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听治 听治的意思
tīngzhì

听治

简体听治
繁体聽治
拼音tīng zhì
注音ㄊ一ㄥ ㄓ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īng,(1) 用耳朵接受声音。【组词】:听力。听写。听觉。聆听。洗耳恭听。(2)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组词】:言听计从。(3) 任凭,随。【例句】:听任(rèn )。听凭。听之任之。(4) 治理;判断。【例句】:听讼(审理案件)。听政。(5)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例句】:一听可口可乐。

zhì,(1) 管理,处理。【组词】:治理。治家。治丧。治标。治本。治国安邦。自治。统治(a.管理;b.分配)。(2) 整理。【组词】:治河。治水。(3) 惩办。【组词】:治罪。处(chǔ)治。(4) 医疗。【组词】:治病。治疗。医治。(5)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组词】:治蝗。治蚜虫。(6) 从事研究。【组词】:治学。治史。(7) 安定。【组词】:治世。治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治。(8)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组词】:府治。治所。(9) 姓。

基本含义

听从指挥、接受治理。

听治的意思

听治 [tīng zhì]

1. 断狱治事。

听治 引证解释

⒈ 断狱治事。

《周礼·天官·太宰》:“王眡治朝,则赞听治。”
郑玄 注:“王视之,则助王平断。”
《墨子·非乐上》:“与君子听之,废君子之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
《史记·孝文本纪》:“此细民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


听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介次释义:市亭之属。 周 代市官听讼之所。《周礼·地官·司市》:“胥师贾师,涖于介次,而听小治小讼。”郑玄 注:“介次,市亭之属。”孙诒让 正义:“市官听大小治讼者,各於其市朝。凡思次介次皆於市中为寺舍,其外为朝以听治讼及为刑肆罪人之所,其地当与百官府治事之朝略相儗。”参见“思次”。
    • 2.
      听朔释义:古代帝王、诸侯于每月初一听朝治事前所行之礼。谓听治一月之政自此日告朔后始之。
    • 3.
      弱志释义:⒈缺乏主见。《逸周书·官人》:“移易以言,志不能固,已诺无决,曰弱志者也。”⒉多用以谦称自己的志向。晋 陶潜《闲情赋》:“迎清风以袪累,寄弱志於归波。”唐 韦应物《福善精舍答韩司录清都观会宴见忆》诗:“弱志厌众纷,抱素寄精庐。”宋 曾巩《酬王正仲登岳麓寺阁见寄》诗:“顾我客斗牛,三年疏往还。低心念弱志,引领望衰颜。未共尊酒乐,良嗟人事艰。”明 陈子龙《清明雨中晏坐忆去岁在河间》诗:“弱志在奋庸,至道宜安贫。年岁日以晚,两虑徒伤神。”参见“弱尚”。⒊谓虚心下气。《淮南子·主术训》:“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
    • 4.
      思次释义:古代司市管理市政、听治讼狱的处所。犹 汉 之市亭。《周礼·地官·司市》:“上旌于思次以令市,市师涖焉,而听大治大讼。”郑玄 注:“思次,若今市亭也……思当为司,声之误也。”
    • 5.
      穷身释义:⒈终身。《楚辞·大招》:“穷身永乐,年寿延只。”蒋骥 注:“穷身,终身也。”汉 张衡《西京赋》:“尔乃逞志究欲,穷身极娱。”⒉谓使己困窘。《韩非子·十过》:“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⒊穷汉。参见“穷身泼命”。
    • 6.
      设簴释义:谓悬挂起钟罄。 簴,古代悬挂编钟编磬的架子。谓征求教益、建议。《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一》:“或扬旌求士,或设簴待贤。”李善 注引《鬻子》:“昔 大禹 治天下,以五声听治,为铭於笋簴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教寡人以义者击钟;教寡人以事者振鐸;语寡人以忧者击磬;语寡人以狱者挥鞀。’”
    • 7.
      逋贷释义:⒈借贷官物,逃匿不还。《汉书·武帝纪》:“诸逋贷及辞讼在 孝景 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颜师古 注:“久负官物亡匿不还者,皆谓之逋。”⒉指借贷官物拖欠不还。汉 荀悦《汉纪·成帝纪二》:“赐……鰥寡孤独高年帛,逋贷不入者勿收。”

听治(ting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听治是什么意思 听治读音 怎么读 听治,拼音是tīng zhì,听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听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