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郑履 郑履的意思
zhèng

郑履

简体郑履
繁体鄭履
拼音zhèng lǚ
注音ㄓㄥˋ ㄌㄩ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èng,(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例句】:郑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2) 姓。

lǚ,(1) 鞋。【组词】:西装革履。削足适履。(2) 践踩,走过。【例句】:履历(a.个人的经历;b.记载履历的文件)。履任。履险如夷(走在险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处险境而不畏惧,又喻安全地度过险境)。如履薄冰(身临其境)。(3) 步伐。【组词】:步履维艰。(4) 执行,实行。【组词】:履行。履约。(5) 〔履带〕在拖拉机、坦克车等的车轮上围绕的钢质链带。(6) 指领土。【例句】:“赐我先君履”。

基本含义

郑履是一个描述人们言行举止得体、规范的成语。它表示一个人做事恪守规则,行为得体,不越界。

郑履的意思

郑履 [zhèng lǚ]

1. 《汉书·郑崇传》:“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后世即以“郑履”美称为官清正、敢于谏争的人。

郑履 引证解释

⒈ 后世即以“郑履”美称为官清正、敢于谏争的人。

《汉书·郑崇传》:“哀帝 擢为尚书僕射,数求见諫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 郑尚书 履声。’”
南朝 梁 何逊 《早朝车中听望》诗:“蘧 车响北闕, 郑 履入南宫。”
唐 许浑 《宴饯李员外诗》:“膺 舟出镇虚 陈 榻, 郑 履还京下 隗 臺。”
宋 李刘 《满庭芳·上程宪卓》词:“郑 履声传, 倪 经业绍,半千贤运重开。”


国语词典

郑履 [zhèng lǚ]

⒈ 比喻立朝敢直言诤谏的大臣。参见「郑崇履声」条。

南朝梁·何逊〈早朝车中听望〉诗:「蘧车响北阙,郑履入南宫。」
唐·钱起〈送蒋尚书居守东都〉诗:「郑履下天去,蘧轮满路声。」


郑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热审释义:明 清 时规定每年小满后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立秋在六月内者以七月一日止)以天气炎热,凡流徙、笞杖,例从减等处理,称为“热审”。 其制始于 明 永乐 二年,初止决遣轻罪,命出狱听候。至 成化 时始有重罪矜疑,轻罪减等,枷号疏放诸例。清 代沿袭。《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小人因他热审时节,哭诉其冤。”《明史·舒化传》:“四年热审,请释纍臣 郑履淳、李芳;及朝审,又请释 李已,皆得宥。”《清史稿·世祖纪二》:“﹝十年五月﹞庚辰,定热审例。”清 邹容《革命军》第二章:“即比以九幽十八狱,恐亦有过之无不及
    • 2.
      疏隔释义:亦作“疎隔”。亦作“踈隔”。疏远隔绝;分离。《晋书·范宁传》:“王国寳,宁 之甥也,以諂媚事 会稽王 道子,惧为 宁 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唐 沉千运《感怀弟妹》诗:“骨肉能几人,年大自踈隔。”踈隔,一本作“疎隔”。宋 柳永《浪淘沙》词:“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明史·郑履淳传》:“万众惶惶,皆谓羣小侮常,明良疎隔。”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或者又怕,解放以后,父子间要疏隔了。”
    • 3.
      郑公听履释义:同“郑履”。 明 李东阳《弘治己酉十月恭陪茂陵禫祭途次次韵答谢方石赠别》:“郑公 听履星俱下,列子 乘风气可骑。”
    • 4.
      郑履释义:《汉书·郑崇传》:“哀帝 擢为尚书僕射,数求见諫争,上初纳用之。 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 郑尚书 履声。’”后世即以“郑履”美称为官清正、敢于谏争的人。

郑履(zhenglv)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郑履是什么意思 郑履读音 怎么读 郑履,拼音是zhèng lǚ,郑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郑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