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都鄙 都鄙的意思

都鄙

简体都鄙
繁体
拼音dū bǐ
注音ㄉㄡ ㄅ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ōu dū,(1) 大都市。【组词】:都市。都会。通都大邑。(2)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组词】:首都。国都。京都。建都。(3) 美好。【例句】:“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4) 总。【组词】:都为一集。(5) 居。【例句】:“都卿相之位”。(6) 古代称头目、首领。(7) 姓。(1) 全,完全。【组词】:都要。功课学得都不错。(2) 表示语气的加重。【例句】:一动都不动。

bǐ,(1) 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例句】:鄙师(古官名,周制每县五鄙,“鄙师”掌其鄙之政令祭祀)。(2) 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组词】:边鄙。(3) 粗俗。【组词】: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浅近)。(4) 轻蔑,看不起。【组词】:鄙视。鄙夷。鄙弃。鄙薄。(5) 品质低劣。【组词】:卑鄙。(6) 谦辞,用于自称。【组词】:鄙人。鄙老。鄙见。(7) 吝啬。【组词】:鄙吝。鄙诈(贪吝诈伪)。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品行低劣,深受鄙视。

都鄙的意思

都鄙 [dū bǐ]

1. 周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

2. 京城和边邑。

4. 美好和丑陋。

都鄙 引证解释

⒈ 周 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

《周礼·天官·大宰》:“以八则治都鄙。”
郑玄 注:“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
孙诒让 正义:“凡公卿大夫贵戚有功德,得世禄者,皆颁邑以为其禄,是谓采邑;在王子弟无官者,虽无禄,而得以恩泽食邑。”

⒉ 京城和边邑。

《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 使都鄙有章。”
杜预 注:“国都及边鄙。”
《国语·吴语》:“天夺吾食,都鄙荐饥。”
韦昭 注:“都,国也,鄙,边邑也。”
借指全国。 宋 苏辙 《西掖告词·张元方权发遣府界提点》:“然朝廷置使以纠察政刑,则与诸道比。盖所以详治都鄙,而仪刑四方,不可不慎也。”

⒊ 美好和丑陋。

《文选·马融<长笛赋>》:“是以尊卑都鄙,贤愚勇惧。”
李善 注:“毛萇 《诗传》曰:‘ 子都,世之美好者;鄙,陋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贫富相耀,都鄙相惊,贵贱相形,愚智相倾。”


国语词典

都鄙 [dū bǐ]

⒈ 古代王侯子弟公卿大夫的采邑。

⒉ 京师与边城。

《文选·潘岳·藉田赋》:「于斯时也,居靡都鄙,民无华裔。」


都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任势释义:⒈谓利用各种有利的态势或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孙子·势篇》:“故善战者,求之於势,不责於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然文之任势,势有刚柔,不必壮言慷慨,乃称势也。”⒉谓任意使用手中的权势。《文选·潘岳<西征赋>》:“当 音 凤 恭 显 之任势也,乃熏灼四方,震耀都鄙。”李周翰 注:“王音、王凤、弘恭、石显 之徒,邪佞用势,熏灼震耀於天下。”《晋书·华恒传》:“初,恒 为州大中正,乡人 任让 轻薄无行,为 恒
    • 2.
      八则释义:周 代治理都鄙的八项法规。
    • 3.
      六节释义:⒈古卿大夫朝聘天子诸侯,或吏民通行他国,用作凭证的六种信物。节,符信。《周礼·秋官·小行人》:“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道路用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以竹为之。”⒉谓马之行止进退驰骤的节度。《周礼·夏官·趣马》:“掌赞正良马,而齐其饮食,简其六节。” 孙诒让 正义引 王应电 曰:“六节,谓行止进退驰骤之节。”⒊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汉 荀悦 《申鉴·政体》:“若乃二端不愆,五德不离,六节不悖,则三才允序,五事交备,百工惟釐,庶绩咸熙。” 黄省曾 注
    • 4.
      出赐释义:⒈支出,赐予。《周礼·天官·职岁》:“职岁掌邦之赋出,以贰官府都鄙之财,出赐之数,以待会计而考之。”⒉谓出于尊长所赐。《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小娘子供道:‘自从小年夫妻都无一个亲戚来往,即不知把柬帖儿来的是甚色样人。如今看要教侍儿吃甚罪名,皆出赐大尹笔下。’”
    • 5.
      县师释义:⒈县军。《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年》:“议郎 曹纯 曰:‘今县师深入,难以持久。’”参见“县军”。⒉周 官名。地官之属。《周礼·地官·县师》:“县师,掌邦国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莱之数,及其六畜车輦之稽。”《墨子·迎敌祠》:“凡守城之法,县师受事。”
    • 6.
      吁谟释义:远大宏伟的谋划。 《诗·大雅·抑》:“訏謨定命,远犹辰告。”毛 传:“訏,大;謨,谋。”郑玄 笺:“大谋定命,谓正月始和,布政于邦国都鄙也。”唐 薛逢《题筹笔驿》诗:“天地三分 魏 蜀 吴,武侯 倔起赞訏謨。”章炳麟《钱塘吊龚魏二生赋》:“嗟訏謨其足立兮,胡忘 由基 之善息?”
    • 7.
      布治释义:⒈普遍治理。《书·禹贡》“禹 敷土”孔 传:“洪水汎溢,禹 布治九州之土。”⒉颁布政令或法典。《周礼·天官·大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郑玄 注:“大宰以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於天下,至正岁又书而县于象魏,振木鐸以徇之,使万民观焉。”孙诒让 正义:“大宰於 周 正月朔日始宣布治典於畿外邦国、畿内都鄙。”⒊谓施政。明 高启《三贤堂》诗:“至今郡中人,犹想布治年。”
    • 8.
      庐井释义:⒈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因称共一井的八家庐舍为庐井。《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 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汉书·王莽传中》:“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⒉泛指房舍田园。宋 司马光《送刘观察和洛州》诗:“畛封连故 赵,庐井带清 漳。”明 何景明《城南妇行》:“况復官军至,烧焚庐井荒。”
    • 9.
      恭显释义:汉 宦官 弘恭、石显 的并称。《汉书·刘向传》:“中书宦官 弘恭、石显 弄权。望之、堪、更生 议,欲白罢退之。未白而语泄,遂为 许 史 及 恭显 所譖愬,堪、更生 下狱。”晋 潘岳《西征赋》:“当 音、凤、恭、显 之任势也,乃熏灼四方,震耀都鄙。”唐 元稹《人道短》诗:“莽、卓、恭、显,皆数十年富贵,梁冀 夫妇,车马煌煌。”
    • 10.
      梅飇释义:黄梅时节的风。 唐 王勃《采莲赋》:“洎乎气彻都鄙,景华川陆,麦雨微凉,梅飇浅燠。”
    • 11.
      棋列释义:亦作“棊列”。如棋子般布列。《后汉书·宦者传序》:“府署第馆,棊列都鄙;子弟支附,过半於州国。”李贤 注:“棊列,如棊之布列。”元 许谦《华盖山》诗:“楼臺市中居,棋列相背向。”
    • 12.
      玉节释义:⒈玉制的符节。 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为凭。《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公羊传·哀公六年》:“﹝ 齐 陈乞 遣 阳生 ﹞与之玉节而走之。”何休 注:“节,信也。析玉与阳 生,留其半,为后当迎之合以为信,防称矫也。”隋 江总《洛阳道》诗之一:“玉节迎司隶,锦车归濯龙。”⒉指持节赴任的官员。宋 杨万里《送吉州赵山父移广东提刑》诗:“岭 上梅花莫迟发,先遣北枝迎玉节。”清 唐孙华《送赵二闻之官济宁》诗:“玉节幨帷 济水 东,少年练达许谁同。”⒊古代一种用以调节乐声的乐器。北周
    • 13.
      畿疆释义:⒈指王畿和九畿的疆界。《周礼·地官·大司徒》:“制其畿疆而沟封之。”郑玄 注:“千里曰畿。疆犹界也。”贾公彦 疏:“王畿内千里,中置王城,面有五百里。其邦国都鄙亦皆有畿界也。”《周礼·地官·小司徒》:“凡建邦国,立其社稷,正其畿疆之封。”郑玄 注:“畿,九畿。”贾公彦 疏:“谓九畿畿上皆有疆界,封树以为阻固也。”宋 周邦彦《汴都赋》:“司徒制其畿疆,职方辨其土地,前千官而会朝,后百族而为市。”⒉指国都附近的疆土。清 陶澂《当新安吏》诗:“蛾贼 关 西来,纵横入畿疆。”《花月痕》第四回:“山 右尤畿疆屏蔽,
    • 14.
      稍伯释义:犹稍人。古代官名。《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四年》:“﹝ 晋公 ﹞ 护 问稍伯大夫 庾季才 曰:‘比日天道何如?’”胡三省 注:“后周 稍伯,盖 周 官稍人之职。周 官稍人,主为县师令都鄙丘甸之政。杜佑 曰:‘后周 地官之属,有每方稍伯,中大夫…… 庾季才 明於天文,故 护 问之。’”参见“稍人”。
    • 15.
      第馆释义:犹第宅。《后汉书·宦者传序》:“府署第馆,棊列於都鄙,子弟支附,过半於州国。”《新唐书·独孤及传》:“师兴不息十年矣,人之生产,空於杼轴,拥兵者第馆亙街陌,奴婢厌酒肉,而贫人羸饿就役,剥肤及髓。”
    • 16.
      约剂释义:古代用作凭据的文书、契券。 《周礼·春官·太史》:“凡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有约剂者藏焉。”郑玄 注:“约剂,要盟之载辞及券书也。”《周礼·秋官·士师》:“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郑玄 注:“约剂,各所持券也。郑司农 云:‘若今时市买,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正之。’”清 龚自珍《说宗彝》:“宗彝者何?古之约剂器也。”
    • 17.
      訏谟释义:远大宏伟的谋划。《诗·大雅·抑》:“訏謨定命,远犹辰告。”毛 传:“訏,大;謨,谋。”郑玄 笺:“大谋定命,谓正月始和,布政于邦国都鄙也。”唐 薛逢《题筹笔驿》诗:“天地三分 魏 蜀 吴,武侯 倔起赞訏謨。”章炳麟《钱塘吊龚魏二生赋》:“嗟訏謨其足立兮,胡忘 由基 之善息?”
    • 18.
      诸边释义:即都鄙。 京都和边邑。诸,通“ 都 ”。《吕氏春秋·决胜》:“善用兵者,诸边之内,莫不与鬭,虽廝舆白徒,方数百里,皆来会战,势使之然也。” 陈奇猷 校释:“ 马叙伦 曰:‘诸边’疑当作‘都鄙’。《庄子·人间世篇》‘始乎谅,当卒乎鄙’, 俞曲园 先生以《淮南·詮言训》‘故始於都者常卒於鄙’证‘谅’为‘诸’误,‘诸’借为‘都’,此‘诸’‘都’通借之证。‘边’‘鄙’音义并相近。”
    • 19.
      都鄙释义:⒈周 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 《周礼·天官·大宰》:“以八则治都鄙。”郑玄 注:“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孙诒让 正义:“凡公卿大夫贵戚有功德,得世禄者,皆颁邑以为其禄,是谓采邑;在王子弟无官者,虽无禄,而得以恩泽食邑。”⒉京城和边邑。《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 使都鄙有章。”杜预 注:“国都及边鄙。”《国语·吴语》:“天夺吾食,都鄙荐饥。”韦昭 注:“都,国也,鄙,边邑也。”借指全国。宋 苏辙《西掖告词·张元方权发遣府界提点》:“然朝廷置使以纠察政刑,则与诸道比。盖所以详治都鄙

都鄙(dub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都鄙是什么意思 都鄙读音 怎么读 都鄙,拼音是dū bǐ,都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都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