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令 [xiǎo lìng]
1. 短的词调。
例因见柳花飘舞,便偶成一小令,调寄《如梦令》。——《红楼梦》
英[ short lyric; ]
3.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
小令 引证解释
⒈ 指 晋 王珉。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王东亭 与 张冠军 善。
引王 既作 吴郡,人问 小令 曰:‘ 东亭 作郡,风政何似?’”
刘孝标 注引《续晋阳秋》曰:“王献之 为中书令, 王珉 代之。时人曰大小 王令。”
《晋书·王珉传》:“王珉 字 季琰,少有才艺,善行书……代 王献之 为长兼中书令。二人素齐名,世谓 献之 为 大令,珉 为 小令。”
后人亦用以借誉较年幼之善草书者。 唐 皎然 《陈家童子·草书歌》:“王 家小令草最狂,为予挥洒惊腾势。”
⒉ 词体名。 唐 时文人于酒宴上即席填词,当作酒令,后遂称词之较短小者为小令。
引唐 白居易 《就花枝》诗:“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小令尊前见 玉簫,银灯一曲太妖嬈。”
⒊ 但词之称令者并非皆为小令。如“百字令”等。 宋 顾从敬 《草堂诗馀》谓以五十八字以内者为小令,今仍沿用,然无据。
引清 朱彝尊 《<词综>发凡》:“宋 人编集歌词,长者曰慢,短者曰令,初无中调、长调之目,自 顾从敬 编《草堂词》,以臆见分之,后遂相沿,殊属草率。”
⒋ 清 徐釚 《词苑丛谈·体制》亦谓不能以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参见“小词”、“小调”、“小曲”。
⒌ 散曲之一种。 元 人也称“叶儿”。体制短小,多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以别于套数大曲。但也有例外,如“带过曲”、“重头”等即为小令特殊形式。
引元 芝庵 《唱论》:“成文章曰乐府。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叶儿。”
⒍ 民间小曲。犹言小调。参见“小曲”、“小调”。
引元 周德清 《中原音韵》:“乐府、小令两途,乐府语可入小令,小令语不可入乐府。”
明 王骥德 《曲律·论小令》:“渠(指 周德清 )所谓小令,盖市井所唱小曲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记·郑风》:“其间男女狎邪之诗,亦如近代之杂曲小令,多悬拟想像,摹写艷情,不必实有其事。”
国语词典
小令 [xiǎo lìng]
⒈ 一种词的体制。本为唐时文人宴饮中为助酒兴,即席填写以供演唱的歌词,故形式多短小紧凑。至宋演变成固定体制,字数在五十八字以内,为词中较短小者。
⒉ 一种散曲的体制。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以别于套曲;偶而也有增长为带过曲、重 头者。
小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篱乐府释义:散曲集。元代马致远(号东篱)作。一卷。收录小令一百零四首,套数十七套,附录残缺的套数五篇。
- 2.
令曲释义:即小令。指短调的词。
- 3.
南能释义:指 唐代 佛教禅宗南宗创始人 慧能。唐 雍陶《同贾岛宿无可上人院》诗:“还因爱閒客,始得见 南能。”明 杨慎《无宵宿北岩开公房》诗:“何须分垢浄,持此问 南能。”清 赵翼《题蘗庵僧遗像》诗:“故国遗墟伤北望,空门法席演 南能。”赵朴初《喜春来·新年话旧小令寄日本友人》之五:“雪舟 山水多清韵,妙迹风流两国闻。岂徒衣鉢继 南能。”参见“南能北秀”。
- 4.
后庭花释义:⒈花名。鸡冠花的一种。⒉花名。雁来红的异名。⒊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名。⒋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仄韵。又有《后庭花破子》,单调,三十二字,七句,五平韵。⒌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字数与词牌《后庭花破子》同,但末句前可增加五字或六字句。可用作小令,也可用于套曲中。
- 5.
喜迁莺释义:⒈词牌名。有小令、长调两体。小令起于 唐,长调起于 宋。又名《早梅芳》、《春光好》、《烘春桃李》、《喜迁莺令》、《万年枝》、《燕归来》、《鹤冲天》等。见《词谱》卷六。⒉曲牌名。南曲正宫、黄钟宫,北曲黄钟宫均有同名曲牌。
- 6.
壮浪释义:⒈豪放。 唐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係铭序》:“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於 子美 矣。”《朱子语类》卷一三九:“前辈文字有气骨,故其文壮浪。”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披閲中,欲使人心目迟回,有感慨弔惜之怀,无追攀壮浪之想。”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薗次 小令,亦不能脱《草堂》窠臼,长调间作壮浪语,如《满江红·醉吟》云:‘髀肉晚销 燕 市马,乡心秋冷 扬州 鹤。’”⒉壮实,壮健。《水浒传》第二十回:“把这新拿到的军健,脸上刺了字号,选壮浪的分拨去各
- 7.
大弦子戏释义:亦称“大弦戏”。戏曲剧种。流行于 山东 西南部和 河南 滑县 一带。渊源于 元 明 以来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部分剧目、曲调同柳子戏近似,但风格较粗犷,当地民间有“粗弦子,细柳子”的说法。也保存了一些高腔、青阳、罗罗等古老腔调。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笙笛为辅。
- 8.
女冠子释义:⒈女道士。⒉词牌名。本唐教坊名,后用为词牌。内容多咏女道士。有小令、双调、长调等。参阅《词谱》卷四。⒊曲牌名。南北曲许多宫调都有同名曲牌。以属南曲黄钟宫,南吕宫,北曲黄钟宫者较常见。
- 9.
寄生草释义:⒈曲牌名。 属北曲仙吕宫。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三、三、七、七、七、七、七(七句)。可用作小令,也可用于套曲中。⒉中药桑寄生的别名。
- 10.
小令释义:⒈词之字句短少者称小令。在五十八字以内。⒉元曲中本指只含有一支曲子的散曲,后来也包括除散曲以外的民间流行的小曲。
- 11.
山坡羊释义:⒈民间曲调名。流行于 明 正德 年间,多表现男女情爱。别有《数落山坡羊》,曲词较长。⒉曲牌名。北曲中吕宫、南曲商调,都有此曲牌。南曲较常用。可用作小令;也可用在套曲里。戏曲里大多用以表现悲哀的情绪。
- 12.
带过曲释义:散曲小令的一种体式。小令本以一支为限,也有组织音律相衔接的两三支曲为一曲的,称为“带过曲”。初仅北曲小令中有之,后南曲也有仿效。有北带北、南带南、南北兼带各曲。
- 13.
得胜令释义:曲牌口。亦名德胜令。属北曲双调。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五、五、五、五、二、五、二、五(八句)。一般接在双调《雁儿落》曲牌之后,两曲连用或作小令,或用在双调套曲内。
- 14.
忆秦娥释义:⒈词牌名。 ⒉曲牌名。亦名《秦楼月》。属商调,南、北曲均有。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作小令。句法与词同,亦或后阙有异。
- 15.
快活三释义:⒈宋元方言称体胖者。 ⒉曲牌名。四句二十二字,前三句平韵,第四句仄韵。见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中吕·胡紫山小令〈快活三〉》。
- 16.
念奴娇释义:⒈词牌名。其调高亢。⒉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大石调,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于套曲中。另北曲大石调有《百字令》,别名《念奴娇》,与词牌全阕同,用为小令。参阅清王奕清《曲谱》卷一、卷六。
- 17.
慢调释义:词曲的一种格调。 因曲调舒缓而得名。也有由单调小令演化为中调、长调而称慢的,如《浪淘沙慢》、《木兰花慢》等。
- 18.
折桂令释义: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六、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十句),但是第五句以后可酌增四字句。或单用作小令,或用在双调套曲内。
- 19.
捣练子释义:⒈词牌名。以咏捣练而得名。一名《捣练子令》。因南唐冯延巳词,起结有“深院静”及“数声和月到帘櫳”句,更名《深院月》。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又双调三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参阅《词谱》卷一。⒉曲牌名。即《胡捣练》。南北曲均有。均属“双调”。南曲字句格律与词牌单调相同,用作引子。北曲与词牌不同,而与词牌《生查子》半阕相近,《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以为即《生查子》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中者,非。
- 20.
散曲释义:曲的一种体式。盛行于元明两代。跟剧曲不同,没有宾白(道白)科介(动作),便于清唱。包括散套、小令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