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辩论 辩论的意思
biànlùn

辩论

简体辩论
繁体辯論
拼音biàn lùn
注音ㄅㄧㄢˋ ㄌㄨ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iàn, ◎ 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例句】:分辩(亦作“分辨”)。争辩。答辩。辩白。辩驳。辩护。辩解(jiě)。辩论。辩士。辩证。

lùn lún,(1) 古同“伦”,条理。(2) 〔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3) 古同“抡”,挑选。

基本含义

指争辩、争论、辩驳的活动或过程。

辩论的意思

辩论 [biàn lùn]

1. 见解不同的人彼此阐述理由,辩驳争论。

关于这桩事你可以常常来和我辩论。

[argue; debate;]

辩论 引证解释

⒈ 辩难论说。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於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餘,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説之。”
《新唐书·徐岱传》:“於学无所不通,辩论明鋭,座人常屈。”
明 沉自徵 《鞭歌妓》第一折:“幼喜文章,颇能辩论,説剑谈兵,自许以功名显。”

⒉ 指辩难论说之才。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邢训》:“邢恕 有文学辩论,然多不请而教人,士大夫谓之 邢 训。”

⒊ 辩驳争论。

《汉书·严助传》:“上令 助 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詘。”
宋 叶适 《建康府教授惠君墓志铭》:“君夙悟幼成,与兄国子博士 迪 励志读书,至‘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辩论往往终夕不就睡。”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有个书生来拜,他极论鬼神之事。一个説:‘无’,一个説:‘有’,两下辩论多时。”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此种辩论,废时失业,实不如闲坐也。”


国语词典

辩论 [biàn lùn]

⒈ 辩驳议论,争论是非。

《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传》:「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
《老残游记·第八回》:「东造便将看老残身上著的仍是棉衣,故赠以狐裘,并彼此辩论的话述了一遍。」

讨论 争辩 争论 议论


辩论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争论释义:各执己见,互相辩论:争论不休。
    • 2.
      争辩释义:争论;辩论:据理争辩。
    • 3.
      讨论释义: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讨论会。 展开讨论。讨论工作计划。
    • 4.
      议论释义:⒈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议论纷纷。 大家都在议论这件事。⒉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所表示的意见:大发议论。
    • 5.
      辩说释义:辩论。

辩论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不论释义:⒈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后面往往有并列的词语或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下文多用“都、总”等副词跟它呼应:不论困难有多大,他都不气馁。他不论考虑什么问题,总是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论是语文、数学、外语,他的成绩都相当好。⒉不讨论;不辩论:存而不论。

辩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说释义:⒈进言或劝说一次。⒉一种言论、学说或说法。⒊一段;一个章节。⒋一次辩论。
    • 2.
      三耳释义:⒈传说隋董慎被冥府追为右曹从事,召常州秀才张审通掌书记。⒉谓两耳之外别有一耳,主听。为先秦名家诡辩论题之一。
    • 3.
      不可辩驳释义:辩驳:提出论据,进行辩论,以反驳对方的论点。指理论精辟,证据确凿,使人无法辩驳。
    • 4.
      不论释义:⒈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后面往往有并列的词语或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下文多用“都、总”等副词跟它呼应:不论困难有多大,他都不气馁。他不论考虑什么问题,总是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论是语文、数学、外语,他的成绩都相当好。⒉不讨论;不辩论:存而不论。
    • 5.
      举证释义:出示证据;提供证据:原告、被告先后举证,进行法庭辩论。
    • 6.
      乌龟壳释义:⒈即龟甲。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四:“历史学家对乌龟壳、金石文和地下挖出来的其他古东西还要去考,而这些同志对我们的时间不长的东西,却根本不理,也懒得去查。”此指刻有甲骨文的龟甲。江地《捻军史初探》:“皖 北的钻在‘堡寨’里的地主武装--民团,也纷纷从乌龟壳里伸出脑袋来蠢蠢欲动。”柳杞《好年胜景》:“那边山坡上倒塌了半边的乌龟壳,那原是 日本 人的炮楼哩。”《解放军报》7:“﹝战斗英雄﹞把……侵略者的乌龟壳放到距自己仅五十米的距离上打。”⒉詈词。喻指堡垒或坦克。
    • 7.
      争论释义:各执己见,互相辩论:争论不休。
    • 8.
      争辩释义:争论;辩论:据理争辩。
    • 9.
      交辨释义:互相辩论;争论。
    • 10.
      众口之辩释义:比喻各学派间的辩论。
    • 11.
      华辩释义:谓善于辩论。
    • 12.
      双百方针释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简称。中国共产党指导科学发展,促进文艺繁荣的方针。1956年由中共中央正式确立。“百花齐放”指艺术上的不同形式、风格、流派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讨论、发展。双百方针的基点在于发扬社会主义的艺术民主和科学民主,提倡在文艺和科学工作中有独立思考、辩论、创作、发表意见、坚持和保留个人看法以及批评和反批评的自由。
    • 13.
      反对派释义:⒈对习俗、法律、政策或运动的反对者。 ⒉特指反对某项事物(如一项政策或政党)的集体。⒊辩论时持反对意见的一派。⒋犹太教用语,特指坚持传统教义而反对18世纪中叶东欧哈西德运动的犹太人。⒌凡事抗议的人。
    • 14.
      反方释义:指辩论中对某一论断持相反意见的一方(跟“正方”相对)。
    • 15.
      同异释义:⒈战国时名家惠施提出的名辩论题,认为事物中存在小同异和大同异两种。人们对不同事物的认识有一致的和不一致的,这种认识上的同或异,为小同异;而万物具有完全相同的一面,即都离不开存亡变化,又有完全相异的一面,即各自的变化又不一样,此为大同异。⒉相同与不同。⒊指同于世与不同于世;同于己与不同于己。⒋谓差异,不同。⒌异议。亦指立异议。⒍引申指有异志,叛乱。⒎指异于己的观点、见解。
    • 16.
      名家释义:⒈在学术或技能方面有突出成就或贡献的著名人物。⒉战国时期以辩论名实关系(即概念与事实的关系)问题为中心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惠施、公孙龙。用比较严格的推理形式来辩论问题,对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 17.
      名辩释义:对名实关系的辩论。
    • 18.
      吐论释义:⒈发议论、评论或作辩论。⒉指写作论说、辩论文字。
    • 19.
      唇枪舌将释义:形容辩论激烈。
    • 20.
      唇枪舌战释义:辩论时言语锋利,争辩激烈。

辩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说释义:⒈进言或劝说一次。⒉一种言论、学说或说法。⒊一段;一个章节。⒋一次辩论。
    • 2.
      三耳释义:⒈传说隋董慎被冥府追为右曹从事,召常州秀才张审通掌书记。⒉谓两耳之外别有一耳,主听。为先秦名家诡辩论题之一。
    • 3.
      不可辩驳释义:辩驳:提出论据,进行辩论,以反驳对方的论点。指理论精辟,证据确凿,使人无法辩驳。
    • 4.
      不论释义:⒈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后面往往有并列的词语或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下文多用“都、总”等副词跟它呼应:不论困难有多大,他都不气馁。他不论考虑什么问题,总是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论是语文、数学、外语,他的成绩都相当好。⒉不讨论;不辩论:存而不论。
    • 5.
      举证释义:出示证据;提供证据:原告、被告先后举证,进行法庭辩论。
    • 6.
      乌龟壳释义:⒈即龟甲。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四:“历史学家对乌龟壳、金石文和地下挖出来的其他古东西还要去考,而这些同志对我们的时间不长的东西,却根本不理,也懒得去查。”此指刻有甲骨文的龟甲。江地《捻军史初探》:“皖 北的钻在‘堡寨’里的地主武装--民团,也纷纷从乌龟壳里伸出脑袋来蠢蠢欲动。”柳杞《好年胜景》:“那边山坡上倒塌了半边的乌龟壳,那原是 日本 人的炮楼哩。”《解放军报》7:“﹝战斗英雄﹞把……侵略者的乌龟壳放到距自己仅五十米的距离上打。”⒉詈词。喻指堡垒或坦克。
    • 7.
      争论释义:各执己见,互相辩论:争论不休。
    • 8.
      争辩释义:争论;辩论:据理争辩。
    • 9.
      交辨释义:互相辩论;争论。
    • 10.
      众口之辩释义:比喻各学派间的辩论。
    • 11.
      华辩释义:谓善于辩论。
    • 12.
      双百方针释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简称。中国共产党指导科学发展,促进文艺繁荣的方针。1956年由中共中央正式确立。“百花齐放”指艺术上的不同形式、风格、流派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讨论、发展。双百方针的基点在于发扬社会主义的艺术民主和科学民主,提倡在文艺和科学工作中有独立思考、辩论、创作、发表意见、坚持和保留个人看法以及批评和反批评的自由。
    • 13.
      反对派释义:⒈对习俗、法律、政策或运动的反对者。 ⒉特指反对某项事物(如一项政策或政党)的集体。⒊辩论时持反对意见的一派。⒋犹太教用语,特指坚持传统教义而反对18世纪中叶东欧哈西德运动的犹太人。⒌凡事抗议的人。
    • 14.
      反方释义:指辩论中对某一论断持相反意见的一方(跟“正方”相对)。
    • 15.
      同异释义:⒈战国时名家惠施提出的名辩论题,认为事物中存在小同异和大同异两种。人们对不同事物的认识有一致的和不一致的,这种认识上的同或异,为小同异;而万物具有完全相同的一面,即都离不开存亡变化,又有完全相异的一面,即各自的变化又不一样,此为大同异。⒉相同与不同。⒊指同于世与不同于世;同于己与不同于己。⒋谓差异,不同。⒌异议。亦指立异议。⒍引申指有异志,叛乱。⒎指异于己的观点、见解。
    • 16.
      名家释义:⒈在学术或技能方面有突出成就或贡献的著名人物。⒉战国时期以辩论名实关系(即概念与事实的关系)问题为中心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惠施、公孙龙。用比较严格的推理形式来辩论问题,对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 17.
      名辩释义:对名实关系的辩论。
    • 18.
      吐论释义:⒈发议论、评论或作辩论。⒉指写作论说、辩论文字。
    • 19.
      唇枪舌将释义:形容辩论激烈。
    • 20.
      唇枪舌战释义:辩论时言语锋利,争辩激烈。

辩论造句

1.爸爸跟我辩论时总是侃侃而谈,我老是讲不过他。

2.辩论会上,双方辩手妙语连珠,气氛十分活跃。

3.你能言,他善辩,今天算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那就开始辩论吧。

4.你笨嘴拙舌的,怎能参加辩论赛呢?

5.这个论题,大家已经辩论了两天,仍然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6.小华知识丰富,能言善辩,是我们班这次辩论比赛的主力。

7.辩论会上,他能言巧辩,终于胜了对方。

8.辩论会上,红方绿方舌剑唇枪,各不相让,让人耳不暇顾。

9.原则问题应当辩论清楚,不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不了了之。

10.他的发言,在这次辩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1.在候选人辩论中,她对细节更是了如指掌。

12.别看他俩在辩论会上唇枪舌剑,谁也不让谁,可下来又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13.小何的观点是错误的,所以在辩论会上,他的“高论”被同学们批驳得体无完肤。

14.我倒是觉得跟那些信口雌黄污蔑真理的人辩论很可耻。

15.辩论会上,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16.辩论会上,正方和反方各持己见,争得难解难分。

17.辩论会上,双方各持己见,毫不相让。

18.辩论会上,正方咄咄逼人的气势压得反方连连失误。

19.辩论会中小明说得头头是道,对方哑口无言。

20.辩论会上,他有理有据的发言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

辩论(bianl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辩论是什么意思 辩论读音 怎么读 辩论,拼音是biàn lùn,辩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辩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