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菽麦 菽麦的意思
shūmài

菽麦

简体菽麦
繁体菽麥
拼音shū mài
注音ㄕㄨ ㄇㄞ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ū, ◎ 豆的总称。【例句】:菽水(泛指粗茶淡饭,用以指对父母的奉养,如“菽菽承欢”)。菽麦。菽粟。

mài,(1)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等多种,子实供磨面食用,亦可用来制糖或酿酒。通常专指“小麦”(通称“麦子”)。【组词】:麦田。麦收。麦饭豆羹(指农家粗茶淡饭)。(2) 姓。

基本含义

指各种谷类作物,如大豆、小麦等。

菽麦的意思

菽麦 [shū mài]

1. 豆与麦。

3. 比喻极易识别的事物。

菽麦 引证解释

⒈ 豆与麦。

《诗·豳风·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礼记·内则》:“饘酏酒醴,芼羹菽麦。”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松柏无完枝,菽麦断萌蘖。”

⒉ 比喻极易识别的事物。

《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 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
《三国志·蜀志·彭羕传》:“愚夫不为也,况僕颇别菽麦者哉!”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闻言如响,智昏菽麦,神之辨也。”


国语词典

菽麦 [shū mài]

⒈ 豆与麦。比喻容易分别的东西。

《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
《三国志·卷四〇·蜀书·彭羕传》:「先民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咽喉,愚夫不为也。况仆颇别菽麦者哉!」


菽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辨菽麦释义:《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原意指愚昧无知,分不清豆子和麦子。现常用来形容脱离劳动,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 2.
      协洽释义:未年的别称。 《尔雅·释天》:“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未曰协洽。”郝懿行 义疏:“协洽者,《占经》引 李巡 云:‘言阴阳化生,万物和合,故曰协洽。协,和也;洽,合也。’孙炎 云:‘物生和洽含英秀也。’”《淮南子·天文训》:“太阴在未,岁名曰协洽……协洽之岁,岁有小兵,蚕登稻昌,菽麦不为,民食三升。”高诱 注:“协,和;洽,合也。言阴欲化,万物和合。”
    • 3.
      无慧释义:白痴。《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 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杜预 注:“不慧,盖世所谓白痴。”
    • 4.
      木实释义:⒈树木的果实。《战国策·秦策三》:“《诗》曰:‘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鲍彪 注:“实,木子。”《晋书·隐逸传·郭文》:“区种菽麦,採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唐 白居易《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序》:“公与同官 范阳 卢巽 潜遁于 陆浑山,食木实、饮泉水者二年。”《元史·儒学传·黄泽》:“经岁大侵,家人采木实草根以疗饥。”⒉枳椇子的别名。晋 崔豹《古今注·草木》:“枳椇子一名木实。”
    • 5.
      菽麦释义:⒈豆与麦。《诗·豳风·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麦。”《礼记·内则》:“饘酏酒醴,芼羹菽麦。”清 黄燮清《十一月朔大雪》诗:“松柏无完枝,菽麦断萌蘖。”⒉比喻极易识别的事物。《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 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三国志·蜀志·彭羕传》:“愚夫不为也,况僕颇别菽麦者哉!”南朝 梁 刘孝标《辩命论》:“闻言如响,智昏菽麦,神之辨也。”
    • 6.
      颖栗释义:谓禾穗繁硕。颖,长出芒的穗;栗,谷粒饱满坚实。语本《诗·大雅·生民》:“实颖实栗。”毛 传:“颖,垂颖也。栗,其实栗栗然。”宋 戴埴《鼠璞·樊迟学稼》:“禾麻菽麦秬秠穈芑,各有土地之宜,方苞种裒,发秀颖栗,各有前后之序。”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稻灾》:“凡苗自函活以至颖栗,早者食水三斗,晚者食水五斗,失水即枯。”

菽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辨菽麦释义:《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原意指愚昧无知,分不清豆子和麦子。现常用来形容脱离劳动,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 2.
      协洽释义:未年的别称。 《尔雅·释天》:“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未曰协洽。”郝懿行 义疏:“协洽者,《占经》引 李巡 云:‘言阴阳化生,万物和合,故曰协洽。协,和也;洽,合也。’孙炎 云:‘物生和洽含英秀也。’”《淮南子·天文训》:“太阴在未,岁名曰协洽……协洽之岁,岁有小兵,蚕登稻昌,菽麦不为,民食三升。”高诱 注:“协,和;洽,合也。言阴欲化,万物和合。”
    • 3.
      无慧释义:白痴。《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 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杜预 注:“不慧,盖世所谓白痴。”
    • 4.
      木实释义:⒈树木的果实。《战国策·秦策三》:“《诗》曰:‘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鲍彪 注:“实,木子。”《晋书·隐逸传·郭文》:“区种菽麦,採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唐 白居易《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序》:“公与同官 范阳 卢巽 潜遁于 陆浑山,食木实、饮泉水者二年。”《元史·儒学传·黄泽》:“经岁大侵,家人采木实草根以疗饥。”⒉枳椇子的别名。晋 崔豹《古今注·草木》:“枳椇子一名木实。”
    • 5.
      菽麦释义:⒈豆与麦。《诗·豳风·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麦。”《礼记·内则》:“饘酏酒醴,芼羹菽麦。”清 黄燮清《十一月朔大雪》诗:“松柏无完枝,菽麦断萌蘖。”⒉比喻极易识别的事物。《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 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三国志·蜀志·彭羕传》:“愚夫不为也,况僕颇别菽麦者哉!”南朝 梁 刘孝标《辩命论》:“闻言如响,智昏菽麦,神之辨也。”
    • 6.
      颖栗释义:谓禾穗繁硕。颖,长出芒的穗;栗,谷粒饱满坚实。语本《诗·大雅·生民》:“实颖实栗。”毛 传:“颖,垂颖也。栗,其实栗栗然。”宋 戴埴《鼠璞·樊迟学稼》:“禾麻菽麦秬秠穈芑,各有土地之宜,方苞种裒,发秀颖栗,各有前后之序。”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稻灾》:“凡苗自函活以至颖栗,早者食水三斗,晚者食水五斗,失水即枯。”

菽麦造句

1.我真的不敢相信,世上竟然还会有他这样不辨菽麦的人。

2.世界上居然有这样不辨菽麦的人。

3.父亲说我是一个不辨菽麦的书呆子。

4.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

5.一个不辨菽麦的人怎么能当好农业领导。

6.一个不辨菽麦的人怎么能当好农业领导。

菽麦(shum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菽麦是什么意思 菽麦读音 怎么读 菽麦,拼音是shū mài,菽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菽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