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使 [fàn shǐ]
1. 亦作“泛使”。
3. 宋代称派往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一般使节。
泛使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泛使”。 宋 代称派往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一般使节。
引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四:“熙寧 七年春, 契丹 遣汎使 萧禧 来言 代 北对境有侵地,请遣使分画。”
《宋史·范成大传》:“迁 成大 起居郎,假 资政殿 大学士,充 金 祈请国信史。国书专求陵寝,盖泛使也。”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二年》:“正旦,生辰之外,又有泛使。”
泛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伊斯兰历释义:伊斯兰教的历法,又称希吉来历,在我国也叫回回历或回历,通常用A。H。表示。是阴历的一种。为世界穆斯林所通用,在中国也被广泛使用,主要在新疆、甘肃、宁夏、青海以及全国穆斯林集聚的地方。
- 2.
六六六释义:一种有机氯杀虫剂,分子式C6H6Cl6。 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杀虫剂,但因其在环境中很难分解,对人、畜有害,中国和多数国家已禁止使用。
- 3.
对勾释义:“√”被称为“对号”,读时称“勾儿”表示完全正确。这个符号并非从国外引进,而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在古代乃至现代的社会生活中都被广泛使用着。“√”无论在官府、民间,古代、现代都在使用,是一个使用率很高的符号。
- 4.
技术革命释义:指生产技术的重大的根本性的变革。例如,在世界上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力被广泛用于动力、照明、通信及自动控制;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现和利用。
- 5.
拉丁字母表释义:从伊特拉斯坎字母表的早期形式改编而来的一种字母表,用以书写拉丁语,它原先有20或21字母,在古典拉丁语时代有23个,从中古拉丁语时代起有26个,使用时常作些小修改,以便书写包括英语在内的许多其它语言,因而现在成为全世界字母表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
- 6.
新石器时代释义:考古学分期中石器时代的后期阶段。是原始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当时人类广泛使用经过加工的磨制石器,从事畜牧和农业,逐渐定居。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化,著名的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 7.
普药释义:这个中国特有名词常常出现的药品营销领域,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概念,普药往往指在临床上已经广泛使用或使用多年的常规药品。
- 8.
机械化释义:广泛使用机器装备以代替或减轻体力劳动,提高效能:农业机械化。机械化部队。
- 9.
泛使释义:亦作“泛使”。宋 代称派往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一般使节。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四:“熙寧 七年春,契丹 遣汎使 萧禧 来言 代 北对境有侵地,请遣使分画。”《宋史·范成大传》:“迁 成大 起居郎,假 资政殿 大学士,充 金 祈请国信史。国书专求陵寝,盖泛使也。”《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二年》:“正旦,生辰之外,又有泛使。”
- 10.
消息释义:⒈新闻体裁的一种。 以简要的形式,及时地反映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要事情。是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广泛使用的宣传形式。⒉音信。
- 11.
烟台话释义:在山东胶东半岛烟台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方言,在方言分区中属于胶辽官话—登连片—烟威小片。
- 12.
电子乐器释义:运用电子 元件产生和修饰音响的乐器。包括一般电子乐器和电子音响合成器。电子乐器较传统乐器扩大了音量、音域、音色等方面的可能性。在轻音乐队和爵士乐队中被广泛使用。
- 13.
编码释义:⒈用预先规定的方法将文字、数字或其他对象编成代码,或将信息、数据转换成规定的电脉冲信号。 广泛使用在计算机、电视、遥控和通信等方面。⒉用预先规定的方法编成的代码;由信息、数据转换成的规定的电脉冲信号:邮政编码。
- 14.
苏丹释义:阿拉伯语音译词。也译作素丹。君主;统治者。11世纪被伊斯兰教国家广泛使用。
- 15.
螺纹连接释义:一种广泛使用的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等优点。
- 16.
速檀释义:阿拉伯文sultan的音译。 今译作苏丹,意为君主或统治者。伊斯兰教国家或地区的统治者广泛使用这一称号。
- 17.
风洞释义:用人为产生气 流的方法,观测气流或气流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管道形的实验装置。按气流速度不同,分亚声速、跨 声速、超声速和高超声速风洞。是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中广泛使用的设备。
- 18.
高斯模糊释义:高斯模糊(英语:GaussianBlur),也叫高斯平滑,是在AdobePhotoshop、GIMP以及Paint。NET等图像处理软件中广泛使用的处理效果,通常用它来减少图像噪声以及降低细节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