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南冠 南冠的意思
nánguān

南冠

简体南冠
繁体
拼音nán guān
注音ㄋㄢˊ ㄍㄨ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án nā,(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组词】: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2) 姓。 ◎ 〔南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弥陀佛”、“南南观世音菩萨”。

guān guàn,(1) 帽子。【组词】: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2)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组词】: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1) 把帽子戴在头上。【组词】:沐猴而冠。(2)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组词】:冠军。(3) 姓。

基本含义

指南方的帽子,比喻地位高、权力大的人。

南冠的意思

南冠 [nán guān]

1. 俘虏的代称。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左传·成公九年》。杜预注:“南冠,楚冠也。”

[ captive; ]

3. 后世以“南冠”代被俘。

南冠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时 楚 人之冠。后泛指南方人之冠。

《左传·成公九年》:“晋侯 观於军府,见 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縶者,谁也?’有司对曰:‘ 郑 人所献 楚 囚也。’”
《国语·周语中》:“陈灵公 与 孔寧、仪行父 南冠以如 夏 氏。”
韦昭 注:“南冠, 楚 冠也。”
柳亚子 《题曼殊·<说部>》诗:“乌騅不逝山难拔,却戴南冠作 楚 囚。”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人事》:“陈石泉 自北归,有北人 陈参政 者饯之《木兰花慢》云:‘归人犹未老,喜依旧著南冠。’”

⒉ 借指囚犯。用 钟仪 事。

唐 骆宾王 《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宋 文天祥 《真州杂赋》诗:“十二男儿夜出关,晓来到处捉南冠。”
清 顾炎武 《赴东》诗之三:“未得诉中情,已就南冠縶。”
田汉 《南京狱中·赠陈同生》诗:“夜半呻吟杂啸歌,南冠何幸近名河。”

⒊ 借指南方人。化用 钟仪 典。

北周 庾信 《率尔成咏》:“南冠今别 楚,荆 玉遂游 秦。”
南朝 陈 江总 《遇长安使寄裴尚书》诗:“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


国语词典

南冠 [nán guān]

⒈ 泛指南方人。

隋·江总〈遇长安使寄裴尚书〉诗:「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

⒉ 囚犯、战俘。参见「南冠楚囚」条。

唐·骆宾王〈在狱咏蝉〉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南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优借释义:⒈优待,借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晋 朝南渡,优借士族,故 江 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僕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唐 孟棨《本事诗·情感》:“时 吒利 初立功,代宗 方优借。”⒉宽容,宽假。《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夏州 边镇,朝廷向来每加优借,府州 褊小,得失不繫重轻,且宜抚諭 彝兴,庶全大体。”宋 司马光《辞入对小殿札子》:“以臣劝君,其罪至大,緃陛下优借,而天威咫尺,恐陨越随之。”
    • 2.
      典掌释义:主管,掌管。 晋 虞溥《江表传》:“权 为 吴 王,初置节度官,使典掌军粮,非 汉 制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故 江 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僕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新唐书·韦述传》:“述 典掌图书,餘四十年,任史官二十年,澹荣利,为人纯厚长者,当世宗之。”
    • 3.
      南冠释义:⒈ 俘虏的代称。 ⒉晋侯观于军府,见 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左传.成公九年》。杜预注:南冠,楚冠也。⒊后世以南冠代被俘。
    • 4.
      南冠客释义:⒈借指囚犯。清 赵翼《瓯北诗话·汪水云砚歌》:“同队者万卷书,作伴者三尺琴,为南冠客供清吟。”清 颜光敏《送朱锡鬯之济南》诗:“讼庭尚有南冠客,莫向 燕臺 思故人。”自注:“时 亭林 以詔狱在 济南。”⒉指南方人。明 唐顺之《永年公馆夜宿》诗:“栖迟异域南冠客,嘹唳长风北雁声。”参见“南冠”。
    • 5.
      南冠楚囚释义:南冠: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
    • 6.
      恩威释义:恩惠与威力。 多指仁政与刑治。《魏书·皇后传·宣武灵皇后胡氏》:“自是朝政疏缓,恩威不立,天下牧守,所在贪惏。”唐 崔璞《蒙恩除替将还京洛偶叙所怀》诗:“务繁多簿籍,才短乏恩威。”《明史·广西土司传三·利州》:“七年,豹 復与 颜 相仇杀,帝敕总兵官 吴亮 宣布恩威,令各罢兵。”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主要的不要让他们打成一条心,对于这样的人要恩威并用,也要恩威分用,你懂得吗?”
    • 7.
      皂衣释义:⒈亦作“皁衣”。 黑衣。秦 汉 时官员所着,后降为下级官吏的服装。《汉书·萧望之传》:“敞 备皁衣二十餘年,尝闻罪人赎矣,未闻盗贼起也。”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虽有五时服,至朝皆著皁衣。”《旧唐书·封常清传》:“仙芝 令 常清 监巡左右厢军,常清 衣皂衣以从事。”宋 刘攽《和王正仲熙宁郊祀》:“多士参鸣玉,微生厕皁衣。”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阶右有吆喝声,皂役二人着红帽皂衣。”⒉借指下吏。南朝 梁 江淹《建平王妃周氏行状》:“玉食之门,寧皁衣所述。”《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年十二,於内省见狱官
    • 8.
      获宥释义:得到赦宥。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羇旅之臣,幸若获宥,及於宽政,赦其不闲於教训而免於罪戾,弛於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北周 庾信《又谢赵王赉息丝布启》:“南冠获宥,既预礼延;稚子胜衣,还蒙拜謁。”唐 白行简《滤水罗赋》:“滤 颜生 之瓢水,欲饮而徐清;漉 范令 之釜鱼,将烹而获宥。”
    • 9.
      表文释义:⒈撰写文章。汉 王充《论衡·超奇》:“著书表文,论説古今,万不耐一。”⒉上呈帝王的文书。明 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至 嘉靖 十八年,正使 硕鼎 等齎献贡物,并进表文伏罪。”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那吗,这 谢尧文 身上搜出来的上 鲁王 的表文是什么人执的笔,是什么人承的头,你可以告诉我吗?”
    • 10.
      败名释义:败坏名声。《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姜 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后汉书·郭太传》:“史叔宾 者,陈留 人也,少有盛名。林宗 见而告人曰:‘墙高基下,虽得必失。’后果以论议阿枉败名云。”郭沫若《南冠草》第三幕:“我们父子两代,为国为民尽忠尽孝,此心此志,誓与天地日月长垂永远,决不愿见子孙败名缺德。”
    • 11.
      钟仪释义:春秋 楚 人。 曾为 郑 获,被献于 晋。晋侯 见 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縶者谁也?”有司对曰:“郑 人所献 楚 囚也。”释而慰问之,问其族。对曰:“伶人也。”晋侯 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也,敢有二事?”与之琴,操 楚 音。晋侯 语于 范文子。文子 曰:“楚 囚,君子也。言称其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见《左传·成公九年》。后多以“钟仪”为拘囚异乡或怀土思归者的典型。
    • 12.
      鹓雏释义:⒈亦作“鵷鶵”。传说中与鸾凤同类的鸟。《庄子·秋水》:“夫鵷鶵,发於南海而飞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金 元好问《南冠行》:“王孙上客生光煇,竹花不实鵷雏飢。”⒉凤雏。比喻有才望的年青人。《旧唐书·薛收传》:“元敬,隋 选部郎 迈 之子,与 收 及族兄 德音 齐名,世称‘河东 三凤’。收 为长雏,德音 为鸑鷟,元敬 年最少为鵷鶵。”金 元好问《德修家儿子》诗:“凤山自有鵷鶵种,九子相从不厌迟。”清 方文《寄怀子建李明府署中》诗之一:“世乱强为客,家贫长傍人。鵷鶵称外傅,马队作比隣。”自

南冠(nang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南冠是什么意思 南冠读音 怎么读 南冠,拼音是nán guān,南冠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南冠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