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 [guǒ shù]
1. 生产食用果实的一种树。
英[fruit tree;]
果树 引证解释
⒈ 果实可食的树木。
引《后汉书·淳于恭传》:“家有山田果树,人或侵盗,輒助为收採。”
杨朔 《蓬莱仙境》:“冬天北风一吹,果树苗会冻死半截。”
国语词典
果树 [guǒ shù]
⒈ 所结的果实可供食用的树木。
果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乐果释义:一种有机磷杀虫剂。黄褐色油状液体,一般加工成乳剂使用,主要用来防治蚜虫、红蜘蛛、螨类等害虫。对人、畜毒性较小,可以在果树、蔬菜上使用。
- 2.
亚布力烟释义:“亚布力烟”出产于关东圣地亚布力。亚布力地方行政区划上,归属于哈尔滨市辖区的尚志市。亚布力原名俄语亚布洛尼的音译,俄语亚布洛尼是苹果树的意思。
- 3.
介殻虫释义:动物种类名。也称“蚧”。属昆虫纲同翅目蚧总科。种类很多。成虫极小。体上常密覆各种粉状、毛状和丝状的蜡质分泌物,或各种形状的介壳。寄生于植物枝干和叶部,大多为果树和林木的主要害虫。
- 4.
优昙钵释义:梵语的音译。又译为优昙、优昙华、优昙钵罗、优钵昙华、乌昙跋罗。即无花果树。产 印度,我国 云南 等地亦有生长。其花隐于花托内,一开即敛,不易看见。佛教以为优昙钵开花是佛的瑞应,称为祥瑞花。
- 5.
优昙鉢释义:梵语的音译。又译为优昙、优昙华、优昙钵罗、优钵昙华、乌昙跋罗。即无花果树。产 印度,我国 云南 等地亦有生长。其花隐于花托内,一开即敛,不易看见。佛教以为优昙钵开花是佛的瑞应,称为祥瑞花。《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子良 启进沙门於殿户前诵经,世祖 为感,梦见优曇鉢花。”宋 桑世昌《兰亭博议·临摹》:“逸少 笔迹如优曇鉢花,近世罕见。”清 高士奇《天禄识馀·优昙钵》:“今 广东 新兴县 有优曇鉢,似枇杷,无花而实,即所谓无花果也。”
- 6.
佛手柑释义:果树名。为枸橼之变种。系常绿小乔木,高丈余。叶呈长圆形,花白色。果实色黄而香,下端有裂纹,状如半握之手,中医以之入药。
- 7.
侵盗释义:⒈侵犯劫夺。 《史记·匈奴列传》:“於是戎狄或居于 陆浑,东至於 卫,侵盗暴虐中国。”《资治通鉴·汉文帝前三年》:“五月,匈奴 右贤王入居 河南 地,侵盗 上郡 保寒蛮夷,杀掠人民。”⒉侵占盗窃。《后汉书·淳于恭传》:“家有山田果树,人或侵盗,輒助为收採。”宋 曾巩《责将制》:“发人採金,无出入之籍,有侵盗之形。”清 昭槤《啸亭杂录·谢芗泉之疏阔》:“财物奢荡,一任僕人侵盗,毫不介意。”
- 8.
修理释义:⒈对已损坏的东西给予加工,以便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作用。⒉修剪:修理果树。
- 9.
再实之木,其根必伤释义:谓果树一年两次结实,根部定损伤。比喻福中寓祸,利害相互依伏。《文子·符言》:“再实之木,其根必伤,多藏之家,其后必殃。夫大利者反为害,天之道也。”《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参见“再实”。
- 10.
再实释义:指果树一年两次结实。 《南史·孝义传上·王虚之》:“十三丧母,三十三丧父,二十五年盐酢不入口……墓上橘树一冬再实,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致。”
- 11.
再熟释义:指谷物一年两次成熟,或果树一年两次结实。《文选·左思<吴都赋>》:“国税再熟之稻,乡贡八蚕之緜。”张铣 注:“南人种稻,一岁再熟。”《艺文类聚》卷八六引 晋 潘岳《橘赋》:“余斋前橘树,冬夏再熟,聊为赋云尔。”《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土沃,麦、禾皆再熟。”
- 12.
农作物释义:农业上栽种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果树和做工业原料用的棉花、烟草等。简称作物。
- 13.
卷叶蛾释义:俗称“卷叶虫”。 一种危害果树及其他农作物的害虫。因常把叶片卷成筒状,故名。
- 14.
原物释义:能够产生孳息的物。例如,果实和租金为孳息,果树和房屋为原物。通常原物的所有人有获得孳息的权利。与“孳息”相对。
- 15.
可乐释义:一种饮料,用可乐果树的子实为原料加工配制而成,含二氧化碳,不含酒精,味甜,呈棕色。也指其他类似的饮料。[英cola]
- 16.
叶枝释义:⒈果树上只长叶子不结果实的枝。⒉棉花植株上只长叶子不长棉桃的枝。
- 17.
四下里释义:四处:四下里一看,都是果树。 也说四下。
- 18.
园艺释义:种植蔬菜、花卉、果树等的技术:园艺师。
- 19.
困滞释义:⒈指处境困窘的人。《管子·中匡》:“法行而不苛,刑廉而不赦,有司宽而不凌,菀浊困滞,皆法度不亡。”⒉困顿,不顺遂。宋 周密《齐东野语·郑安晚前谶》:“郑丞相 清之 在太学十五年,殊困滞无聊。”⒊犹囚困。《西游记》第二六回:“弟子不识 镇元大仙,毁伤了他的人参果树,冲撞了他,他就困滞了我师父。”
- 20.
均扯释义:方言。谓平圴计算。骆宾基《王妈妈》:“王妈妈 不是不勤俭,年年收的粮食没有两棵树上的柿饼子多,王妈妈 一年均扯有四个月,只好到 白果树村 去住闺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