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官 [nèi guān]
1. 指国君左右的亲近臣僚。
2. 宫中的女官属。
3. 宦官,太监。
4. 内朝官,对“外朝官”而言。
6. 指在朝廷任职的官员,对地方官而言。
内官 引证解释
⒈ 指国君左右的亲近臣僚。
引《左传·宣公十二年》:“内官序当其夜,以待不虞,不可谓无备。”
杜预 注:“内官,近官。”
孔颖达 疏:“其内官亲近王者,为次序以当其夜,若今宿直递持更也。”
⒉ 宫中的女官属。
引《左传·昭公三年》:“不腆先君之适,以备内官。”
《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
韦昭 注:“九御,九嬪也。”
⒊ 宦官,太监。
引《史记·李斯列传》:“高 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 秦 宫。”
唐 李德裕 《长安秋夜》诗:“内官传詔问戎机,载笔金鑾夜始归。”
清 尤侗 《王先生》诗:“不见 高皇 竖铁牌,内官不许干朝政。”
⒋ 内朝官,对“外朝官”而言。
引《隋书·百官志下》:“诸省及左右卫、武候、领左右监门府为内官,自餘为外官。”
⒌ 指在朝廷任职的官员,对地方官而言。
引《旧唐书·韦嗣立传》:“窃见朝廷物议,莫不重内官,轻外职,每除授牧伯,皆再三披诉。”
国语词典
内官 [nèi guān]
⒈ 宫中的女官,像妃、嫔、嫱、贵人、美人等是。
引《左传·昭公三年》:「不腆先君之适,以备内官。」
《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衘,外官不过九品。」
⒉ 国君左右的侍卫官或京官。
引《旧唐书·卷八八·韦思谦传》:「窃见朝廷物议,莫不重内官,轻外职。」
⒊ 宦官。
引《金瓶梅·第一四回》:「你每内官家财,无可稽考,得之易,失之易。」
内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殖释义:⒈不能蕃衍。《左传·昭公元年》:“内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国语·晋语四》:“同姓不婚,恶不殖也。”韦昭 注:“殖,蕃。”⒉不积聚。《书·仲虺之诰》:“不邇声色,不殖货利。”⒊不耕种。《汉书·食货志下》:“凡田不耕为不殖,出三夫之税。”晋 束晳《补亡诗》之三:“靡田不殖,九穀斯茂。”
- 2.
中官释义:⒈古官名。 《左传·昭公十七年》“大暤氏 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孔颖达 疏引 汉 服虔 云:“大暤 以龙名官,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幸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唐 贾公彦《<周礼正义>序》:“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自 唐 以后,掌天文历法之官,亦以春、夏、中、秋、冬官分称,各设正一人。⒉宫内、朝内之官。《国语·晋语四》:“胥 籍 …… 董 韩,寔掌近官。诸 姬 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韦昭 注:“中官,内官。”《后汉书·郎顗传》
- 3.
九御释义:⒈即九嫔。 《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韦昭 注:“九御,九嬪也。”详“九嬪”。⒉即女御。宫中女官,掌女工及侍御之事。共八十一人,分九组轮流侍御,故称。《周礼·天官·内宰》:“以阴礼教九嬪,以妇职之法教九御。”郑玄 注:“九御,女御也。九九而御於王,因以号焉。”贾公彦 疏:“女御八十一人,九人为一属。属犹聚也。九人同时御,又同为丝枲之事。”孙诒让 正义:“九九而御於王,即《九嬪》注所谓女御八十一人当九夕是也。”宋 苏轼《内中御侍以下贺皇太后年节词语》:“仪型九御,恭俭闻于遐邇。”
- 4.
入绍释义:谓藩王继承帝位。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内官子弟登第》:“时 敬 久从馆中出为 晋 府王官,坐法腐刑,寻从 景帝 潜藩入绍,已陞御马监太监。”明 沉德符《徵梦·仪铭袁中皋》:“至 正德 十六年辛巳,世宗 入绍,则已滞藩邸三十年矣。”
- 5.
内主释义:⒈古称诸侯的夫人。《左传·昭公三年》:“若惠顾敝邑,抚有 晋国,赐之内主,岂惟寡君,举羣臣实受其貺。”杨伯峻 注:“正夫人为内官之主,故云内主。”《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君内主尚虚,臣前与 齐侯 原有婚媾之约,事不容缓。”⒉指皇后。《北史·后妃传上·魏孝文废皇后冯氏》:“昭仪规为内主,譖构百端,寻废后为庶人。”⒊身处于内,而与外部相呼应者。《国语·晋语三》:“杀其内主,背其外赂。”南朝 陈 徐陵《梁贞阳侯与陈司空书》:“若公为内主,方同 国子 之勋,余以定家,得免 臧孙 之嘆,岂不功名富贵共保无疆!”
- 6.
内官释义:⒈指国君左右的亲近臣僚。《左传·宣公十二年》:“内官序当其夜,以待不虞,不可谓无备。”杜预 注:“内官,近官。”孔颖达 疏:“其内官亲近王者,为次序以当其夜,若今宿直递持更也。”⒉宫中的女官属。《左传·昭公三年》:“不腆先君之适,以备内官。”《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韦昭 注:“九御,九嬪也。”⒊宦官,太监。《史记·李斯列传》:“高 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 秦 宫。”唐 李德裕《长安秋夜》诗:“内官传詔问戎机,载笔金鑾夜始归。”清 尤侗《王先生》诗:“不见 高皇 竖铁
- 7.
内宠释义:⒈帝王宠爱的人。 指姬妾。《左传·桓公十一年》:“君多内宠,子无大援,将不立。”唐 白居易《杂兴》诗之一:“楚王 多内宠,倾国选嬪妃。”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隋文帝废长》:“隋文帝 自谓傍无姬侍,五子同母,岂若前代多诸内宠,孽子忿諍,为亡国之道。”⒉帝王宠爱的人。指内官之有权宠者。《左传·僖公十七年》:“易牙 入,与寺人 貂 因以内宠以杀羣吏。”杜预 注:“内宠,内官之有权宠者。”《后汉书·孔融传》:“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詰责之。”⒊帝王宠爱的人。指男宠。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下:“陛下内宠已有 薛怀义
- 8.
内常侍释义:宫廷内官名。 秦 称中常侍官,由宦者担任,间用士人。汉 沿称中常侍。至 隋 改称内常侍。唐 置内侍省,设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内常侍掌管掖廷、宫闱、奚官、内僕、内府等五局。《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元年》:“以 杨思勗 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内常侍。”参阅《通典·职官九》。
- 9.
出朝释义:谓被罢去朝内官职。
- 10.
北狩释义:⒈到北方狩猎。 《魏书·和跋传》:“后车驾北狩 豺山,收 跋,刑之路侧。”⒉借指向北进军。南朝 梁 江淹《为萧骠骑让太尉赠封第二表》:“将陪云驂以北狩,扈朝服以济师,乃为少雪庸诚,微谢天眷耳。”⒊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四:“逮二圣(宋徽宗、钦宗)北狩,彭 以无名位,独得留内庭。”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二·内官子弟登第》:“又二年而 敬 殁,英宗 北狩不返,徐埕 辈议南迁,于谦 等争之不能得。”清 昭槤《啸亭续录·大戏节戏》:“又谱 宋 政和 间 梁山 诸盗及 宋 金 交兵、徽
- 11.
十字库释义:指 明 时由内官监(以宦官充任)掌管的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承运、广运、广惠、广积、赃罚等十所仓库。 本以十干各字依次为名,因“己”字与“已”字形近,而“已”者止也,故戊字库以后各库不再沿用十干。明 沉德符《野获编·詹李二谏官》:“隆庆 三年,御史 詹咫亭 请覈内官监十字库钱粮,为内监所譖,廷杖削籍。”参阅 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
- 12.
半除释义:⒈隋代内官衣服名。⒉半阶。
- 13.
南司释义:⒈南北朝 时 南朝 御史台在尚书省之南,称南台,因称南台之长御史中丞为“南司”。《梁书·江淹传》:“少帝 初,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时 明帝 作相,因谓 淹 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寮。’”《南史·何敬容传》:“帝大怒,付南司推劾,御史中丞 张綰 奏 敬容 协私罔上,合弃市。”《通典·职官六》:“自 齐、梁 皆谓御史中丞为南司。”⒉唐 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皇宫)南面,故称“南衙”,亦称“南司”。《旧唐书·宋申锡传》:“会内官 马存亮 同入,諍於 文宗
- 14.
司宾释义:⒈官名。北周 设置。主管对外重大交际礼仪。《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四年》:“周 遣大将军 昌城公 深 聘於 突厥,司宾 李除、小宾部 贺遂礼 聘於 齐。”胡三省 注:“后周 倣 成周 之制以建官,司宾,盖《周官》大行人之职。”⒉官名。唐 代对鸿胪寺的改称。掌管宾客凶仪之事及册诸蕃。参阅《通典·职官八》。⒊官名。唐 宫内官,属尚仪局,掌宾客朝见等事。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⒋负责接待宾客。《北齐书·祖珽传》:“时 徐君房 庾信 来聘,名誉甚高,魏朝 闻而重之,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卢元景 之徒并降阶摄职,
- 15.
四司六局释义:⒈宋 代官府贵家设四司六局,为盛大宴会供役。四司指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六局指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见 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四司六局》、宋 吴自牧《梦粱录·四司六局筵会假赁》。《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那四司六局祗应供过的人,都在堂下,甚次第。”⒉明 代 洪武 初年定内官之制,凡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尚宫局二人,总司纪、司言、司簿、司闻四司之事;尚仪局一人,总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四司之事;尚服局一人,总司宝、司衣、司仗、司饰四司之事;
- 16.
坐甲释义:⒈谓披甲待敌。《左传·文公十二年》:“秦 军掩 晋 上军,赵穿 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军吏曰:‘将有待焉。’”惠栋 补注:“昭 廿七年传云:‘吴王 使甲坐于道。’《荀子》云:‘庶士介而坐道。’故云坐甲。”《北史·周纪上》:“幕府折衝宇宙,亲当受脉,鋭师百万,彀骑千羣,裹粮坐甲,唯敌是俟,义之所在,糜躯匪吝。”清 钱谦益《次刘渔仲留别韵》:“坐甲裹粮师日老,拂衣掷砚计全疎。”⒉置设警卫。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马粪钱》:“章献 上僊,内官请坐甲,王 独以谓不须。”
- 17.
外官释义:⒈古指外朝卿大夫。 《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韦昭 注:“九品,九卿。《周礼》:‘内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⒉宫外百官。非近侍之臣。与内官相对。《周礼·春官·世妇》:“凡内事有达於外官者,世妇掌之。”《汉书·终军传》:“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懣。”颜师古 注:“外官谓非侍卫之臣也。”⒊或谓在外捍卫边境之官。参阅 清 王先谦《汉书补注》。《隋书·百官志下》:“诸省及左右卫、武侯、领左右监门府为内官,自餘为外官。”宋 梅尧臣《次韵奉和永叔谢
- 18.
女御释义:宫中女官名,亦为帝王之妾。《周礼·天官·女御》:“女御掌御叙于王之燕寝,以岁时献功事,凡祭祀赞世妇,大丧掌沐浴。”孙诒让 正义:“故知女御即御妻也……八十一御妻,《周礼》谓之女御。”《隋书·后妃传序》:“开皇 二年,著内官之式……女御三十八员,掌女工丝枲,视正七品。”清 唐甄《潜书·去奴》:“唐 虞 夏 商 女御少,故不用奄人;周 女御多,故用奄人。”
- 19.
女职释义:⒈犹女功。 三国 魏 曹植《叙愁赋》:“迄盛年而始立,脩女职于衣裳。”赵幼文 校注:“女职,即 曹大家《女诫》之妇功。《孔雀东南飞篇》:‘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可资参证。”《天雨花》第十一回:“合当深闭居闺阁,勤攻女职自劳心。”⒉妇人、女子的职分。唐 房千里《杨娼传》:“娼 有慧性,事帅尤谨。平居以女职自守,非其理不妄发。”⒊也特指未嫁女子的职分。清 李渔《奈何天·忧嫁》:“我儿,你女职将终,妇道伊始。”⒋宫内女官名。《北史·后妃传序》:“孝文 改定内官……后置女职,以典内事。”
- 20.
嫔御释义:古代帝王、诸侯的侍妾与宫女。 《左传·哀公元年》:“今闻 夫差,次有臺榭陂池焉,宿有妃嬙嬪御焉。”杜预 注:“妃嬙,贵者;嬪御,贱者,皆内官。”唐 康骈《剧谈录·孟才人善歌》:“孟才人 善歌,有宠於 武宗 皇帝,嬪御之中莫与为比。”《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 及在旁嬪御,一齐笑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