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书策 书策的意思
shū

书策

简体书策
繁体書策
拼音shū cè
注音ㄕㄨ ㄘㄜ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cè,(1)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2) 鞭打。【组词】:策马。鞭策。(3) 激励,促进。【组词】:策动。策勉。(4)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组词】:简策。(5)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组词】:策命。策免。策封。(6)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组词】:策论。策问。(7) 杖。【组词】:策杖。(8)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9) 计谋,主意,办法。【组词】:上策。献策。决策。政策。策划。束手无策。(10)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11) 姓。

基本含义

指通过读书来启发和教育自己,以达到提高自身品德和智慧的目的。

书策的意思

书策 [shū cè]

1. 亦作“书策”。书册,书籍。

3. 指夹带书册入考场。

书策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书筴”。书册,书籍。

《礼记·曲礼上》:“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
《韩非子·六反》:“今学者皆道书筴之颂语,不察当世之实事。”
宋 无名氏 《道山清话》:“旧制讲官,坐而讲读,别置书策於御案上。”

⒉ 指夹带书册入考场。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挟藏入试,谓之书策。”


国语词典

书策 [shū cè]

⒈ 古代无纸笔,记载文字于竹简上,故称书籍为「书策」。

《韩非子·显学》:「藏书策,习谈论。」

⒉ 政令。

《战国策·秦策一》:「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书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书筴释义:见“书策”。
    • 2.
      年支释义:全年支出。 唐 徐夤《北园》诗:“生事罢求名与利,一窗书策是年支。”宋 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凡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令在京库藏年支见在之定数所当供办者,得以从便变卖,以待上令。”
    • 3.
      怀书释义:指游说之士怀带书策进行干谒。
    • 4.
      进书释义:⒈进呈书策。《北齐书·崔季舒传》:“文襄 每进书 魏帝,有所諫请,或文辞繁杂,季舒 輒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唐 刘肃《大唐新语·举贤》:“自今以后,进书皆须别録一本,云臣某撰,朕便留篋中也。”《三国志平话》卷下:“军师令人进书与丞相。”⒉进献书籍。清 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五:“﹝ 乾隆 ﹞十四年,御史 金相 以分班进书。”
    • 5.
      进策释义:⒈进呈书策;进献计策。《晋书·郗超传》:“超 又进策於 温 曰:‘清水入 河,无通运理。’”《魏书·李先传》:“从 仪 平 鄴,到 义臺,破 慕容驎 军,回定 中山,先 每一进策,所向克平。”清 刘熙载《艺概·文概》:“﹝ 杜牧 ﹞又两进策於 李文饶,皆案切时势,见利害於未然。”⒉文体名。策之一种。指进呈帝王之策。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楮券》:“水心叶先生 进策,亦谓不数年间,将交执空券而无所售。”明 徐师曾《文体明辩序说·策》:“学士大夫有私自议政而上进者,三曰进策,著策而上进者也。”

书策(shuc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书策是什么意思 书策读音 怎么读 书策,拼音是shū cè,书策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书策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