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杀 [sù shā]
1. 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凋落。
例秋风肃杀。
岂能于阳和之候,肆肃杀之威。——《镜花缘》
我匆忙然明白了为什么欧阳修把秋天描 写得那么肃杀悲凉。——《秋色赋》
英[cold and killing;]
肃杀 引证解释
⒈ 严酷萧瑟貌。多用以形容深秋或冬季的天气和景色。
引唐 杜甫 《北征》诗:“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清 曹寅 《秋饮》诗:“众鸟何啁啾,肃杀气相递。”
老舍 《四世同堂》九十:“可是,忽然间又来了冰冻,叫人想起肃杀的隆冬。”
⒉ 形容一种严酷的气氛。
引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三二》:“沪 案以后,周刊上常有极锋利肃杀的诗,其实是没有意思的,情随事迁,即味如嚼蜡。”
《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屋里一片肃杀气氛:侯主任 坐在正中的沙发上,两旁陪坐着几个县社干部,门口站着两排荷枪实弹的民兵。”
⒊ 犹言严厉摧残。
引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盖天地之道,不能纯和,故青阳阐陶育之和,素秋厉肃杀之威。”
《隋书·炀帝纪下》:“故知造化之有肃杀,义在无私;帝王之用干戈,盖非获已。”
《宣和遗事》前集:“君由天而臣由物,天能发生万物,亦可肃杀万物。”
国语词典
肃杀 [sù shā]
⒈ 严厉而有摧残的力量。多用来形容秋冬草木枯落的萧条气象。
引《汉书·卷二二·礼乐志》:「西颢沆砀,秋气肃杀。」
《老残游记·第一一回》:「譬如秋冬的肃杀,难道真是杀吗?只是将生气伏一伏,蓄点力量,做来年的生长。」
肃杀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凄凉释义:⒈寂寞冷落(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残垣断壁,一片凄凉。 ⒉凄惨:身世凄凉。凄凉的岁月。
- 2.
凄清释义:⒈形容清冷:凄清的月光。秋景凄清。⒉凄凉:琴声凄清。
- 3.
萧瑟释义:⒈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秋风萧瑟。⒉形容冷落;凄凉:门庭萧瑟。
- 4.
萧索释义:缺乏生机;不热闹:荒村萧索。 萧索的晚秋景象。
肃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严秋释义:肃杀的秋天。
- 2.
凉声释义:悲凉肃杀的声音。
- 3.
劲秋释义:肃杀的寒秋。
- 4.
哀飒释义:谓凄凉肃杀。
- 5.
商秋释义:秋天。 古以五音配合四时,商为秋。商音凄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所以称秋为商秋。
- 6.
宣慈释义:本谓博闻慈爱。 后泛指博爱众人。《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孔颖达 疏:“宣者,徧也。应受多方,知思周徧也。慈者,爱也,爱出於心,恩被於物也。”汉 蔡邕《郡掾吏张玄祠堂碑铭》:“掾天姿恭恪,宣慈惠和,允恭博敏,惻隐仁恕,正身履道。”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淳钩之锋,验於犀兕;宣慈之良,效於明试。”《隋书·刑法志》:“圣王仰视法星,旁观习坎,弥缝五气,取则四时,莫不先春风以播恩,后秋霜而动宪。是以宣慈惠爱,导其萌芽,刑罚威怒,随其肃杀。”
- 7.
损气释义:⒈阴气,秋日肃杀之气。⒉谓有损元气。
- 8.
杀声释义:⒈古代指音乐中的肃杀之声。⒉杀伐之声﹐交战时喊杀之声。
- 9.
杀节释义:阴冷肃杀时节。 晋 陆机《演连珠》:“是以迅风陵雨,不谬晨禽之察;劲阴杀节,不凋寒木之心。”《文选·鲍照<舞鹤赋>》:“於是穷阴杀节,即景凋年。”李善 注引《礼记》:“仲秋之月,杀气浸盛。”
- 10.
杀风释义:肃杀之风;极寒足以杀生之风。
- 11.
林寒洞肃释义:寒:寒冷;肃:肃杀。 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
- 12.
清和释义:⒈清静和平。 《隶续·汉司空掾陈寔残碑》:“陈寔 仲躬 者,含圣喆之清龢。”参见“清和”。⒉天气清明和暖。三国 魏 曹丕《槐赋》:“天清和而湿润,气恬淡以安治。”前蜀 韦庄《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 剑门 西。”宋 潘元质《丑奴儿慢》词:“愁春未醒,还是清和天气。”李大钊《青春》:“远从 瀛岛,反顾祖邦,肃杀鬱塞之象,一变而为清和明媚之象矣。”⒊清静和平。形容升平气象。汉 贾谊《新书·数宁》:“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则万生遂茂。”《梁书·止足传·陶季直》:
- 13.
玄肃释义:高爽肃杀。 指秋天。
- 14.
神武台释义:神武台位于三国赤壁古战场中,造型独特,如同一个威武的铜鼎倒立在点将台上,铜鼎状的石壁宣扬着肃杀的军威,震天的战鼓激励起激昂的气势。
- 15.
秋严释义:谓秋气肃杀。
- 16.
秋刑释义:谓秋天肃杀之气对万物的摧折。
- 17.
秋厉释义:秋日肃杀严厉之气。
- 18.
秋气释义:指秋日凄清、肃杀之气。
- 19.
秋零释义:秋气肃杀,景物凋零。
- 20.
肃景释义:指秋景。秋气肃杀,故称。
肃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严秋释义:肃杀的秋天。
- 2.
凉声释义:悲凉肃杀的声音。
- 3.
劲秋释义:肃杀的寒秋。
- 4.
哀飒释义:谓凄凉肃杀。
- 5.
商秋释义:秋天。 古以五音配合四时,商为秋。商音凄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所以称秋为商秋。
- 6.
宣慈释义:本谓博闻慈爱。 后泛指博爱众人。《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孔颖达 疏:“宣者,徧也。应受多方,知思周徧也。慈者,爱也,爱出於心,恩被於物也。”汉 蔡邕《郡掾吏张玄祠堂碑铭》:“掾天姿恭恪,宣慈惠和,允恭博敏,惻隐仁恕,正身履道。”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淳钩之锋,验於犀兕;宣慈之良,效於明试。”《隋书·刑法志》:“圣王仰视法星,旁观习坎,弥缝五气,取则四时,莫不先春风以播恩,后秋霜而动宪。是以宣慈惠爱,导其萌芽,刑罚威怒,随其肃杀。”
- 7.
损气释义:⒈阴气,秋日肃杀之气。⒉谓有损元气。
- 8.
杀声释义:⒈古代指音乐中的肃杀之声。⒉杀伐之声﹐交战时喊杀之声。
- 9.
杀节释义:阴冷肃杀时节。 晋 陆机《演连珠》:“是以迅风陵雨,不谬晨禽之察;劲阴杀节,不凋寒木之心。”《文选·鲍照<舞鹤赋>》:“於是穷阴杀节,即景凋年。”李善 注引《礼记》:“仲秋之月,杀气浸盛。”
- 10.
杀风释义:肃杀之风;极寒足以杀生之风。
- 11.
林寒洞肃释义:寒:寒冷;肃:肃杀。 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
- 12.
清和释义:⒈清静和平。 《隶续·汉司空掾陈寔残碑》:“陈寔 仲躬 者,含圣喆之清龢。”参见“清和”。⒉天气清明和暖。三国 魏 曹丕《槐赋》:“天清和而湿润,气恬淡以安治。”前蜀 韦庄《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 剑门 西。”宋 潘元质《丑奴儿慢》词:“愁春未醒,还是清和天气。”李大钊《青春》:“远从 瀛岛,反顾祖邦,肃杀鬱塞之象,一变而为清和明媚之象矣。”⒊清静和平。形容升平气象。汉 贾谊《新书·数宁》:“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则万生遂茂。”《梁书·止足传·陶季直》:
- 13.
玄肃释义:高爽肃杀。 指秋天。
- 14.
神武台释义:神武台位于三国赤壁古战场中,造型独特,如同一个威武的铜鼎倒立在点将台上,铜鼎状的石壁宣扬着肃杀的军威,震天的战鼓激励起激昂的气势。
- 15.
秋严释义:谓秋气肃杀。
- 16.
秋刑释义:谓秋天肃杀之气对万物的摧折。
- 17.
秋厉释义:秋日肃杀严厉之气。
- 18.
秋气释义:指秋日凄清、肃杀之气。
- 19.
秋零释义:秋气肃杀,景物凋零。
- 20.
肃景释义:指秋景。秋气肃杀,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