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充耳不闻 充耳不闻的意思
chōngěrwén

充耳不闻

简体充耳不闻
繁体充耳不聞
拼音chōng ěr bù wén
注音ㄔㄨㄥ ㄦˇ ㄅㄨˋ ㄨㄣˊ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ōng,(1) 满、足。【组词】:充足。充实。充分(fèn )(➊足够;➋尽量)。充沛。充裕。(2) 填满,装满。【组词】:填充。充满(➊填满,布满;➋充分具有)。充耳不闻。充电。汗牛充栋。(3) 当,担任。【组词】:充当。充军。(4) 假装。【组词】:冒充。充数(shù)。(5) 姓。

ěr,(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例句】: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2) 像耳朵的东西。【组词】:木耳。银耳。(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组词】:耳房。鼎耳。(4) 听说。【组词】: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组词】:想当然耳。(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例句】:“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bù fǒu,(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组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例句】:不,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wén,(1) 听见。【组词】: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2) 听见的事情,消息。【组词】:新闻。传闻。见闻。(3) 出名,有名望。【组词】:闻人。闻达。(4) 名声。【例句】:令闻(好名声)。丑闻。(5) 用鼻子嗅气味: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 姓。

基本含义

形容对外界的声音、事物等不予理睬或不加注意。

充耳不闻的意思

充耳不闻 [chōng ěr bù wén]

1. 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拒不听取别人意见。

[turn a deaf ear to;]


国语词典

充耳不闻 [chōng ěr bù wén]

⒈ 塞住耳朵,装著没听见。形容故意不理会或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清·李渔《奈何天·第三〇出》:「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置之不闻 置若罔闻 视而不见

洗耳恭听


充耳不闻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视而不见释义:看到了,没有引起注意或当作没看见。 指不注意或不重视。《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 2.
      置若罔闻释义:好像没有听见似的,不加理睬。若:像。罔:没有。

充耳不闻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洗耳恭听释义:形容专心、恭敬地听别人讲话。听人讲话时的客气话。元周权《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熏洗耳听。”

充耳不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风过耳释义: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同“东风射马耳”。
    • 2.
      东风射马耳释义: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 3.
      充耳不闻释义:塞住耳朵不听。 《诗经·邶风·旄丘》:“褎(yòu)如充耳。” 意思是悠闲得就像没听见一样。后用充耳不闻形容听不进或存心不听别人的意见。
    • 4.
      熟视无覩释义:经常看到却像不曾看见一样。形容对眼前的事物不关心或漫不经心。语本 晋 刘伶《酒德颂》:“静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覩 泰山 之形。”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覩也。”梁启超《灭国新法论》:“此事今初起點,論國事者皆熟視無覩焉。”亦作“熟視無睹”。郭沫若《天地玄黄·悼闻一多》:“然而有权责的人却充耳不闻,熟视无睹,不仅不依从人民的意愿,反而倒行逆施,变本加厉。”

充耳不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风过耳释义: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同“东风射马耳”。
    • 2.
      东风射马耳释义: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 3.
      充耳不闻释义:塞住耳朵不听。 《诗经·邶风·旄丘》:“褎(yòu)如充耳。” 意思是悠闲得就像没听见一样。后用充耳不闻形容听不进或存心不听别人的意见。
    • 4.
      熟视无覩释义:经常看到却像不曾看见一样。形容对眼前的事物不关心或漫不经心。语本 晋 刘伶《酒德颂》:“静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覩 泰山 之形。”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覩也。”梁启超《灭国新法论》:“此事今初起點,論國事者皆熟視無覩焉。”亦作“熟視無睹”。郭沫若《天地玄黄·悼闻一多》:“然而有权责的人却充耳不闻,熟视无睹,不仅不依从人民的意愿,反而倒行逆施,变本加厉。”

充耳不闻造句

1.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们不能充耳不闻,要加以抵制。

2.群众的呼声,我们岂能充耳不闻

3.你怎么能对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充耳不闻呢?

4.老师讲了半天,你却充耳不闻,一句也没听进去。

5.他对你的意见都充耳不闻,能算是尊重你吗?

6.弟弟充耳不闻的倨傲态度,令母亲伤透了心。

7.但是现在看来他们似乎都在充耳不闻

8.充耳不闻他们的编派。

9.但政府对他们的担忧充耳不闻

10.不过,人们对他的警示似乎充耳不闻

11.但当他们真的宣扬它时,人们往往充耳不闻

12.想当初我这个做姐姐的叫弟弟去干啥他就干啥,可如今即将上二年级的他对我说的话却充耳不闻、我行我素了。

13.你怎能对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充耳不闻呢?

14.他对师长的劝告一概充耳不闻,不知该拿他怎么办。

15.我和弟弟因小事发生了争吵,妈妈狠狠地责备我们,可弟弟充耳不闻,还向妈妈扮鬼脸。

16.偏执者可谓充耳不闻的演讲家。

17.他对师长的劝告一概充耳不闻,不知该拿他怎么办。

18.他对老师的话充耳不闻,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他只要一专心,屋外隆隆的车声,他都可以充耳不闻

20.他对老师的苦心劝告充耳不闻

充耳不闻是什么意思 充耳不闻读音 怎么读 充耳不闻,拼音是chōng ěr bù wén,充耳不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充耳不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