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西土 西土的意思

西土

简体西土
繁体
拼音xī tǔ
注音ㄒㄧ ㄊ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西

xī,(1)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组词】:西面。西晒。西域。西方。西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西宫(借指妃嫔)。(2)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组词】:西学。西画。西餐。西医。(3) 姓。

tǔ,(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组词】:土壤。黄土。(2) 疆域。【组词】:国土。领土。(3) 本地的,地方性的。【组词】:故土。(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例句】: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5) 不合潮流。【组词】:土气。(6) 未熬制的鸦片。【组词】:烟土。(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组词】:土族。(9) 姓。

基本含义

西土指的是西方的国家或地区。

西土的意思

西土 [xī tǔ]

1. 指周部族所居的故地。大致在今陕西省。

2. 指长安。

3. 指蜀地。

4. 指佛教发源地印度。古人以印度在中国之西,故称。

6. 泛指西方国家。

西土 引证解释

⒈ 指 周 部族所居的故地。大致在今 陕西省。

《书·泰誓中》:“王乃徇师而誓曰:‘呜呼!西土有众,咸听朕言。’”
孔 传:“武王 在西,故称西土。”
《左传·昭公九年》:“王使 詹桓伯 辞於 晋 曰:‘我自 夏 以 后稷,魏、駘、芮、岐、毕,吾西土也。’”
杜预 注:“在 夏 世以 后稷 功,受此五国为西土之长。”

⒉ 指 长安。

《文选·班固<西都赋>序》:“西土耆老,咸怀怨思。”
李善 注:“长安 在西,故曰西土。”

⒊ 指 蜀 地。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於是西土宅心,莫不鳬藻。”
《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方之於 秀,殆无以过,于今西土,以为美谈。”
李善 注:“西土, 蜀 也。”
清 吴伟业 《观蜀鹃啼剧有感》诗:“北都覆没,西土沦亡。”

⒋ 指佛教发源地 印度。古人以 印度 在 中国 之西,故称。

宋 秦观 《坤成节功德文疏》:“致上方香积之饭,閲西土贝多之文。”

⒌ 泛指西方国家。

清 薛福成 《变法》:“算学肇自 中华,而精于西土。”


国语词典

西土 [xī tǔ]

⒈ 佛教称阿弥陀佛所处的世界。参见「西方净土」条。

⒉ 长安。

《文选·班固·西都赋》:「西土耆老,咸怀怨思。」
唐·李善·注:「长安在西,故曰西土。」


西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九释义:⒈谓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 极则复于一,终而复始,故用以喻循环之理。《参同契》卷下:“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復始。”蒋一彪 集解:“阳生於一成於九。阳数至九则极,极则復於一,此谓一九之数,终而復始。”⒉佛教语。指净土宗九品往生的教义。唐 迦才《净土论序》:“二八宏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 东 夏。”又 唐 迦才《净土论序》:“二八之观齐阔,一九之生同归。”“二八”指净土宗的“十六观”。⒊满 俗赠献之礼,以九数为贵,至少一九,至多九九。《清史稿·礼志八》公主下嫁仪:“初定﹝额駙﹞諏日诣午门
    • 2.
      不德释义:⒈不修德行;缺乏德行。《书·伊训》:“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孔颖达 疏:“尔惟不德,谓不修德为恶也。”《汉书·文帝纪》:“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朕以不德,少遭閔凶,越在西土,迁于 唐 卫。”晋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军校尉 蹇硕 以帝轻佻不德,二舅好脩虚名,无股肱之才,惧不能安社稷也。”⒉不自以为有德。《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韩非子·解老》:“德则无德,不德则在有德。”南朝 陈 徐陵《劝进梁元帝表》:“未知上德之不德
    • 3.
      不靖释义:不安宁;骚乱。《汉书·翟义传》:“故东郡太守 翟义,擅兴师动众,曰:有大难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靖。”明 沉德符《野获编·刑部·岺南论囚》:“初岭外不靖,连年用兵不得要领。”鲁迅《书信集·致宋崇义》:“比年以来,国内不靖,纷扰已经一年。”
    • 4.
      侵迫释义:⒈侵犯逼迫。《汉书·张敞传》:“方其隆时,感动天地,侵迫阴阳,月朓日蚀,昼冥宵光,地大震裂,火生地中,天文失度,祅祥变怪,不可胜记,皆阴类盛长,臣下顓制之所生也。”宋 苏轼《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盖缘臣赋性刚拙,议论不随,而宠禄过分,地势侵迫,故致纷紜,亦理之当然也。”《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前者本府失理於朝,遂致 交 人侵迫益甚。”⒉促迫。《南史·儒林传·顾越》:“臣年事侵迫,非有邀求,政是怀此不言,则为有负明圣。”
    • 5.
      北都释义:指今 北京市。明成祖 朱棣 永乐 十九年(公元1421年)由 应天(今 江苏 南京市)迁都 北京,正统 六年正式定都 北京,故 北京 亦称北都。清 吴伟业《观蜀鹃啼剧有感》诗序:“北都覆灭,西土沦亡。”清 顾炎武《赠潘节士柽章》诗:“北都一崩沦,国史遂中絶。”阿英《灯市》:“北都的灯市,起于初八,到十三而盛,十七终止。”
    • 6.
      升廕释义:古代因祖先官职、功劳而得到朝廷叙用升官,叫“陞廕”。《明史·广西土司传一·平乐》:“守臣以捷闻,并上僉事 茅坤、参将 王宠、都指挥 钟坤秀、参政 张谦、百户 吴通 等功状,各陞廕有差。”
    • 7.
      土家语释义:属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主要分布在我国 湖南省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的 龙山、永顺、保靖、古丈、吉首、泸溪 等县。分南北两个方言。复元音和鼻化元音较多,北部方言没有浊塞音和浊塞擦音声母。动词的体、趋向等语法范畴用助词表示。句子成分的基本次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大都在名词之后,但带后置助词的形容词则在名词之前。
    • 8.
      巡檄释义:巡行晓喻。 《明史·广西土司传一·柳州》:“万历 元年,洛容 知县 邵廷臣 以养归,主簿 谢漳 行县事。会上元夜,单骑巡檄山中。僮 蛮 韦朝义 率 上油、古底 诸 僮 夜半出掠,逐 漳,追至城,杀 漳,夺县印去。”
    • 9.
      恩威释义:恩惠与威力。 多指仁政与刑治。《魏书·皇后传·宣武灵皇后胡氏》:“自是朝政疏缓,恩威不立,天下牧守,所在贪惏。”唐 崔璞《蒙恩除替将还京洛偶叙所怀》诗:“务繁多簿籍,才短乏恩威。”《明史·广西土司传三·利州》:“七年,豹 復与 颜 相仇杀,帝敕总兵官 吴亮 宣布恩威,令各罢兵。”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主要的不要让他们打成一条心,对于这样的人要恩威并用,也要恩威分用,你懂得吗?”
    • 10.
      戎烬释义:谓遭受战火破坏。《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三年》:“西土戎烬之后,痍毁难復。”
    • 11.
      抗表释义:向皇帝上奏章。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閒”南朝 宋 裴松之 注:“亮 以 建兴 五年抗表北伐,自倾覆至此整二十年。”唐 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卢龙军 节度使检校尚书左僕射 张直方 抗表,请修入覲之礼。”宋 王禹偁《让西京留守表》:“是以泣血濡毫,呼天抗表,愿罢万钱之俸,预营五尺之坟。”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四》:“﹝ 玄奘 ﹞志游西土,访求异本,以参订焉。以三年冬,抗表辞帝,制不许。”
    • 12.
      晷刻释义:⒈日晷与刻漏。 古代的计时仪器。清 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三》:“仪器则鐘表晷刻,不亚西土。”《清史稿·礼志七》:“康熙 二十一年,命展御门晷刻。”⒉片刻。谓时间短暂。《西京杂记》卷四:“成帝 旹,交趾 越嶲 献长鸣鸡,伺鸡晨,即下漏验之,晷刻无差。”唐 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毫釐之差,或致弊於寰海;晷刻之误,或遗患於歷年。”清 戴名世《敕授承德郎工部屯田清吏司主事刘公墓志铭》:“安人尝侍太宜人疾,晷刻不离。”⒊时刻,时间。《梁书·贺琛传》:“﹝ 琛 ﹞每见 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
    • 13.
      犂庭扫穴释义:亦作“犁庭掃穴”。谓彻底摧毁敌对势力。语本《汉书·匈奴传下》:“固已犂其庭,掃其閭,郡縣而置之。”宋 陆游《上殿札子》之二:“朝廷若未有深入遠討犁庭掃穴之意……則賦於民者,必有可輕之理。”清 钱谦益《谢象三五十寿序》:“好談兵事,往往集余邸中,相與清夜置酒,明燈促坐,扼腕奮臂,談犂庭掃穴之舉。”柳亚子《车中感赋》诗:“指日新都傳捷報,犁庭掃穴縛元凶。”亦省作“犂庭”。明 吴昜《少保戚公继光》诗:“計伸犁庭威,十萬環偏厢。”《明史·广西土司传三·广东琼州府》:“成化 間,副使 涂棐 設計犁掃,漸就編差。”高
    • 14.
      番木鼈释义:植物名。马钱子的别称。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番木鳖》:“番木鳖生 回回国,今西土 卭州 诸处皆有之。蔓生,夏开黄花,七八月结实如栝楼,生青熟赤,亦如木鳖。”
    • 15.
      痍毁释义:创伤,破坏。《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三年》:“豫章王 嶷 为 荆 湘 二州刺史,领南蛮。嶷 罢,更以侍中 王奂 为之。奂 固辞,曰:‘西土戎烬之后,痍毁难復。’”
    • 16.
      盘互释义:⒈交结;连结。 《汉书·谷永传》:“百官盘互,亲疏相错。”颜师古 注:“盘互,盘结而交互也;错,间杂也。互字或作‘牙’,言如豕牙之盘曲,犬牙之相入也。”《新唐书·藩镇传·罗绍威》:“魏 牙军,起 田承嗣 募军中子弟为之,父子世袭,姻党盘互,悍骄不顾法令。”宋 王安石《雨花台》诗:“盘互 长干 有絶陘,并包佳丽入 江 亭。”清 钱谦益《明故光禄大夫赠少保谥文穆成公神道碑》:“奸邪小人盘互于内,敌国外患交蹠于外。”⒉犹盘据。《明史·广西土司传一·梧州》:“官军屡讨之,归降,然盘互如故,往往相结诸峒蛮劫掠。”参
    • 17.
      肇造释义:谓始建。《书·康诰》:“惟乃丕显考 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鰥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明史·太祖纪三》:“当其肇造之初,能沉几观变,次第经略,绰有成算。”郭沫若《蜩螗集·董老行》:“共和肇造三十三,空有其名尚襁褓。”
    • 18.
      脣吻释义:⒈嘴唇;口,嘴。 《墨子·非命下》:“今天下之君子之为文学出言谈也,非将勤劳其喉舌而利其脣呡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百句不迁,则脣吻告劳。”唐 卢仝《感古》诗之二:“脣吻恣谈鑠,黄金同灰尘。”清 龙启瑞《上梅伯言先生书》:“会 粤 西土匪益炽,牵於集乡兵议团费,终日卒卒,脣吻枯燥,逮晚不得休息。”⒉借指言词;口舌;口才。《汉书·东方朔传》:“吐脣吻,擢顶颐。”晋 葛洪《抱朴子·勤求》:“遂以脣吻为刃锋,以毁誉为朋党,口亲心疏,貌合行离。”《三国志·吴志·顾雍传》“其以 雍 次子 裕 袭爵
    • 19.
      自治州释义:介于自治区和自治县之间的民族自治地方,如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20.
      西土释义:⒈指 周 部族所居的故地。大致在今 陕西省。《书·泰誓中》:“王乃徇师而誓曰:‘呜呼!西土有众,咸听朕言。’”孔 传:“武王 在西,故称西土。”《左传·昭公九年》:“王使 詹桓伯 辞於 晋 曰:‘我自 夏 以 后稷,魏、駘、芮、岐、毕,吾西土也。’”杜预 注:“在 夏 世以 后稷 功,受此五国为西土之长。”⒉指 长安。《文选·班固<西都赋>序》:“西土耆老,咸怀怨思。”李善 注:“长安 在西,故曰西土。”⒊指 蜀 地。晋 常璩《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於是西土宅心,莫不鳬藻。”《文选·桓温<荐谯元

西土(xit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西土是什么意思 西土读音 怎么读 西土,拼音是xī tǔ,西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西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