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君 [xiǎo jūn]
1. 周代称诸侯之妻。称皇后。对无亲族关系的长辈或所尊敬者之妻妾的尊称。
小君 引证解释
⒈ 周 代称诸侯之妻。
引《春秋·僖公二年》:“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 哀姜。”
《穀梁传·庄公二十二年》:“小君非君也。其曰君何也?以其为公配,可以言小君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周 制诸侯曰国君,妻曰小君。”
⒉ 称皇后。
引《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至冬,立为皇后。辞让者三,然后即位。手书表谢,深陈德薄,不足以充小君之选。”
⒊ 对无亲族关系的长辈或所尊敬者之妻妾的尊称。 《晋书·陶侃传》:“﹝ 张夔 ﹞妻有疾,将迎医於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
引侃 独曰:‘资於事父以事君。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乃请行。”
宋 陆游 《次韵李季章参政哭其夫人》:“似闻后院思遗爱,掩泪人人説小君。”
清 钮琇 《觚賸·陶庵刚正》:“孟阳(程孟阳 )出海棠小笺示 黄(黄藴生 ), 黄 询唱者为谁, 孟阳 曰:‘宗伯(指 钱谦益 )如君 柳夫人 作也。子於帖括之暇,试点笔焉。’ 陶庵(黄藴生 号)变色曰:‘忝居师席,可与小君酬和乎?’”
国语词典
小君 [xiǎo jūn]
⒈ 古时称诸侯夫人或诸侯的母亲为「小君」。
引《谷梁传·庄公二十二年》:「癸丑,葬我小君文姜。」
⒉ 对尊长妻妾的敬称。
引《晋书·卷六六·陶侃传》:「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
小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君夫人释义:诸侯之妻。《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左师 见夫人之步马者,问之。对曰:‘君夫人氏也。’左师 曰:‘谁为君夫人?余胡弗知?’”《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邢昺 疏:“邦君之妻者,诸侯之夫人也。”
- 2.
君氏释义:对诸侯侧室的尊敬。《左传·隐公三年》:“夏,君氏 卒。声子 也。”杨伯峻 注:“国君曰君,君夫人曰小君,‘君氏’者,犹言‘小君氏’,‘氏’亦犹‘母氏’‘舅氏’之义例。”按,声子 是 鲁隐公 之母,鲁惠公 的侧室。
- 3.
宫卫释义:⒈帝王宫廷的卫兵。《汉书·元帝纪》:“其罢 甘泉、建章 宫衞,令就农。”⒉指皇宫的保卫工作。《后汉书·齐武王縯传》:“宗 尊为小君,宫衞周备,出有輜軿之饰,入有牖户之固。”《左传·文公元年》“掌环列之尹”晋 杜预 注:“环列之尹,宫衞之官,列兵而环王宫。”⒊指帝王的宫殿。《后汉书·灵帝纪赞》:“灵帝 负乘,委体宦孽。徵王备兆,《小雅》尽缺。麋鹿霜露,遂栖宫衞。”《宋史·杨砺传》:“世宗 入朝,礪 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礪 随往,覩宫衞,若非人间。”
- 4.
宫衞释义:⒈帝王宫廷的卫兵。《汉书·元帝纪》:“其罢 甘泉、建章 宫衞,令就农。”⒉指皇宫的保卫工作。《后汉书·齐武王縯传》:“宗 尊为小君,宫衞周备,出有輜軿之饰,入有牖户之固。”《左传·文公元年》“掌环列之尹”晋 杜预 注:“环列之尹,宫衞之官,列兵而环王宫。”⒊指帝王的宫殿。《后汉书·灵帝纪赞》:“灵帝 负乘,委体宦孽。徵王备兆,《小雅》尽缺。麋鹿霜露,遂栖宫衞。”《宋史·杨砺传》:“世宗 入朝,礪 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礪 随往,覩宫衞,若非人间。”
- 5.
小君释义:⒈周 代称诸侯之妻。《春秋·僖公二年》:“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 哀姜。”《穀梁传·庄公二十二年》:“小君非君也。其曰君何也?以其为公配,可以言小君也。”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周 制诸侯曰国君,妻曰小君。”⒉称皇后。《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至冬,立为皇后。辞让者三,然后即位。手书表谢,深陈德薄,不足以充小君之选。”⒊对无亲族关系的长辈或所尊敬者之妻妾的尊称。《晋书·陶侃传》:“﹝ 张夔 ﹞妻有疾,将迎医於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侃 独曰:‘资於事父以事君。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
- 6.
小婢释义:未成年的女奴。唐 白居易《自在》诗:“小奴搥我足,小婢搔我背。”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狐妾》:“每行坐与小婢俱。家人俱尊以小君礼。”
- 7.
少君释义:⒈周 代称诸侯之妻。《左传·定公十四年》:“从我而朝少君。”孔颖达 疏:“少君,犹小君也。君为大君,夫人为小君。”⒉尊称他人之妻。清 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谢逸谢薖》:“一日,惠洪 过溪堂,见 无逸(谢逸)所居一室,生涯如 庞藴,少君方炊,稚子 宗野 汲水,无逸 诵书扫除,见师放帚大笑曰:‘聊復尔耳。’”⒊年幼之君。《左传·哀公六年》:“少君不可以访,是以求长君。”⒋汉武帝 时 齐 方士名。姓 李,以祠灶、辟谷、却老之方往见 武帝。谓祠灶,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可以不死。事见《汉
- 8.
献见释义:进贡晋见。《史记·大宛列传》:“及 宛 西小国……皆随 汉 使献见天子。”《汉书·地理志下》:“﹝ 黄支国 ﹞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 武帝 以来皆献见。”《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是时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