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骫骳 骫骳的意思
wěibèi

骫骳

简体骫骳
繁体
拼音wěi bèi
注音ㄨㄟˇ ㄅㄟ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ěi,(1) 骨弯曲。(2) 弯曲。【例句】:“直则骫,合则离。”(3) 枉曲。【例句】:“皇帝骫天下正法而许大王甚厚。”(4) 〔骫骳(bèi)曲折委婉。(5) 集聚。【例句】:“小人积非,祸所骫也。”

bèi mó, ◎ 〔骫骳〕胫骨,引申为屈曲。 ◎ 古同“膜”。

骫骳的意思

骫骳 [wěi bèi]

1. 曲折委婉;屈曲。

[ bend; ]

2. 委靡。

[ listless; ]

骫骳 引证解释

⒈ 谓文笔纡曲或委靡无风骨。

《汉书·枚皋传》:“其文骫骳,曲随其事,皆得其意。”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奚辨丽而可纪,徒骫骳以兴讥。何弗避于詆訶,輒外彰于嗤笑。”
清 李慈铭 《书凌氏廷堪校礼堂集中书唐文粹文后文后》:“要之,中 唐 以降,駢偶骫骳,谓为文章之衰则可,谓非文章之体则不可也。”

⒉ 引申谓作文曲意迎合人意,风格卑下。

宋 陈亮 《郑景望杂著序》:“苟足以移科举骫骳之文,不根之论,是某等之心,而识者岂必以是而尽求公哉!”

⒊ 谓为人曲意依从,无骨气。

《金史·裴满亨巨构等传赞》:“巨构 骫骳, 贺杨庭 骨鯁。”
明 归有光 《乞休申文》:“遇事发愤,欲有所建立,不能骫骳不顾利害。”
清 钱谦益 《琅邪王府君墓表》:“﹝ 王临 ﹞不能骫骳事权要,数上书当道,请罢去。”

⒋ 方言。顽皮。 清 胡文英 《吴下方言考·四支》:“骫骳,音还皮……案:骫骳,嬉戏也。

吴 谚谓好戏为骫骳。”


国语词典

骫骳 [wěi bèi]

⒈ 委曲宛转。

《汉书·卷五一·枚乘传》:「其文骫骳,曲随其事,皆得其意,颇诙笑,不甚闲靡。」

⒉ 萎靡。

宋·宗泽《忠简公集·卷七·遗事》:「太平日久,人亦惰骄,骫骳不武。」


骫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偃榘释义:贴合矩度。章炳麟 《文例杂论》:“余每读 顾先生 《救文格论》,叹其绳约骫骳,偃榘削墨,后之治文笔者得是为同律,其远乎鄙倍矣。”
    • 2.
      委骳释义:犹骫骳。本谓骨弯曲,引申为志不申貌。
    • 3.
      慢戏释义:轻慢戏谑。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荆州 有所识,作赋,是 束晳 慢戏之流,殷 甚以为有才。”《宋书·少帝纪》:“日夜媟狎,羣小慢戏,兴造千计,费用万端,帑藏空虚,人力殫尽。”清 梅曾亮《王惠川墓志铭》:“上及杳冥不可知之年,下至骫骳慢戏,假託名字,閒脱分裂,古人之所不称,往往立之。”
    • 4.
      砥节释义:砥砺气节。《晋书·阮种传》:“贤臣之於主,进则忠国爱人,退则砥节洁志。”《旧唐书·韦安石传》:“故为善者虽存不贵仕,而没有餘名,此贤达所以砥节也。”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八:“懦夫每生,名不称于没世;烈士砥节,死有重于 泰山。”《资治通鉴·汉成帝河平二年》:“﹝ 王尊 ﹞修身洁己,砥节首公。”明 文徵明《太傅文恪公传》:“盖公入朝至是三十年,砥节履方,不少骫骳。”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四:“朝政肃,则刑餘为吏亦能砥节奉公;朝政弛,则士大夫亦多贪纵。”
    • 5.
      闲脱释义:间错脱漏。清 梅曾亮《王惠川墓志铭》:“国家兴文教几二百年,名儒大师閒出,説一字之误,陈书至数十种,穷搜而远採,以上及杳冥不可知之年,下至骫骳慢戏,假託名字,閒脱分裂,古人之所不称。”

骫骳(weibe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骫骳是什么意思 骫骳读音 怎么读 骫骳,拼音是wěi bèi,骫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骫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