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是则 是则的意思
shì

是则

简体是则
繁体是則
拼音shì zé
注音ㄕˋ ㄗ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ì,(1) 表示解释或分类。【组词】: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2) 表示存在。【组词】:满身是汗。(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例句】: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4) 表示适合。【例句】:来的是时候。(5) 表示任何。【组词】: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6) 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组词】:天气是冷。(8) 对,合理,与“非”相对。【组词】: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9) 认为对。【组词】: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例句】:是,我就去。(11) 这,此。【组词】: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组词】:惟你是问。惟利是图。(13) 姓。

zé,(1) 模范。【组词】:以身作则。(2) 规程,制度。【组词】:规则。总则。原则。细则。(3) 效法。【例句】:则先烈之言行。(4)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组词】:闻过则喜。(5) 表示转折,却。【组词】:今则不然。(6)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例句】:此则余之罪也。(7)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例句】:一则房子太小,二则参加的人数多。(8)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例句】:则甚(做什么)。(9)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组词】:新闻两则。

基本含义

表示事物的确实或肯定。

是则的意思

是则 [shì zé]

1. 虽则;虽然。

是则 引证解释

⒈ 虽则;虽然。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七出:“是则无妻我身自不由己,须有爹妈在家乡尤未知。”
《宋元戏文辑佚·王祥卧冰》:“是则冒寒途路遥,顺父母颜情,怎敢辞劳。”


国语词典

是则 [shì zé]

⒈ 虽则、虽然。

宋·葛长庚〈酹江月·绿荷十里吐秋香〉词:「是则湖山常不老,前辈风流去尽。」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七出》:「是则无妻我身自不由己,须有爹妈在家乡尤未知。」


是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甥释义:指 春秋 邓国 之 聃甥、骓甥、养甥。《左传·庄公六年》:“楚文王 伐 申,过 邓,邓祁侯 曰:‘吾甥也。’止而享之。騅甥、聃甥、养甥 请杀 楚子。邓侯 弗许。三甥曰:‘亡 邓国 者,必此人也。’”唐 刘知几《史通·品藻》:“是则三甥见几而作,决在未萌,自当高其标格,置诸云汉。”
    • 2.
      九容释义:旧称君子修身处世应有的九种姿容。《礼记·玉藻》:“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遬: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坐如尸,燕居告温温。”《朱子语类》卷一二○:“《玉藻》九容处,且去仔细体认。”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答熙载九问》:“必如《礼经》所谓九容,乃得性情之正,非是则为邪僻。”
    • 3.
      争功释义:争夺功利或功劳。《书·大禹谟》:“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荀子·富国》:“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职业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史记·萧相国世家》:“汉 五年,既杀 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羣臣争功,岁餘功不决。”宋 王谠《唐语林·言语》:“将谓天下已定,不籍其力,復以万乘至尊,与臣下争功。”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专管治河的都水外监官员冗多,遇事互相推托,否则就是争功邀赏。”
    • 4.
      五星聚释义:即五星连珠。 《宋书·天文志三》:“今案遗文所存,五星聚者有三:周 汉 以王,齐 以霸。周 将伐 殷,五星聚房。齐桓 将霸,五星聚箕。汉高 入 秦 五星聚东井。齐 则永终侯伯,卒无更纪之事。是则五星聚有不易行者矣。”唐 王珪《咏汉高祖》:“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宾。”
    • 5.
      侵削释义:侵夺;削夺。《荀子·正论》:“甚者诸侯侵削之,攻伐之。若是则虽未亡,吾谓之无天下矣。”《汉书·元帝纪》:“公卿大夫好恶不同,或缘姦作邪,侵削细民,元元安所归命哉!”《汉书·申屠嘉传》:“二年,鼂错 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适罚侵削诸侯。”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壃埸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
    • 6.
      公士释义:⒈在官之士;公家之士。 《仪礼·乡射礼》:“记大夫与,则公士为賔。”郑玄 注:“公士,在官之士。”《礼记·玉藻》:“公士摈,则曰寡大夫,寡君之老。大夫有所往,必与公士为宾也。”孔颖达 疏:“公士摈者,谓正聘之时则用公家之士为摈。”⒉公正之士。《荀子·不苟》:“有通士者,有公士者……不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疾下,分争於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也。”杨倞 注:“谓於事之中有分争者,不以私害之,则可谓公正之士也。”⒊武功爵名。战国 时 秦 商鞅 变法,制订二十等爵,用以奖励军功,“公士”是其中最低者,仅高
    • 7.
      典司释义:主管;主持。 《左传·庄公十四年》:“命我先人,典司宗祏。”《后汉书·鲁恭传》:“司隶典司京师,四方是则。”宋 沉作喆《寓简》卷七:“凡人一身,平日视听言语饮食,未尝少休也。唯鼻典司出入息,劳役颇省。”王闿运《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 张绍堂 ﹞长子 锡珍 先从 淮 军典司军械,前一年病故。”
    • 8.
      凝锦释义:集成锦绣。比喻华美的文章。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一朝综文,千年凝锦。”刘师培《文说·析字篇》:“若夫未解析词,徒矜凝锦,是则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耳,乌足以言文学哉!”
    • 9.
      则效释义:⒈亦作“则傚”。 效法。语出《诗·小雅·鹿鸣》:“君子是则是傚。”毛 传:“是则是傚,言可法傚也。”《左传·昭公七年》:“《诗》曰‘君子是则是效’,孟僖子 可则效已矣。”《汉书·刘向传》:“黜远外戚,毋授以政,皆罢令就弟,以则效先帝之所行。”元 陈栎《勤有堂随录》:“然后读典雅程文以则傚之。”鲁迅《坟·文化偏至论》:“中国 之在天下,见夫四夷之则效上国,革面来宾者有之。”⒉见“则效”。
    • 10.
      十二物释义:即十二兽。清 赵翼《陔馀丛考·十二相属》:“是则十二辰之説纷纷不定……古人但取以纪年月而已。陆深《春风堂随笔》谓本起於北俗。此説较为得之。《唐书》黠戛斯国 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参见“十二相属”。
    • 11.
      升闻释义:上闻。 《书·舜典》:“玄德升闻,乃命以位。”《孔子家语·执辔》:“升闻於天,上帝俱歆,用永厥世,而丰其年。”宋 王禹偁《君者以百姓为天赋》:“舆人謌颂,乃大 舜 之升闻;自我聪明,信惟 尧 之是则。”明 吕天成《齐东绝倒》第一出:“圣神文武臣欢颂,玄德升闻重,衣冠拜九重。”
    • 12.
      合下释义:⒈即时;当下。宋 黄庭坚《少年心》词:“合下休传音问,你有我,我无你分。”《朱子语类》卷一四○:“如 秦少游 诗甚巧,亦谓之‘对客挥毫’者,想他合下得句便巧。”⒉当初;原先。《朱子全书·大学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谓人合下便有此明德。”明 吕坤《与总河刘晋川论道脉图》:“今之讲学者曰:‘吾心合下便是中,不待思量,不须计较。’如是则 舜 颜 皆在下风矣。”⒊閤下:古代对尊贵者的敬称。后亦泛用于朋友之间,称谈话、通信的对方。汉 蔡邕《独断》卷上:“﹝天子﹞谓之陛下者,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
    • 13.
      回部释义:即回疆。 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二:“康熙 十二年,吐鲁番 贡使至,表称 成吉思汗 裔,承 苏賚满 业,是则回部之为元裔,明如星日。”详“回疆”。
    • 14.
      声病释义:指诗文声律上的毛病。做诗讲求韵律,探讨声病,始自 南朝 梁 沉约 等,至 唐 乃有此称。唐 时以诗赋取士,常以此决定优劣取舍。唐 元稹《叙诗寄乐天书》:“稹 九岁学赋诗,长者往往惊其可教。年十五六,初识声病。”宋 苏轼《乞不分差经义诗赋试官札子》:“试经义者主虚浮之文,考试赋者主声病之学,纷紜争竞,理在不疑。”《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胡三省 注:“声病,谓以平、上、去、入四声辑而成文,音从声顺谓之声,反是则谓之病。”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取士上》:“昔之诗赋亦何足以得士,然
    • 15.
      奴産子释义:奴婢的子女,身份仍为奴。《汉书·陈胜传》:“秦 令少府 章邯 免 驪山 徒、人奴产子,悉发以击 楚 军,大败之。”颜师古 注:“奴产子,犹今人云家生奴也。”严复《辟韩》:“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於王侯将相;而我 中国 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
    • 16.
      学则路释义:学则路位于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应天学院、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东侧,北起仙林大道与学衡路交会处、南至灵山北路,长约850米。路名与“学衡”呼应,学则,学习的准则,语出《管子·弟子职》:“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是谓学则”,此名也表达了尊师重教的意思。
    • 17.
      小门生释义:⒈称再传弟子。 清 梁章鉅《称谓录·小门生》:“《七修类稿》以弟子復传於人为门生,是则今之小门生耶?”⒉清 时考试中式者的座师的座师为太老师,中式者为太老师的小门生。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三:“余与 庄 君 念农 先往,大呼而入曰:‘太老师来捉小门生矣!’彼此大笑。”此“小门生”指 储师轼。储 为 袁枚 门生 李英 的门生。清 陈其元《庸闲斋笔记·朱封翁》:“宝应 朱武曹 先生 彬,余师 文定公 之尊人也……举孝廉,官学博。时 文定公 已通显矣,督学使者非年家子即小门生。”
    • 18.
      懿亲释义:⒈至亲。《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如是则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唐 赵璘《因话录·角》:“卢子严 説,早年随其懿亲 郑常侍 东之 同游 宣州、当涂。”清 龚自珍《寒月吟》:“我有平生交,外氏之懿亲。”⒉特指皇室宗亲、外戚。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昔 周公 弔 管 蔡 之不咸,广封懿亲,以藩屏王室。”《旧唐书·牛仙客传》:“时有监察御史 周子谅 窃言於御史大夫 李适之 曰:‘牛仙客 不才,滥登相位,大夫国之懿亲,岂得坐观其事?’”《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昭义 节度使 张从恩 以地迫 怀
    • 19.
      新法释义:⒈新制定的法令。 《韩非子·奸劫弑臣》:“当此之时,秦 民习故俗之有罪可以得免,无功可以得尊显也,故轻犯新法。”唐 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然则改用新法,百姓亦未免穷困流散也。”《宋史·王安石传》:“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章炳麟《訄书·商鞅》:“乃若夫輓近之言新法者,以父子异财为宪典,是则法乎 鞅 之秕稗者也。”⒉指新的历法。《南史·文学传·祖冲之》:“始 元嘉 中,用 何承天 所製歷,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 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
    • 20.
      是即是释义:见“是则是”。

是则(shiz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是则是什么意思 是则读音 怎么读 是则,拼音是shì zé,是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是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