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兵 [tǔ bīng]
1. 地方兵。
土兵 引证解释
⒈ 地方兵。
引《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三年》:“﹝ 渝关 ﹞旧置八防御军,募土兵守之……土兵皆自为田园,力战有功则赐勋加赏。”
《水浒传》第二四回:“武松 道:‘教嫂嫂生受, 武松 寝食不安;县里拨一个土兵来使唤。’”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卷十二:“选民丁之壮者编成什伍,号为土兵。”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而后知 明 人之徵土兵,亦犹本朝之募乡勇。”
国语词典
土兵 [tǔ bīng]
⒈ 地方兵。
引《元史·卷一七·世祖本纪十四》:「其管内黄胜许聚众二万,据忠州,乞调军万人、土兵三千人,命刘国杰讨之。」
《水浒传·第一三回》:「那步兵都头,管著二十个使馆的头目,二十个土兵。」
土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土兵释义:地方兵。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三年》:“﹝ 渝关 ﹞旧置八防御军,募土兵守之……土兵皆自为田园,力战有功则赐勋加赏。”《水浒传》第二四回:“武松 道:‘教嫂嫂生受,武松 寝食不安;县里拨一个土兵来使唤。’”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卷十二:“选民丁之壮者编成什伍,号为土兵。”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一:“而后知 明 人之徵土兵,亦犹本朝之募乡勇。”
- 2.
土军释义:犹土兵。
- 3.
异等释义:⒈不同等级。 《韩非子·八经》:“礼施异等,后姬不疑。”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二》:“﹝ 舒守谦 ﹞十年居 元舆 舍,未尝一日有间,至於车服饮饌,亦无异等。”⒉超出一般;特等。《汉书·循吏传·王成》:“治有异等之效。”颜师古 注:“异於常等。”宋 苏轼《厚货财策》之二:“今之土兵,所以钝弊劣弱而不振者,彼见郡县有禁兵而待之异等,是以自弃于贱隶役夫之间,而将吏亦莫之训也。”⒊指德才特出的人。《史记·滑稽列传》:“赏异等,罚不肖。”《新唐书·韦处厚传》:“举贤良方正异等,宰相 裴垍 引直史馆。”清 顾炎武《
- 4.
攻讨释义:攻击讨伐。《三国志·吴志·吕岱传》:“廖式 作乱…… 权 遣使追拜 岱 交州 牧,及遣诸将 唐咨 等骆驛相继,攻讨一年破之。”宋 苏辙《三论渠阳边事札子》:“欲遣间谍招诱,必用土人;欲行窥伺攻讨,必用土兵。”李大钊《废娼问题》:“凡是侮辱人权背反人道的制度风俗,我们都认作仇敌,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攻讨他。”
- 5.
柴棘释义:⒈荆棘。明 田汝成《炎徼纪闻·岑猛》:“华林 贼,来亦得;土兵来,死不测。黄狐跳梁白狐立,十家九家逻柴棘。”⒉比喻心计。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深公 云:‘人谓 庾元规 名士,胸中柴棘三斗许。’”⒊犹柴瘠。唐 张说《赠户部尚书河东公杨君神道碑》:“﹝公﹞年甫十六,先君捐馆,七日絶饮,三年泣血,縞素有制,儒家叹其从礼,柴棘加等,议者忧其死孝。”
- 6.
狼土兵释义:即 狼 兵。《明史·张经传》:“﹝ 正德 三十三年﹞五月,朝议以 倭 寇猖獗,设总督大臣…… 经 徵 两广狼 土兵听用。”《明史·李天龙传》:“代 经 者 应城 周珫、衡永 杨宜。节制不行,狼 土兵肆焚掠。东南民既苦 倭,又苦兵矣。”参见“狼兵”。
- 7.
狼土释义:指 狼 土兵。
- 8.
龙墀释义:⒈犹丹墀。唐 刘禹锡《杨柳枝》词之三:“凤闕轻遮翡翠幃,龙墀遥望麴尘丝。”《宋史·礼志四》:“帝諭 文彦博 等曰,郊坛第一龕者在堂,第二、第三龕设於左右夹廡及龙墀上。”明 徐霖《绣襦记·策射头名》:“参鸞驭,虎殿龙墀,口吐虹霓气。”⒉借指皇帝。《敦煌曲子词·望江南》:“数年路隔失朝仪,目断望龙墀。”宋 欧阳修《和刘原父从幸后苑观稻呈经筵诸公》:“晓謁龙墀罢,行瞻凤盖翩。”⒊法坛,道场。《水浒传》第四二回:“赵能 再入来看时,两三个土兵跌倒在龙墀里。”清 洪昇《长生殿·觅魂》:“你与我把招魂衣摄,遗照图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