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人 [wèi chéng rén]
1. 尚未成年的人。
未成人 引证解释
⒈ 尚未成年的人。
引《仪礼·丧服》:“传曰:‘何以大功也。’‘未成人也。’”
《孟子·滕文公下》“有童子” 汉 赵岐 注:“童子,未成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欢郎 虽是未成人,须是 崔 家后代孙。”
未成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林释义:⒈东边的树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效阮公诗》之一:“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唐 杜甫《舍弟占归草堂检校卿示此诗》:“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⒉指 庐山 东林寺。唐 张乔《送僧鸾归蜀宁亲》诗:“高名彻西国,旧跡寄 东林。”宋 王禹偁《寄杭州西湖昭庆寺华社主省常上人》诗:“任夸西掖吟红药,何似 东林 种白莲。”亦泛指僧寺。唐 司空曙《闲园即事寄暕公》诗:“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参见“东林寺”。⒊指 明 末东林党。清 侯方域《太常公家传》:“公暇时,时共 攀龙 讲学,魏广微 忌之,曰:‘此
- 2.
半头帻释义:古时童子的头巾。《后汉书·刘盆子传》“盆子 时年十五…… 侠卿 为制絳单衣,半头赤幘”唐 李贤 注:“幘巾,所谓覆髻也。《续汉书》曰:‘童子幘无屋,示未成人也。’半头幘即空顶幘也,其上无屋,故以为名。”
- 3.
委质释义:⒈亦作“委挚”。亦作“委贄”。放下礼物。古代卑幼往见尊长,不敢行宾主授受之礼,把礼物放在地上,然后退出。《礼记·曲礼下》:“卿羔,大夫鴈,士雉,庶人之挚匹,童子委挚而退。”孔颖达 疏:“童子见先生或朋友,既未成人,不敢与主人相授受拜伉之仪,但奠委其挚於地而自退辟之。”汉 班固《白虎通·瑞贽》引《曲礼》作“童子委贄而退”。⒉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国语·晋语九》:“臣委质於 狄 之鼓,未委质於 晋 之鼓也。臣闻之:委质为臣,无有二心,委质而策死,古之法也。”韦昭 注:“言委贄於君,书名於册,示必死也。”一说
- 4.
孤藐释义:⒈语本《左传·僖公九年》:“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后以“孤藐”谓幼年丧父,失去依靠。 《晋书·列女传·杜有道妻严氏》:“年十三,适於 杜 氏,十八而嫠居。子 植、女 韡 并孤藐。”唐 陈子昂《为宗舍人谢赠物表》:“孤臣不天,早失父荫,兄弟孤藐,并未成人。”⒉泛指年幼的孤儿。宋 范仲淹《张公神道碑》:“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中外孤藐,一养於家。”
- 5.
未成人释义:尚未成年的人。《仪礼·丧服》:“传曰:‘何以大功也。’‘未成人也。’”《孟子·滕文公下》“有童子”汉 赵岐 注:“童子,未成人。”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欢郎 虽是未成人,须是 崔 家后代孙。”
- 6.
阳童释义:没有成年而死的庶子。《礼记·杂记上》:“称‘阳童某甫’,不名神也。”郑玄 注:“阳童,谓庶殤也,宗子则曰阴童。童,未成人之称也。”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文学·校礼堂集》:“凌氏(晓楼)谓阴童阳童,即因阴厌阳厌而名,真破的之论。”
- 7.
阴童释义:没有成年而死的宗子。 《礼记·杂记上》“有父母之丧尚功衰,而附兄弟之殤,则练冠,附於殤,称‘阳童某甫’,不名神也”汉 郑玄 注:“阳童谓庶殤也,宗子则曰阴童。童,未成人之称也。”一说为没有成年而死的女子。见 孙希旦 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