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 [cóng zhèng]
1. 参与政治事务,指做官。
英[be engaged in politics;]
从政 引证解释
⒈ 参与政事;处理政事。
引《左传·定公元年》:“子家氏 未有后, 季孙 愿与子从政。”
《汉书·叙传上》:“周 之废兴与 汉 异,昔 周 立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其势然也。”
颜师古 注:“言诸侯之国各别为政。”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诸色人中……达於吏理,可使从政者,宜委常参官各举所知。”
宋 苏轼 《赐许将赴阙诏》:“卿敏而好学,达於从政。”
巴金 《寒夜》二八:“他非常关心文化,著作的兴趣也不亚于从政。”
⒉ 指服官役。
引《礼记·杂记下》:“三年之丧,祥而从政。”
郑玄 注:“从政,从为政者教令,谓给繇役。”
清 杭世骏 《质疑·礼记》:“诸侯地宽役少,故惟三月不从政;大夫役多地狭,欲令人贪慕,故期不从政。”
国语词典
从政 [cóng zhèng]
⒈ 从事、治理政事。
引《论语·子路》:「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唐·韩愈《顺宗实录二》:「达于吏理,可使从政者,宜委常参官各举所知。」
从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主流媒体释义:主流媒体的定义还没有得到基本的统一,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关于主流媒体的概念。目前大致归类有四种定义:从政治、经济、经营、综合四个角度下的不同的定义。
- 2.
仕途多舛释义:从政或求官的道路非常曲折、坎坷。
- 3.
倦勤释义:本指厌倦于勤劳的事。 后引申为天子厌倦于政事的辛劳,懒于从政或高官,将辞官告退。今比喻官吏自动辞职。
- 4.
六科释义:⒈唐 宋 时科举取士的六种科目。唐 六科为: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唐 刘肃《大唐新语·釐革》:“隋煬帝 改置明(经)、进(士)二科。国家因 隋 制,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并前为六科。”宋 景德 天圣 时,其六科为:一、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二、博达坟典,明于教化;三、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四、详明政理,可使从政;五、识洞韬略,运筹决胜;六、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绍兴 年间,又以文章典雅、节操方正、法理该通、节用爱民、刚方岂弟、智勇绝伦为六科。参阅 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六科》。⒉明
- 5.
制锦操刀释义:比喻出仕从政。
- 6.
务虚释义:在研究和处理问题时,先从政治上、理论上进行讨论,以取得正确的认识。
- 7.
土地革命释义: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政治上、经济上打倒地主阶级,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革命。
- 8.
土地改革释义:⒈简称土改。 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运动。在党的“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和总政策指引下,发动群众开展斗争,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从政治上、经济上打倒地主阶级,解放农村生产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苏区进行了土地革命。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面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到1952年9月,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⒉泛指对土地所有制进行的改
- 9.
官不聊生释义:“官不聊生”与“民不聊生”不是一个概念。 官员有固定的职业,有稳定的收入,有良好的社会保障,有福利待遇。所以,“官不聊生”并非指生活状况。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人说“官不聊生”呢?细细分析,原来是在正风肃纪之下,一些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可以以权谋私、为所欲为了,群众期盼更高、从政标准更严、肩上担子更重、压力更大了,一言一行都得接受组织、群众和社会的严格监督。
- 10.
宰物释义:谓从政治民,掌理万物。晋 陆云《吴故丞相陆公诔》:“和美未扬,宰物下邑;康年屡登,惠风时协。”《南史·宋纪上·武帝》:“然则帝王者,宰物之通器;君道者,天下之至公也。”唐 权德舆《奉和于司空兼呈李裴相公》诗:“宰物归心匠,虚中即化源。”明 高攀龙《题三太宰传》:“君子经世宰物,好恶两者而已。”
- 11.
宽易释义:宽厚平易。《新唐书·袁滋传》:“﹝ 袁滋 ﹞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宋 曾巩《范贯之奏议集序》:“公为人温良慈恕,其从政宽易爱人。”《清史稿·礼烈亲王代善传》:“永恩 性宽易而持己严,袭爵垂五十年,淡泊勤俭,出处有恒。”
- 12.
寄禄格释义:宋 代关于寄禄官官衔及其食禄品秩的规定。 宋 元丰 三年,杂取 唐 及 宋 初旧制,改革官制。用旧时所置的散官为寄禄官,如改使相为开府仪同三司,改吏部尚书为金紫光禄大夫等。从开府仪同三司到将仕郎,定为二十四阶,每一阶的食禄都有规定,作为升降增损的依据。崇宁 二年,又换选人七阶。大观 初,增宜奉、正奉、中奉、直奉等阶。政和 末,又改从政、修职、迪功,共三十七阶。见《文献通考·职官十八》、《宋史·职官志九》。参见“寄禄官”。
- 13.
弃矛从政释义:矛,是武器,喻指武;而政,是指政治,喻指文。 弃矛从政的意思大致就是,弃武从文,放弃武官职位,走向文官的道路,与“投笔从戎”基本相反。
- 14.
引年释义:⒈谓古礼对年老而贤者加以尊养。后用以称年老辞官。《礼记·王制》:“凡三王养老,皆引年。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梁书·止足传赞》:“顾宪之、陶季直,引年者也。”宋 苏辙《代张公安道乞致仕表》:“臣闻引年去位,事君之旧章;怀禄忘归,人臣之深戒。”清 杭世骏《<东城杂记>序》:“亦有国老引年,依风绳谷。”⒉延长年寿。唐 韩愈《进学解》:“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明 方孝孺《菊趣轩记》:“不为时俗所变,服之可以引年。”
- 15.
批凤释义:《论语·微子》:“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比 孔子 於凤鸟,凤鸟待圣君乃见,非 孔子 周行求合,故曰衰。”后因以“批凤”指对有德者的批评。
- 16.
摄职释义:代理官职。 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学优登仕,摄职从政。”《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且 汴州 关东 衝要,地富人繁,臣既不至治所,徒令他人摄职,何异空城!”
- 17.
操刀制锦释义:比喻出仕从政。
- 18.
效官释义:⒈授官。《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宣王 有志,而后效官。”杜预 注:“效,授也。”《晋书·阮籍嵇康等传论》:“通其旁径,必彫风俗;召以效官,居然尸素。”⒉引申指做官。南朝 梁 江淹《拜中书郎表》:“臣幼乏篆刻,长睽图史,智罕效官,志闋从政。”唐 白居易《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我本山中人,误为时网牵,牵率使读书,推挽令效官。”
- 19.
敉乱释义:平定骚乱。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辛亥革命前后及南京政府成立》:“自 武汉 事起,即持非从政治根本改革不能敉乱之议。”
- 20.
歌凤释义:《论语·微子》:“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后遂以“歌凤”为避世隐居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