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心 [chéng xīn]
1. 使心情清静。
3. 静心。
澄心 引证解释
⒈ 使心情清静。
引《文子·上义》:“老子 曰:‘凡学者能明於天人之分,通於治乱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见其终始,反於虚无,可谓达矣。’”
唐 吕岩 《水龙吟》词:“万事澄心定意,聚真阳、都归一处。”
《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晁梁 澄心定虑了一会,将那寺中房廊、屋舍、园圃、庭堂合他住过的禪房榻炕,都能想记无差。”
⒉ 静心。
引晋 陆机 《文赋》:“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
唐 王鲁复 逸句:“清泉绕屋澄心远,曙月衔山出定迟。”
国语词典
澄心 [chéng xīn]
⒈ 使心绪清静澄明。
引《淮南子·泰族》:「凡学者能明于天人之分,通于治乱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见其终始,可谓知略矣。」
《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晁梁澄心定虑了一会,将那寺中房廊屋舍园甫庭堂合他坐过的禅房榻炕,都能想记无差。」
⒉ 清静之心。
引《文选·陆机·文赋》:「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
澄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全真教释义:道教的一派。金 王重阳 创立。教旨以“澄心定意,包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该派旧时盛行于北方,以 北京 白云观 为中心,称道教北宗。明 陶宗仪《辍耕录·全真教》:“金 主 亮 贞元 元年,有吏员 咸阳 人 王中孚 者倡全真教。”
- 2.
尘渴释义:谦词。犹言渴望。明 李东阳《与姜贞庵书》:“欲一登 澄心楼,清谈对坐,以浣三十年尘渴而不可得。”
- 3.
涤虑释义:清除烦扰,使思想清净。宋 梅尧臣《和吴冲卿学士石屏》:“我归涤虑反覆思,义虽不经聊解颐。”明 刘基《天寿节登槃翠轩分韵得稽字》:“澄心映空旷,涤虑俯清泚。”孙犁《谈作家的立命修身之道》:“近几年来,我也不断阅读一些新的文学作品,能使我净心涤虑,安静愉悦地读下去的东西,并不太多。”
- 4.
澄心堂纸释义:南唐 后主 李煜 所造的一种细薄光润的纸,以 澄心堂 得名。
- 5.
澄心纸释义:见“澄心堂纸”。
- 6.
澹怀释义:谓使内心恬淡寡欲。 《旧唐书·张说传》:“罢不急之役,省无用之费。澄心澹怀,惟亿万年,苍苍羣生,莫不幸甚。”
- 7.
琼瑰释义:⒈次于玉的美石。 《诗·秦风·渭阳》:“何以赠之,琼瑰玉佩。”毛 传:“琼瑰,石而次玉。”⒉泛指珠玉。《左传·成公十七年》:“初,声伯 梦涉 洹,或与己琼瑰食之。”杜预 注:“琼,玉;瑰,珠也。”《晋书·庾亮传论》:“古者右贤左戚,用杜溺私之路……是以厚赠琼瑰,罕升津要。”宋 欧阳修《和刘原父澄心纸》:“子美 生穷死愈贵,残章断稿如琼瑰。”⒊喻美好的诗文。唐 罗隐《县斋秋晚酬友人见寄》诗:“中和节后捧琼瑰,坐读行吟数月来。”宋 辛弃疾《西江月·和李兼济提举》词:“琼瑰千字已盈怀,消得津头一醉。”元 耶律
- 8.
禁久释义:犹经久,耐久。宋 梅尧臣《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诗:“蜀 牋脆蠹不禁久,剡 楮薄慢还可咍。
- 9.
道妙释义:⒈佛教或道教学说的精义、经典。唐 韦应物《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诗:“道妙苟为得,出处理无偏。”宋 真德秀《送汤伯纪归安仁》诗:“正须澄心愿,乃许窥道妙。”清 陈确《黄山道士韩养元师弟传》:“尊觉 虽少年,而勤思道妙,甘淡泊。”⒉指文章。唐 韩愈《记梦》诗:“夜梦神官与我言,罗缕道妙角与根。”钱仲联 集释引 汪琬 曰:“意当时有权贵不学,自詡能诗,欲得公之称誉者,故作此以託讽歟?”清 王筠《菉友肊说》:“化神奇为腐臭,则典籍亦糟粕也;化臭腐为神奇,则瓦甓皆道妙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梁
- 10.
鍊气释义:亦作“鍊炁”。道家指通过吐纳导引等以求长生的一种方法。南朝 宋 鲍照《代淮南王》诗:“淮南王,好长生,服食鍊气读仙经。”唐 李白《凤笙篇》:“始闻鍊气餐金液,復道朝天赴玉京。”唐 李翱《故处士侯君墓志》:“少为道士,学 黄 老 鍊气保形之术。”明 刘基《淮南王》诗:“淮南王,好神仙,澄心鍊炁守自然。”
- 11.
静定释义:⒈指道家的澄心静虑,守道不离。⒉指佛教的澄心静虑,坐禅入定。⒊平静凝滞。⒋平静安定。
- 12.
鸾台释义:⒈宫殿高台的美称。《文选·曹植<应诏>诗》:“朝发鸞臺,夕宿兰渚。”李善 注:“鸞臺、兰渚,以美言之。”唐 王勃《九成宫颂》:“翊鸞臺之广宴,扈鸳砌之仙游。”⒉唐 时门下省的别名。后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新唐书·百官志二》:“垂拱 元年改门下省曰鸞臺。”宋 梅尧臣《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诗:“幅狭不堪作詔命,聊备麤使供鸞臺。”清 朱彝尊《送曹郡丞贞吉之官徽州》诗:“凤沼趍晨久,鸞臺典籍荣。”⒊妆台。《敦煌曲子词·天仙子》:“燕语鶯啼惊觉梦,羞见鸞臺双舞凤。”宋 张先《木兰花·席上赠同邵二生》词:“弄妆俱
- 13.
龙尾砚释义:砚名。用龙尾石制成的砚。产 江西省 婺源县。为砚中之上品。明 陈继儒《珍珠船》卷一:“李后主 留意笔札,所用澄心堂纸,李廷珪 墨,龙尾砚,三者为天下冠。”清 叶廷琯《吹网录·明道二年贡砚铭》:“盖 宋 人本重龙尾砚,故岁取以充贡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