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āi,(1) 傻,愚蠢。【组词】:呆子。呆气。呆里撒(sā)奸(表面痴呆,暗藏奸诈)。(2) 不灵活,发愣。【组词】:呆板。呆滞。呆若木鸡(形容因惊恐而发愣)。(3) 同“待”。(1) 同“保”。战国六国文字和《说文》古文“保”,省“人”。
dǎ dá,(1) 击,敲,攻击。【组词】:打击。殴打。打杀。(2)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组词】:打炮。打雷。打信号。打电报。(3) 做,造。【组词】:打首饰。打家具。(4) 拨动。【组词】:打算盘。(5) 揭,破,凿开。【组词】:打破。打井。(6) 举,提起。【组词】:打灯笼。打起精神。(7) 涂抹,印,画。【组词】:打蜡。打戳子。(8) 写出,开出。【组词】:打证明。(9) 捆,扎。【组词】:打包裹。(10) 合,结合。【组词】:打伙。打成一片。(11) 获取,购取。【组词】:打水。打鱼。(12) 除去。【组词】:打消。打杈。(13) 定出,计算。【组词】:打算。打腹稿。(14) 用,采用,使用。【组词】:打比喻。(15) 玩,玩耍。【组词】:打球。(16) 截,停,减,退。【组词】:打住。打价儿。(17) 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组词】:打手势。(18) 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组词】:打交道。打短工。(19) 与某些动词结合,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组词】:打扫。打扰。(20) 自,从:打哪儿来?(1) 量词,指十二个。【组词】:一打铅笔。
kē ké, ◎ 脸的最下部分,在两腮和嘴的下面。通称“下巴”、“下巴颏儿”。
1. 亦作“呆答孩”。亦作“呆打孩”。
3. 发呆,发楞。
⒈ 亦作“呆答孩”。亦作“呆打孩”。发呆,发楞。
引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二折:“諕的我呆打頦空张着口,惊急力怕抬头。”
明 范文若 《鸳鸯棒》:“鲁秋胡 学卖乖,到其间呆答孩。”
清 洪昇 《长生殿·见月》:“怎似伊情投意解,恰可人怀,思量到此呆打孩。”
⒈ 形容发呆、发痴的样子。元·郑廷玉元·无名氏也作「呆答孩」。
引《后庭花·第四折》:「听说道荆棘列半日,猛觑了呆打颏一会。」
《朱砂担·第二折》:「莫是取命的阎王,杀人的领袖,諕的我呆打颏空张著口,惊急力怕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