。从善如流。(3) 采取,按照。【组词】:从优。(4) 从事;参加。【组词】:从业。从政。投笔从戎。(5) 由,自。【组词】:从古至今。从我做起。(6) 跟随的人。【组词】:侍从。仆从。(7)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例句】: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8) 次要的。【组词】:主从。从犯。(9)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 姓。

zhēng,(1) 远行。【组词】:长征。征途。征夫。征人。征衣。征帆(远行的船)。(2) 用武力制裁,讨伐。【例句】:征服(用力制服)。征讨。征伐。征战(出征作战)。南征北战。(3) 召集。【组词】:征兵。征募(招募兵士)。征集兵马。(4) 收集。【组词】:征税。征粮。(5) 招请,寻求。【组词】:征求。征稿。征婚。征聘(招聘)。征询(征求意见)。(6) 证明,证验。【例句】:征引(引用,引证)。信而有征。(7) 表露出来的迹象。【组词】:特征。征候。

基本含义

指出征、出兵或参军打仗。

从征的意思

从征 [cóng zhēng]

1. 跟随军队出征。

[go on an expedition;]

从征 引证解释

⒈ 随军出征。

《后汉书·窦宪传》:“於是大开仓府,劳赐士吏,其所将诸部二千石子弟从征者,悉除太子舍人。”
南朝 陈 张正见 《度关山》诗:“关山度晓月,剑客远从征。”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俺们也是从征的。”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马壮节公》:“﹝ 马銓 ﹞洊至 四川 提督,从征 金川。”

⒉ 從徵:应征;应召。

《汉书·燕剌王刘旦传》:“非教士不得从徵。”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士不素习不得应召。”


从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品释义:⒈封建社会中官品的最高一级。 自 三国 魏 以后,官分九品,最高者为一品。《晋书·惠帝纪》:“乃发王公奴婢手舂给兵廪,一品以下不从征者,男子十三以上皆从役。”唐 贾岛《上杜驸马》诗:“妻是九重天子女,身为一品令公孙。”清 龚自珍《明良论三》:“而凡 满洲、汉 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者亦三十年。”参阅《隋书·百官志中》。⒉借指位居一品的高官。唐 裴铏《传奇·昆仑奴》:“大歷 中有 崔生 者,其父为显僚,与盖代之勋臣一品者熟。生时为千牛,其父使往省一品疾。”⒊犹言一等;第一等
    • 2.
      关洛释义:⒈关中 和 洛阳 一带。 泛指北方地区。《晋书·地理志上》:“魏武 定霸,三方鼎立,生灵版荡,关 洛 荒芜。”《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所以 关 洛 动南望之怀,獯夷遽北归之念。”吕延济 注:“关,秦 也。洛,洛阳。南望,谓乱已平,齐 都 江 南。”《南史·谢晦传》:“帝深加爱赏,从征 关 洛,内外要任悉委之。”⒉指 宋 代理学的两个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关中 张载 和 洛阳 二 程(程颢、程颐)。明 高启《追挽恭孝先生》诗之一:“关 洛 遗风在,河 汾 旧业传。”
    • 3.
      坊厢释义:古代城市区划,城中曰坊,近城曰厢,因以“坊厢”泛指市街。《水浒传》第三回:“一面教拘集 郑屠 家隣佑人等,点了仵作行人,着仰本地坊官人,并坊厢里正,再三检验已了。”明 徐渭《雌木兰》第一出:“俺们也是从征的。听説这坊厢里有箇 花弧,教俺们来催发他一同走路。”
    • 4.
      头下释义:⒈犹名下。 宋 苏轼《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今来前项人户,从初径於市易差出勾当人等头下赊欠。”⒉辽 金 两代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从征所俘掠的人户,归其各自奴役,称“头下”。亦指由此种人户所建立的特置州县。《辽史·地理志一》:“官位九品之下及井邑商贾之家,征税各归头下;唯酒税课纳 上京 盐铁司。”《元代白话碑集录·1240年济源十方大紫微宫圣旨碑》:“兼不以是何头下官员人等,无得骚扰。”蔡美彪 注:“‘头下’或写作‘投下’,但非蒙古语的译音。辽 金 两代均有此制。”参阅《辽史·地理
    • 5.
      官廪释义:⒈犹官俸。国家发给的俸禄。《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伏闻织络及诸徒坐,乃有千数,计其所长,不足为国财,然坐食官廪,岁岁相承,此为无益。”宋 陆游《暑夜》诗:“无功耗官廪,太息负平生。”明 张四维《双烈记·从征》:“我这里深惭毛义微官廪,那些个少可酬 云英 逆旅情。”⒉国库里的粮食。《宋史·真宗纪二》:“﹝ 大中 祥符 二年九月﹞丁丑,发官廪振 凤州 水灾。”《宋史·王沿传》:“又体量 河朔 饥民,所至不俟詔,发官廪济之。”
    • 6.
      小却释义:⒈亦作“小却”。稍稍后退。《后汉书·冯异传》:“异 与 禹 合兵救之,赤眉 小却。”《梁书·康绚传》:“遣其子 悦 挑战,斩 魏 咸阳王 府司马 徐方兴,魏 军小却。”《旧唐书·太宗纪上》:“诸军战小却,为贼所乘。”宋 陆游《题郭太尉金州至喜堂》诗:“十年宿卫功第一,小却卧护长 淮 边。”⒉稍后,过些时候。晋 王羲之《与人书》:“实望投老得尽田里骨肉之欢……不知小却得遂本心不?”《宋书·武帝纪下》:“谢晦 数从征伐,若有同异,必此人也。小却,可以 会稽、江洲 处之。”⒊稍稍推辞。宋 郭应祥《虞美人·送张
    • 7.
      岔曲释义:曲艺名。 始于 清 乾隆 时,为从征 金川 的 文小槎 所创小段曲,用于单弦开始前演唱,初流行于北方。内容多为抒情、写景或滑稽嘲弄。唱时用八角鼓,故又名八角鼓曲。
    • 8.
      征役释义:⒈赋税与徭役。《周礼·地官·小司徒》:“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灋……凡征役之施舍,与其祭祀饮食丧纪之禁令。”贾公彦 疏:“征谓税之,役谓繇役。”⒉指徭役。《诗·唐风·鸨羽序》:“《鴇羽》,刺时也。昭公 之后,大乱五世,君子下从征役,不得养其父母,而作是诗也。”宋 曾巩《福州上执政书》:“及其后世,或任使不均,或苦於征役,而不得养其父母,则有《北山》之感,《鴇羽》之嗟。”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国初因沿 明 制,稍加损益,税敛极薄,征役几絶。”⒊行役。晋 潘岳《西征赋》:“俾万乘之盛尊,降遥思
    • 9.
      悚恧释义:惶恐惭愧。南朝 梁简文帝《上大法颂表》:“曹丕 从征之赋,刘坦 游侍之谈,曾无连类。伏兼悚恧,不胜喜悦之情。
    • 10.
      檐牙释义:⒈檐际翘出如牙的部分。唐 杜牧《阿房宫赋》:“廊腰縵迴,簷牙高啄。”一本作“檐牙”。宋 张元干《青玉案·燕赵端礼堂成》词:“天涯相遇鞭鸞凤,老去堂成更情重。月转簷牙云遶栋。”明 张四维《双烈记·从征》:“喜鹊噪簷牙,好事来门下。”清 方文《禾塘访麻孟璿村居》诗:“僕夫归渡口,林蔼拂簷牙。”⒉檐际翘出如牙的部分。唐 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檐牙压肩楼脚摇,惊起穴栋千年鴞。”许地山《黄昏后》:“门前底海潮音,后园底蟋蟀声,加
    • 11.
      犬戎释义:⒈古族名。戎 人的一支。即 畎戎。又称 畎夷、犬夷、昆夷、绲夷 等。《左传·闵公二年》:“虢公 败 犬戎 于 渭 汭。”杜预 注:“犬戎,西戎 别在中国者。”《国语·周语上》:“穆王 将征 犬戎。”《史记·宋微子世家》:“周幽王 为 犬戎 所杀,秦 始列为诸侯。”⒉旧时对我国少数民族的蔑称。唐 杜甫《扬旗》诗:“三州陷 犬戎,但见西岭青。”浦起龙 心解:“谓上年十二月 高适 在事时,吐蕃 陷 松、维、保 三州。”唐 薛逢《开元后乐》诗:“一自犬戎生 蓟北,便从征战老 汾阳。”⒊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清 黄
    • 12.
      王事释义:⒈王命差遣的公事。《诗·小雅·北山》:“四牡彭彭,王事傍傍。”晋 王讚《杂诗》:“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宋 张孝祥《题朱元顺浯溪图》诗:“去年到 浯溪,王事有期程。”⒉特指朝聘、会盟、征伐等王朝大事。《易·坤》:“或从王事,无成有终。”高亨 注:“从征者有人未立功亦得赏,是无成有终。”《礼记·丧大记》:“既葬,与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国事。”孙希旦 集解:“王事,谓朝聘、会盟、征伐之事。”《南史·刘悛传》:“刘勔 殞身王事,宜存封爵。”宋 周密《齐东野语·何宏中》:“父 子寄 守 武州 宣寧 尉,殁王事
    • 13.
      磨盾鼻释义: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草檄。典出《北史·荀济传》。后因以称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为“磨盾鼻”。宋 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亦省作“磨盾”。宋 岳珂《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或可执鞭,愿供磨盾。”清 曹寅《一日休沐歌》:“程君 磨盾亦奇才,一挥万汇驱风埃。”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王昶》:“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穹庐诵读,无一日废也。”
    • 14.
      红夷炮释义:明 代称西洋制大炮。 《明史·兵志四》:“其后,大西洋 船至,復得巨礮,曰红夷。长二丈餘,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数十里。天启 中,锡以大将军号,遣官祀之。”亦称“红衣礮”。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六:“天聪 四年,备御 祝世荫 从征 大凌河,进红衣礮法,奉命监造,明年春工成。”
    • 15.
      袭封释义: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封爵。《东观汉记·丁鸿传》:“父 綝 从征伐,鸿 独与其弟 盛 居,怜 盛 幼小,而共寒苦。及 綝 卒,鸿 当袭封,上书让国於 盛。”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年六岁,袭封 豫寧侯。”宋 赵昇《朝野类要·爵禄》:“袭封,谓世代授此官也……如 孔子 之后,世封衍圣公;如 周世宗 之后,柴氏 世封崇义公。”清 昭槤《啸亭杂录·雪睿王冤》:“纯皇 夙知二王功高,於 乾隆 戊戌特命復 睿王 封爵,令其五世孙 淳颖 袭封,并命配享太庙。”
    • 16.
      辽泽释义:泛指 辽 东沼泽地区。《旧唐书·阎立德传》:“十八年,从征 高丽,及师旅至 辽 泽,东西二百餘里泥淖,人马不通。”《旧五代史·外国传一·契丹》:“契丹 者,古 匈奴 之种也,代居 辽 泽之中。”《辽史·地理志一》:“辽国 其先曰 契丹,本 鲜卑 之地,居 辽 泽中。”
    • 17.
      避仕释义:谓避而不仕;不从征召。
    • 18.
      陟方释义:⒈犹巡狩。天子外出巡视。《书·舜典》:“舜 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孔 传:“方,道也。舜 即位五十年,升道南方巡守,死于 苍梧 之野而葬焉。”孔颖达 疏:“升道,谓乘道而行也,天子之行,必是巡其所守之国,故通以巡守为名。”《文选·左思<吴都赋>》:“乌闻 梁 岷 有陟方之馆,行宫之基歟?”刘逵 注:“舜 陟方,谓南巡守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湘水》:“言 大舜 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 湘江。”⒉犹升遐。谓帝王之死。宋 岳珂《愧郯录·祖宗徽称》:“徽祖 以 绍兴 五年有陟方之哀。”
    • 19.
      鸟工释义:有如鸟飞的本领。《史记·五帝本纪》“舜 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司马贞 索隐引 汉 刘向《列女传》:“二女教 舜 鸟工上廪。”《竹书纪年》卷上“帝 舜 有虞氏”南朝 梁 沉约 注:“舜 父母憎 舜,使其涂廪,自下焚之,舜 服鸟工衣服飞去。”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五:“《礼记》曰:‘舜 葬 苍梧,二妃不从。’明二妃生不从征,死不从葬,义可知矣。即令从之,二女灵达,鉴通无方,尚能以鸟工龙裳救井廩之难,岂当不能自免於风波,而有双沦之患乎?”

从征(congz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从征是什么意思 从征读音 怎么读 从征,拼音是cóng zhēng,从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从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