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正服 正服的意思
zhèng

正服

简体正服
繁体
拼音zhèng fú
注音ㄓㄥˋ ㄈ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èng zhēng,(1) 不偏斜,与“歪”相对。【组词】: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2) 合于法则的。【例句】: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3) 合于道理的。【组词】:正道。正确。正义。正气。(4) 恰好。【组词】: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例句】:他正在开会。(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组词】:正面。正本。(7) 纯,不杂。【组词】:正色。正宗。正统。纯正。(8) 改去偏差或错误。【组词】: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组词】:正方形。(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组词】:正电。(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例句】:正数(shù)。(12) 姓。 ◎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fú fù,(1) 衣裳。【组词】:服装。制服。(2) 穿衣裳。【组词】: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3) 作,担任。【组词】:服务。服刑。服兵役。(4) 顺从。【组词】:信服。佩服。降(xiáng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5) 习惯,适应。【组词】:不服水土。(6) 吃(药)。【组词】:内服。(7) 乘,用。【例句】:服牛乘(chéng )马。(8) 姓。 ◎ 量词,指中药(亦作“付”)。【组词】:两服药。

基本含义

指恪守正道、遵守法纪、服从规章制度。

正服的意思

正服 [zhèng fú]

1. 古代礼仪所规定的正式服装。包括朝服、祭服、丧服。

2. 服正服。

4. 端正衣冠。

正服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礼仪所规定的正式服装。包括朝服、祭服、丧服。

《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褻服” 何晏 集解引 三国 魏 王肃 曰:“褻服,私居服,非公会之服,皆不正。褻尚不衣,正服无所施。”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裼袭》:“《周礼》朝祭正服皆曰服,如冕服、爵弁服、皮弁服、冠弁服。”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丧服义例》:“盖义服亦正服也,岂有臣为君之义斩而非正服者乎!”

⒉ 服正服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三年之丧》:“此以《礼记》诸篇证《仪礼》,而知三年之丧,正服二十五月,加禫二十七月也。”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秦始皇帝 冕旒正服,手携 胡亥,出现于窗口。”

⒊ 端正衣冠。

晋 裴頠 《女史箴》:“浴者振衣,沐者弹冠。人知正服,莫知行端。”

⒋ 谓正朔与服色。

《史记·孝文本纪论》:“廪廪乡改正服封禪矣,谦让未成於今。”
《汉书·郊祀志上》:“是后, 文帝 怠於改正服鬼神之事。”
颜师古 注:“正,正朔也。服,服色也。”


正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文释义:古代天子礼服上的九种图案。《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杜预 注:“九文谓山、龙、华、虫、藻、火、粉米、黼、黻也。”《晋书·慕容儁载记》:“祭饗朝庆,宜正服衮衣九文,冠冕九旒。”
    • 2.
      倒冠落珮释义:⒈指弃官归隐。 冠、珮是官员正服的打扮。⒉指隐者装束。亦作“倒冠落佩”。
    • 3.
      正服释义:⒈古代礼仪所规定的正式服装。 包括朝服、祭服、丧服。《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褻服”何晏 集解引 三国 魏 王肃 曰:“褻服,私居服,非公会之服,皆不正。褻尚不衣,正服无所施。”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裼袭》:“《周礼》朝祭正服皆曰服,如冕服、爵弁服、皮弁服、冠弁服。”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丧服义例》:“盖义服亦正服也,岂有臣为君之义斩而非正服者乎!”⒉服正服。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三年之丧》:“此以《礼记》诸篇证《仪礼》,而知三年之丧,正服二十五月,加禫二十七月也。”郭沫若《高渐离》第三幕:“秦始皇帝 冕
    • 4.
      浃月释义:⒈一个月。 明 沉德符《野获编·宗藩·藩国随封官》:“然 张景明 为左长史,二十年而殁,距上龙飞未浹月也。”《明史·耿定向传》:“故邇来投揭有迟浹月者,事理宜然,非自藩臣始。”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刘富川》:“不浹月而扫清巨寇。”⒉两月。清 方苞《己亥四月示道希兄弟》:“《记》曰:‘齐衰期者,大功布衰九月者,皆三月不御於内。’用此推之,则正服大功,以浹月为期;小功緦麻,终月可也。”
    • 5.
      瑶衣释义:⒈仙人的衣服。⒉犹玉衣。指皇后的正服。相传魏明帝母甄皇后幼时,每寝寐,仿佛见有人持玉衣覆其上。事见《三国志·魏志》本传裴松之注引《魏书》。后用为称颂贤后之典。
    • 6.
      祭飨释义:同“祭享”。《晋书·慕容儁载记》:“祭饗朝庆,宜正服衮衣九文,冠冕九旒。”《清史稿·礼志二》:“旧制,祭饗用生牢,颁百官胙肉。”
    • 7.
      缁衣释义:⒈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诗·郑风·缁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毛 传:“緇,黑也,卿士听朝之正服也。”⒉泛指黑色衣服。《列子·说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⒊《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 郑武公 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 武公 好贤之诗。《礼记·缁衣》:“子曰:‘好贤如《緇衣》,恶恶如《巷伯》。’”郑玄 注:“《緇衣》《巷伯》皆《诗》篇名也…
    • 8.
      缌免释义:缌服与免服,均丧服之轻者。借指关系较远的族人。免,谓正服以外共承高祖之父的五世孙所服。其服以布广一寸,从项中而前,交于额上,又却向后绕于髻。见《礼记·檀弓上》、《礼记·大传》。
    • 9.
      袒裘释义:谓在君之侧袒出正服、裼衣、皮衣的左袖而露出中衣。是一种违礼的不敬之举。《左传·哀公十七年》:“大子请使 良夫。良夫 乘衷甸两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释剑而食。大子使牵以退,数之以三罪而杀之。”杜预 注:“食而热,故偏袒,亦不敬。”孔颖达 疏:“在君之所,於法唯有露裼衣耳,无露裘之时。今 良夫 为食热之故,偏袒其裘,则并裘亦袒,是不敬也……三罪:紫衣、袒裘、带剑。”

正服(zheng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正服是什么意思 正服读音 怎么读 正服,拼音是zhèng fú,正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正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