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赦 [sān shè]
1. 古代的一种赦免制度。谓对三种人可以免除刑罚。
三赦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一种赦免制度。谓对三种人可以免除刑罚。
引《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灋,以赞司寇听狱讼……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憃愚。”
郑玄 注:“憃愚,生而痴騃童昏者。 郑司农 云:‘幼弱、老旄,若今律令,年未满八岁,八十以上,非手杀人,他皆不坐。’”
《汉书·刑法志》:“三赦:一曰幼弱,二曰老眊,三曰憃愚。”
国语词典
三赦 [sān shè]
⒈ 旧时法律规定可以免除刑罚的三种人:幼弱、老耄、蠢愚。亦指第三类可以免除刑罚的人。
引《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
三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法释义:⒈古代三刺、三宥、三赦之法的合称。《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断民中。”宋 苏轼《三法求民情赋》:“用三法而下究,求舆情而上通。”⒉指三代之筮法。《左传·僖公四年》“卜之不吉筮之吉”唐 孔颖达 疏:“崔灵恩 以为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筮凶则止不卜者,筮必以三代之法。若三法皆凶,则止不卜;若两法是凶,一法为吉,名为筮逆,犹是疑限,故更卜以决之。”
- 2.
三赦释义:古代的一种赦免制度。谓对三种人可以免除刑罚。《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灋,以赞司寇听狱讼……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憃愚。”郑玄 注:“憃愚,生而痴騃童昏者。郑司农 云:‘幼弱、老旄,若今律令,年未满八岁,八十以上,非手杀人,他皆不坐。’”《汉书·刑法志》:“三赦:一曰幼弱,二曰老眊,三曰憃愚。”
- 3.
再赦释义:⒈指古代审理刑狱可免除刑罚的第二种人,即八十以上的老年人。《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憃愚。”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幼弱,老旄,若今律令年未满八岁,八十以上,非手杀人,他皆不坐。”参见“三赦”。⒉指两次赦免犯人。《新唐书·刑法志》:“﹝ 太宗 ﹞尝谓羣臣曰:‘吾闻语曰:一岁再赦,好人喑哑。吾有天下未尝数赦者,不欲诱民於幸免也。’”
- 4.
幼弱释义:⒈幼小。《礼记·明堂位》:“武王 崩,成王 幼弱,周公 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左传·昭公十九年》:“今又丧我先大夫 偃,其子幼弱,其一二父兄,惧队宗主,私族于谋而立长亲。”《后汉书·袁安传》:“安 以天子幼弱,外戚擅权,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亲故们羸老的养膳他,幼弱的抚育他,孤孀的存恤他。”⒉幼童。《周礼·秋官·司刺》:“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憃愚。”亦指年幼的儿女。⒊指年幼的儿女。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执兵之卒,四向侵掠,农夫织
- 5.
情讯释义:谓处刑前逐级征讯意见以求民情。 汉 荀悦《申鉴·政体》:“故先王之刑也,官师以成之,棘槐以断之,情讯以宽之,朝市以共之,矜哀以恤之。”黄省曾 注:“《周礼》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刺曰讯羣臣,再刺曰讯羣吏,三刺曰讯万民……以此三法者求民情。”
- 6.
老耄释义:七、八十岁的老人。 亦指衰老。《周礼·秋官·司刺》:“三赦之法: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幼弱老旄,若今律令,年未满八岁、八十以上,非手杀人,他皆不坐。”陆德明 释文:“老耄,本又作旄,同。”《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后詔书徵 萌,託以老耄,迷路东西。”宋 范仲淹《奏灾异后合行四事》:“委天下按察使省视官吏:老耄者罢之,贪浊者劾之,昏懦者逐之。”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俺母亲骨嵓嵓身躯老耄。”郭沫若《孔雀胆》第二幕:“我自己还没有老耄到不能够辨别是非黑白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