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权释义:⒈三种权力。《管子·兵法》:“定一至,行二要,纵三权,施四教,发五机,设六行,论七数,守八应,审九器,章十号,故能全胜。”尹知章 注:“自‘一至’以下,管 氏不言其数,无得而知也。”⒉特指“贵”、“富”、“亲”三种权势。汉 刘向《说苑·尊贵》:“齐桓公 使 管仲 治国,管仲 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 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 曰:‘何故?’管仲 对曰:‘贵不能使富。’桓公 赐之 齐国 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 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 立以为仲父。齐国 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 曰:‘管仲
- 2.
丕烈释义:大功业。汉 蔡邕《太傅安乐乡文恭侯胡公碑》:“休绩丕烈,宜宣于此。”唐 李白《比干碑》:“斲石铭表,以誌丕烈。”严复《主客平议》:“凡此皆其所权借也,故能三十年而成世史未有之丕烈。”
- 3.
举类释义:⒈举荐善类。语出《左传·襄公三年》:“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九:“张文定 庆历 中草两制,《荐举勅》云:‘盖举类之来旧矣。三代 之盛王,其必由之。’”⒉举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邇而见义远。”唐 张说《进嶲州斗羊表》:“勇士冠鸡,武夫戴鶡,推情举类,获此鬭羊。”
- 4.
乱略释义:⒈作乱的途径。 《书·武成》:“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祇承上帝,以遏乱略。”孔 传:“略,路也。言诛 紂 敬承天意,以絶乱路。”唐 独孤及《为江淮都统使贺田神功平刘展表》:“自陛下率遏乱略,再造区宇,欃枪旬时,竹破瓦解。”《明史·徐达传》:“将军谋勇絶伦,故能遏乱略,削羣雄。”⒉叛乱侵夺。《左传·襄公八年》:“君命敝邑:修尔车赋,儆而师徒,以讨乱略。”宋 苏轼《醉白堂记》:“文致太平,武定乱略。”
- 5.
亿载释义:亿年。汉 班固《西都赋》:“图皇基於亿载,度宏规而大起。”三国 吴 韦昭《博奕论》:“且以 西伯 之圣,姬公 之才,犹有日昃待旦之劳,故能隆兴 周 道,垂名亿载。”晋 陆机《文赋》:“伊兹文之为用,固众理之所因,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唐 韩愈《元和圣德诗》:“亿载万年,无敢余侮。”《宋史·乐志八》:“玉帛非馨期感格,降康亿载保登平。”
- 6.
以枢应环释义:枢:门轴,引申为重要的部分;环:园形之物,这里比喻空虚。枢立环中,可以周转贯通。超脱是非,故能应付是非。也比喻配合自如。
- 7.
任势释义:⒈谓利用各种有利的态势或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孙子·势篇》:“故善战者,求之於势,不责於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然文之任势,势有刚柔,不必壮言慷慨,乃称势也。”⒉谓任意使用手中的权势。《文选·潘岳<西征赋>》:“当 音 凤 恭 显 之任势也,乃熏灼四方,震耀都鄙。”李周翰 注:“王音、王凤、弘恭、石显 之徒,邪佞用势,熏灼震耀於天下。”《晋书·华恒传》:“初,恒 为州大中正,乡人 任让 轻薄无行,为 恒
- 8.
休应释义:吉兆。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昔 元 凯 之弼 重华,宣惠慈和,周公 之翼 成王,坐而待旦,故能流光六合,万国咸寧。此乃履道休应,非卜筮之所明也。”《新唐书·五行志二》:“池中有龙凤之形,禾麦之异,武后 以为休应。”明 张居正《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微夫慈诚内启,休应响答,畴克臻兹,卓哉煌煌,与神母授 禹 之符,如出一辙矣。”
- 9.
保世释义:谓保持爵禄、宗族或王朝的世代相传。 《左传·昭公元年》:“子羽 谓 子皮 曰:‘叔孙 绞而婉,宋 左师 简而礼,乐王鮒 字而敬,子与 子家 持之,皆保世之主也。齐卫 陈 大夫其不免乎!’”《国语·周语上》:“先王之於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乃我祖宗遵时养晦,犹不惜屈尊修好,用以廓保世滋大之规模。天与人归,仁至义尽,我朝得统之正。”
- 10.
光有释义:广有。《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 武王 克 商,光有天下。”杜预 注:“光,大也。”《国语·周语中》:“古之明王不失此三德者,故能光有天下。”韦昭 注:“光,大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高祖 圣德,光有天下。”
- 11.
养老乞言释义:古代帝王及其嫡长子对年高德劭者按时饷以酒食,并向他们求教,谓之养老乞言。 《诗·大雅·行苇序》:“周 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养老乞言,以成其福禄焉。”《礼记·文王世子》:“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詔之於东序。”唐 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在 周 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清 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史孔吉授徵仕郎母潘氏仍前封制》:“朕方有意於养老乞言之事,而侍养之臣,祥祉如是。”
- 12.
冢臣释义:大臣;朝廷重臣。汉 马融《忠经·冢臣》:“冢臣於君,可谓一体。下行而上信,故能成其忠。”清 吴伟业《雕桥庄歌》:“同是冢臣恩数异,伤心非復 定陵 年。”
- 13.
冰桥释义:河上结冰坚固,可以行走,谓之冰桥。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昔 光武 受命,冰桥凝於 滹水;昭烈 中起,的卢 踊於泥沟。皆理合於天,神祇所福,故能功济宇宙,大庇生民。”按,汉 更始 二年正月 光武 徇 蓟,王郎 移檄购求甚急。光武 乃趣驾南轘,晨夜兼行,蒙犯霜雪,时天寒,面皆破裂。至 滹沱河,无船可渡,适遇冰合乃过。由是驰赴 信都,太守 任光 出迎,其势始盛。见《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 14.
厮养释义:犹厮役。《战国策·齐策五》:“士大夫之所匿,廝养士之所窃,十年之田而不偿也。”鲍彪 注:“廝,析薪养马者。”《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有廝养卒谢其舍中曰:‘吾为公説 燕,与 赵王 载归。’”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析薪为廝,炊烹为养。”《新唐书·张巡传》:“待人无所疑,赏罚信,与众甘苦寒暑,虽廝养,必整衣见之,下争致死力,故能以少击众,未尝败。”清 钮琇《觚賸·舒氏义烈》:“王国栋 与吾辈同起廝养,沐恩日久,洊加拔擢,位至固山。”
- 15.
发荣滋长释义:⒈草木繁茂地萌发生长。明 高攀龙《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仁義禮智者,求則得之者也……四者之入於心,如木之於地,根深柢固,故能發榮滋长,暢茂條達而生色也。”叶圣陶《倪焕之》十四:“有好几回,望着那些默默地发荣滋长的花草,竟发生一种酸味的凄然的感觉。”⒉比喻某些事物茁壮地成长。梁启超《俄罗斯革命之影响》二:“尼古剌第一 以鐵以火馳驟其民,其直接以灌溉此革命之樹而發榮滋長之者,既已有年。”鲁迅《热风·随感录六一》:“人类尚未长成,人道自然也尚未长成,但总在那里发荣滋长。”聂绀弩《谈鸨母》:“新社会是
- 16.
和同释义:指 春秋 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常用语。和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和能生物,同无所成。《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务和同也。”韦昭 注:“和谓可否相济,同谓同欲。”《国语·周语中》:“和同可观。”韦昭 注:“以可去否曰和,一心不二曰同。和同之道行,则德义可观也。”《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何晏 集解:“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朱熹 集注引 尹
- 17.
宜家释义:《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朱熹 集传:“宜者,和顺之意。室者,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臣有臣之威仪,其下畏而爱之,故能守其官职,保族宜家。”后因以称家庭和睦。唐 王维《工部杨尚书夫人赠太原郡夫人京兆王氏墓志铭》:“天生淑德,实俾宜家。特能柔顺,深弃骄奢。”宋 张孝祥《丑奴儿·张仲钦生日用前韵》词:“伯鸞 德耀 贤夫妇,见説宜家。”清 洪楝园《后南柯·辞职》:“织成双锦字,送出七香车,宜室宜家,玉镜臺遇 温郎 也应留下。”
- 18.
庄敬自强释义:指君子庄严持重,谨慎小心,故能日渐笃实坚强。
- 19.
弃瑕録用释义:谓不计较缺点、过失而录用人才。三国 吴 陆瑁《与暨艳书》:“夫聖人嘉善矜愚,忘過記功,以成美化。加今王業始建,將一大統,此乃 漢高 棄瑕録用之時也。”南朝 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録用,推赤心於天下,安反側於萬物。”唐 陆贽《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舍己從人,故能通天下之志;棄瑕録用,故能盡天下之才。”清 蒋士铨《桂林霜·闺诚》:“朝廷赦以不死,又復棄瑕録用,使之專閫。”亦作“棄瑕取用”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於是提劍揮鼓,發命東夏,收羅英雄,棄瑕取用。”《三国志·吴志·朱据传
- 20.
彝器释义:古代宗庙常用的青铜祭器的总称。 如钟、鼎、尊、罍、俎、豆之属。《左传·襄公十九年》:“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杜预 注:“彝,常也。谓钟鼎为宗庙之常器。”《国语·楚语下》:“采服之仪,彝器之量。”韦昭 注:“彝,六彝;器,俎豆。”《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故能荐彝器。”颜师古 注:“彝器,常可宝用之器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裕 收 秦 彝器、浑仪、土圭、记里鼓、指南车送诣 建康。”清 钱泳《履园丛话·艺能·铜匠》:“铸铜之法,三代 已备,鼎鐘彝器,制度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