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意思
ānshǐzhīluàn

安史之乱

简体安史之乱
繁体安史之亂
拼音ān shǐ zhī luàn
注音ㄢ ㄕˇ ㄓ ㄌㄨㄢˋ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ān,(1) 平静,稳定。【组词】: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安闲。安身立命。安邦定国。(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组词】:安民。安慰。安抚。(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组词】: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组词】:平安。转危为安。(5) 装设。【组词】:安置。安家立业。(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安的什么心?(7) 疑问词,哪里:安能如此?(8) 姓。

shǐ,(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组词】: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组词】:太史。内史。(3) 古代官职。【组词】:刺史。御史。(4) 姓。

zhī,(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组词】:赤子之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组词】: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组词】:置之度外。等闲视之。(5) 代词,这,那。【例句】:“之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组词】:久而久之。(7) 往,到。【例句】:“吾欲之南海”。

luàn,(1) 没有秩序。【组词】:乱套。紊乱。凌乱。(2)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组词】:乱世。政乱。平乱。乱邦不居。(3) 混淆。【组词】:乱伦。败常乱俗。(4) 任意随便。【组词】:乱吃。乱跑。(5) 男女关系不正当。【组词】:淫乱。(6) 横渡。【组词】:乱流。(7) 治理。【组词】:乱臣。(8)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组词】:乱曰。

基本含义

指唐朝时期的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叛乱,也泛指国家内部的混乱和动荡。

安史之乱的意思

安史之乱 [ān shǐ zhī luàn]

1. 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公元755年冬,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攻占洛阳,次年称帝,入长安,并遣部将史思明占河北广大地区。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帝位。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燕帝,克洛阳,不久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唐军屡败叛军,763年史朝义被迫自杀。历时七年的叛乱被平息,唐朝由此转衰。


国语词典

安史之乱 [ān shǐ zhī luàn]

⒈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于范阳起兵造反,陷两京,玄宗逃往四川。禄山死,子庆绪继之;庆绪死,史思明继之;思明死,子朝义继之,至代宗广德元年,其乱始被郭子仪、李光弼等敉平,历时九年,史称为「安史之乱」。也作「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河释义:⒈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东北流,经山东省西北隅北折至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晋陕间的北南流向一段东西相对,当时合称“两河”。⒉唐安史之乱后,称河南河北二道为两河。⒊宋称河北河东地区为两河。
    • 2.
      北庭都护府释义:唐代设于天山北路的军政机构。公元702年,武则天为加强对西北边疆控制而设立,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直至咸海(一说今里海)的广大地区。安史之乱后先后为回纥、吐蕃攻占。
    • 3.
      安史释义:唐 安禄山、史思明 的并称。两人为发动安史之乱的首领。
    • 4.
      张巡释义:唐代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开元进士。安史之乱时,他任真源令,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县),抵抗叛军。后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与太守许远共同作战,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依靠军民坚守数月不屈。睢阳失守后,遭杀害。
    • 5.
      杜甫释义:(712—770)唐代诗 人。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属河南)。自幼好学,知识渊博。举进士不第。后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在洛阳与诗人李白相识。安史之乱以后,颠沛流离,逃至凤翔,任 左拾遗。后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并曾任 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四川,病死途中。作品揭露了社会矛盾、政治腐败,反映 了人民深重的苦难,表现了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语言精练,诗风沉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取得了 极高的成就,成为中
    • 6.
      梅妃释义:唐玄宗 妃。 姓 江,名 采苹,敏慧能文,颇得宠。性爱梅,居所均植梅花,因名“梅妃”。后因 杨贵妃 所妒失宠,死于“安史之乱”。
    • 7.
      潘镇割据释义: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 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
    • 8.
      瑞庆大来释义:意为吉祥的喜事一起涌来。语出自元结(712瑞庆大来772)《大唐中兴颂》,是称颂唐玄宗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句。
    • 9.
      租庸调释义:唐代对受田课丁征派的三种赋役的并称。导源于北魏到隋代的租﹑调﹑力役制度。凡丁男授田一顷﹐岁输粟二斛﹑稻三斛﹐谓之租;岁输绢二匹﹐绫﹑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绵三两﹐麻三斤﹐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役人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纳绢三尺﹐谓之庸﹐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调﹐三十日租调皆免。唐开元末年均田制破坏﹐这种承袭北魏的赋役制度渐不适用;安史之乱后﹐为两税法所代替。
    • 10.
      藩镇割据释义:唐中叶在边 境和重要地方设置节度使,掌管当地的军事大权。 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势力逐渐扩大。有的节度使在其辖区内,扩充军队,委派官吏,征收赋税,不服从唐朝政令,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历史上称这种局面为 藩镇割据。唐后期中央与藩镇不断战争,藩镇间也连年攻战,割据局面延续到五代十国,人民惨遭战乱 灾难,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 11.
      许和子释义:唐代宫廷歌手。又名永新,吉州(今江西吉安市)永新县人。女。生于乐工之家。开元(713-714)末被选入宫,在宜春院为乐伎。善歌,且能变新声。唐玄宗赐大酩(娱乐性集会)于勤政楼,因广场喧哗欲罢,永新出楼歌唱,广场寂寂,若无一人。安史之乱后,流落民间。
安史之乱是什么意思 安史之乱读音 怎么读 安史之乱,拼音是ān shǐ zhī luàn,安史之乱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安史之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