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词 [zhù cí]
1. 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汉语中有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
英[auxiliary word;]
助词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助辞”。助字。今指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的一种特殊虚词,包括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助词。
引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又:‘伤人乎,不问马’,今亦云:韩文公 读不为否,言大德圣人岂仁於人,不仁於马?故贵人所以前问,畜贱所以后问。然‘不’字上岂更要助词,其亦曲矣。”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第十》:“《周书》二十篇,有此文法,有此助辞乎?”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之六二:“由 中国 的语文法言,至 唐 宋 以后而助词之作用特别突出,所以丰神摇曳,能够曲折帮助语言的神态。”
国语词典
助词 [zhù cí]
⒈ 一种附著在词、词组或句子上,表达某种附加意义的虚词。国语的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如「的」、「得」)、时态助词(如「了」、「过」)和语气助词(如「吗」、「吧」)。
助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出释义:⒈谓出生或出现一次。《商君书·农战》:“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数年不食。”晋 葛洪《抱朴子·金丹》:“老子 授之於 元君,元君 曰:‘此道至重,百世一出,藏之石室。’”⒉谓出行或出来任事。“一”,语气助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故 子贡 一出,存 鲁、乱 齐、破 吴、彊 晋 而霸 越。”宋 陆九渊《陆修职墓表》:“介其乡之贤者致礼以延公,公却之再三,请益固,公为一出,桐岭 学者於是变而乐义理之言。”⒊完全出于。《史记·吕太后本纪》:“元年,号令一出太后。”⒋一番。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
- 2.
一年春尽一年春释义:本为旧时乞丐所唱《莲花落》的首句。 亦隐指乞丐。元 郑廷玉《忍字记》楔子:“兀的不是一箇大户人家!我问他寻些茶饭喫。早来到这门首,无计所柰,唱箇莲花落咱:一年家春尽一年家春。”家,语助词。明 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你待要搏香弄粉,妆孤学俊,便準备着那一年春尽一年春。”
- 3.
不会得释义:犹言不应,不可能。 得,语助词。
- 4.
不则释义:⒈同“否则”。犹言则,就。不,助词,无义。《逸周书·祭公》:“我不则寅哉,寅哉!”孔晁 注:“寅,敬也。不则,犹言则也。”⒉不循法度。《汉书·贾谊传》:“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考於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匡其不及。”颜师古 注:“则,法也。”⒊不只;不止。宋 杨万里《己未春日山居杂兴》诗之八:“即今遍地欒枝锦,不则梢头几点红。”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他不则説出来,必然做出来。”⒋见“不咱”。⒌同“否则”。《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太元年》:“时 潞王 使者多为邻道所执,不则依阿操两端,惟 陇州
- 5.
不刺释义:助词。用于语尾,以加强语气。
- 6.
不剌释义:⒈助词。用于语尾,以加强语气。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怕曲儿捻到风流处,教普天下颠不剌的浪儿每许。”元 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对门间壁,都有些酸辣气味,只是俺一家儿淡不剌的。”清 洪昇《长生殿·弹词》:“破不剌 马嵬 驛舍,冷清清佛堂倒斜。”⒉助词。亦作“不倈”。表转接语气。元 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我怨感,我合哽咽;不剌你啼哭,你为甚迭?”元 郑廷玉《后庭花》第三折:“我敢搠碎你口中牙,不剌这是你家里説话。”元 石德玉《秋胡戏妻》第四折:“那佳人可承当,不倈我提篮去采桑。”⒊助词。亦
- 7.
不咱释义:⒈不然;要不。⒉亦作“不则”。置于动词后的语气助词。
- 8.
不宁唯是释义:不仅如此。《左传·昭公元年》:“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 宁:语助词。唯:只,仅。是:如此,这样。
- 9.
不尴尬释义:⒈行为端正。 ⒉犹言尴尬。指行为鬼祟,神色态度不自然。不,助词,无义。⒊事情棘手,有麻烦,使人困窘。
- 10.
不当不正释义: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 表示端端正正。
- 11.
不当家花拉释义:不当家。犹言罪过。“花拉”,语助词。《红楼梦》第二八回:“王夫人 听了道:‘阿弥陀佛,不当家花拉的!就是坟里有,人家死了几百年,这会子翻尸盗骨的,作了药也不灵。’”《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阿弥陀佛!説也不当家花拉的!这位大嫂一拉就把我拉在那地窨子里。”《醒世姻缘传》第四九回:“我又没给他哩,真是长昧心痞,不当家豁拉的。”
- 12.
不果释义:⒈没有成为事实;终于没有实行。⒉不果决。⒊果然。不,语助词。
- 13.
不甫能释义:亦作“不付能”。才能够;好容易。不,助词,无义。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不甫能风调雨顺,太平年宠用着这般人。”元 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不付能一纸音书,盼得我则道春心满纸墨淋漓,原来比休书多了个封皮。”元 王和卿《女冠子·闺情》套曲:“不甫能盼的他来到,他却又早醺醺的带酒。”明 陈秋碧《题情》曲:“不甫能步出重帘,肯分的玉梅枝上,添得个月儿孤。”
- 14.
不端不正释义:犹言恰巧,正好。不助词,无义,用于足句。
- 15.
不羞见释义:⒈犹言不羞着。 “见”语助词。⒉羞见。“不”,以反语见义,起加强语气作用。
- 16.
不鲜释义:⒈不善,不美。 ⒉不鲜明。⒊鲜美的食物。不,语助词。⒋不少。⒌不新奇。
- 17.
且可释义:犹暂且。可,助词。唐 韩愈《感春》诗之四:“百年未满不得死,且可勤买抛青春。”宋 王安石《对棋与道源至草堂寺》诗:“北风吹人不可出,请坐且可与君棋。”宋 郭应祥《踏莎行》词:“欲怜相聚日无多,偷閒且可陪觴豆。”
- 18.
之箇释义:则个。助词。略近于“着”、“者”。
- 19.
乎哉释义:⒈语气助词。表感叹。《论语·宪问》:“子曰:‘赐 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后汉书·郭泰传》:“林宗 起拜之曰:‘卿贤乎哉!’因劝令学,卒以成德。”⒉语气助词。表疑问。《孟子·梁惠王上》:“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⒊语气助词。表设问或反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将可乎哉?殆必不可。”《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后汉书·李法传》:“鄙夫可与事君乎哉?苟患失之,无所不至。”明 刘基《书善最堂卷后》:“夫立言以明道,而求言於人者,将以正己之所学,言可以苟乎哉?”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郑苏
- 20.
幺牢牢释义:也叫么佬佬、木牢牢、木老老、木佬佬等,浙江方言,助词;非同一般、非常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