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三秋 三秋的意思
sānqiū

三秋

简体三秋
繁体
拼音sān qiū
注音ㄙㄢ ㄑㄧㄡ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ān,(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组词】: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组词】: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qiū,(1) 一年的第三季。【组词】:秋季。秋景。秋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秋波(喻美女的眼睛)。三秋(①指秋收、秋耕、秋播;②指三年)。秋高气爽。(2) 庄稼成熟的时期。【组词】:麦秋。(3) 指一年。【组词】:千秋万代。(4) 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5) 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6) 姓。

基本含义

指时间的长短,用于形容等待的时间很长。

三秋的意思

三秋 [sān qiū]

1. 指秋收、秋耕、秋播。

[ the three autumn jobs (harvesting, ploughing and sowing); ]

2. 指秋季的三个月。

[ the three months of autumn; ]

3. 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 the third month of autumn; ]

4. 指三年。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李白《江夏行》

[ three years; ]

三秋 引证解释

⒈ 谓九个月。一秋三月,三秋为九月。

《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孔颖达 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
一说指三年。见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以小名代大名例》。 晋 陆机 《挽歌》之一:“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
宋 李弥逊 《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词:“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
《燕山外史》卷二:“室邇人遐,每切三秋之感。”

⒉ 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

晋 陶潜 《闲情赋》:“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於三秋。”
《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四境无虞,三秋式稔。”
李善 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
宋 柳永 《望海潮》词:“重湖迭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清 纳兰性德 《与顾梁汾书》:“天清气朗,时值三秋。”

⒊ 指秋季的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北周 庾信 《至仁山铭》:“三秋云薄,九日寒新。”
唐 白行简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⒋ 秋收、秋耕、秋种的统称。


国语词典

三秋 [sān qiū]

⒈ 三年。

《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⒉ 秋天。因秋天分为初秋、仲秋、季秋,故合称为「三秋」。

《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一》:「幸四境无虞,三秋式稔。」
唐·李善·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

⒊ 深秋。指秋季的第三个月。

唐·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唐·白行简〈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三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日三秋释义:《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年,形容思念人的心情非常迫切。
    • 2.
      三秋释义:⒈秋收、秋耕和秋播的合称。⒉指秋季的三个月。也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⒊指三个秋天;三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 3.
      九春三秋释义: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九春”;三秋:秀季三个月,故称“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
    • 4.
      北陆释义:⒈北方之地。北周 庾信《枯树赋》:“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倪璠 注:“北陆,北方之地也。”唐 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每至南方二月,草树华滋,北陆三秋,风烟摇落;莫不列苹繁於上席,行礼敬於质明,奠椒桂於中尊,敬神明於如在。”⒉即虚宿。位在北方,为二十八宿之一。《左传·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孔颖达 疏:“日在北陆,为 夏 之十二月也。十二月,日在玄枵之次……於是之时,寒极冰厚,故取而藏之也。”《尔雅·释天》:“玄枵,虚也;顓頊
    • 5.
      如隔三秋释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常用来形容情人之间思慕殷切,也可用于形容良师益友之间的思念之情)。
    • 6.
      柏梁篇释义:泛指应制之作。 唐 王维《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参见“柏梁体”。
    • 7.
      沙棠舟释义:用沙棠木造的船。 语本 晋 王嘉《拾遗记·前汉下》:“帝常以三秋闲日,与 飞燕 戏於 太液池,以沙棠木为舟,贵其不沉没也。”后多以“沙棠舟”指游船。
    • 8.
      菊篱释义:蓠边的菊花。 语本 晋 陶潜《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 李郢《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诗:“莲沼昔为 王俭 府,菊篱今作 孟嘉 杯。”宋 戴复古《沉庄可号菊花山人》诗:“连岁修茅屋,三秋绕菊篱。”元 萧国宝《次韵寄梵天方丈古岩》:“剖破菊篱花雨散,心归 莲社 色身空。”
    • 9.
      蚊雷释义:蚊群飞时所发出的巨大声音。语本《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众喣漂山,聚蟁成靁。”颜师古 注:“蟁,古蚊字;靁,古雷字。言众蚊飞声有若雷也。”宋 陆游《宿沱江弥勒院》诗:“蛙吹喧孤枕,蚊雷动四廊。”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对千里青山,两岸啼猿,愁的是三秋雁字,一夏蚊雷,二月芦烟。”王西彦《古屋》第五部四:“我们常常看见‘蚊雷’的字眼,总以为那不过是一个过火的形容词,如今身历其境,才知道它的确切。”
    • 10.
      豹旅释义:指勇武的军队。明 唐顺之 《登喜峰古城时三卫贡马散牧塞外》诗:“三秋豹旅方乘障,万里龙媒正满山。”
    • 11.
      边障释义:亦作“边鄣”。亦作“邉障”。边境上的城堡、要塞。《新唐书·回鹘传下·薛延陀》:“方帝幸 洛阳,将遂封 泰山,夷男 与其下谋曰:‘天下封 泰山,万国皆助兵,悉会行在,边鄣空单,思摩(李思摩)可取也。’”《新唐书·回鹘传下·刘昌传》:“昌 在边凡十五年,身率士垦田,三年而军有羡食,兵械鋭新,边障妥寧。”宋 韩琦《感事》诗:“一来边障地,走马过三秋。”明 冯梦龙《邯郸梦·特诏赐环》:“以朕一时不明,陷汝三年邉障。”清 顾炎武《酬李处士因笃》:“大气槖山川,雄风被边障。”
    • 12.
      醉三秋释义:在中,“醉三秋”一词的解释是:白酒――阜阳特产。 传言刘伶喝酒一醉三年,是为“醉三秋”的由来。

三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日三秋释义:《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年,形容思念人的心情非常迫切。
    • 2.
      三秋释义:⒈秋收、秋耕和秋播的合称。⒉指秋季的三个月。也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⒊指三个秋天;三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 3.
      九春三秋释义: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九春”;三秋:秀季三个月,故称“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
    • 4.
      北陆释义:⒈北方之地。北周 庾信《枯树赋》:“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倪璠 注:“北陆,北方之地也。”唐 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每至南方二月,草树华滋,北陆三秋,风烟摇落;莫不列苹繁於上席,行礼敬於质明,奠椒桂於中尊,敬神明於如在。”⒉即虚宿。位在北方,为二十八宿之一。《左传·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孔颖达 疏:“日在北陆,为 夏 之十二月也。十二月,日在玄枵之次……於是之时,寒极冰厚,故取而藏之也。”《尔雅·释天》:“玄枵,虚也;顓頊
    • 5.
      如隔三秋释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常用来形容情人之间思慕殷切,也可用于形容良师益友之间的思念之情)。
    • 6.
      柏梁篇释义:泛指应制之作。 唐 王维《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参见“柏梁体”。
    • 7.
      沙棠舟释义:用沙棠木造的船。 语本 晋 王嘉《拾遗记·前汉下》:“帝常以三秋闲日,与 飞燕 戏於 太液池,以沙棠木为舟,贵其不沉没也。”后多以“沙棠舟”指游船。
    • 8.
      菊篱释义:蓠边的菊花。 语本 晋 陶潜《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 李郢《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诗:“莲沼昔为 王俭 府,菊篱今作 孟嘉 杯。”宋 戴复古《沉庄可号菊花山人》诗:“连岁修茅屋,三秋绕菊篱。”元 萧国宝《次韵寄梵天方丈古岩》:“剖破菊篱花雨散,心归 莲社 色身空。”
    • 9.
      蚊雷释义:蚊群飞时所发出的巨大声音。语本《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众喣漂山,聚蟁成靁。”颜师古 注:“蟁,古蚊字;靁,古雷字。言众蚊飞声有若雷也。”宋 陆游《宿沱江弥勒院》诗:“蛙吹喧孤枕,蚊雷动四廊。”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对千里青山,两岸啼猿,愁的是三秋雁字,一夏蚊雷,二月芦烟。”王西彦《古屋》第五部四:“我们常常看见‘蚊雷’的字眼,总以为那不过是一个过火的形容词,如今身历其境,才知道它的确切。”
    • 10.
      豹旅释义:指勇武的军队。明 唐顺之 《登喜峰古城时三卫贡马散牧塞外》诗:“三秋豹旅方乘障,万里龙媒正满山。”
    • 11.
      边障释义:亦作“边鄣”。亦作“邉障”。边境上的城堡、要塞。《新唐书·回鹘传下·薛延陀》:“方帝幸 洛阳,将遂封 泰山,夷男 与其下谋曰:‘天下封 泰山,万国皆助兵,悉会行在,边鄣空单,思摩(李思摩)可取也。’”《新唐书·回鹘传下·刘昌传》:“昌 在边凡十五年,身率士垦田,三年而军有羡食,兵械鋭新,边障妥寧。”宋 韩琦《感事》诗:“一来边障地,走马过三秋。”明 冯梦龙《邯郸梦·特诏赐环》:“以朕一时不明,陷汝三年邉障。”清 顾炎武《酬李处士因笃》:“大气槖山川,雄风被边障。”
    • 12.
      醉三秋释义:在中,“醉三秋”一词的解释是:白酒――阜阳特产。 传言刘伶喝酒一醉三年,是为“醉三秋”的由来。

三秋造句

1.和她整日厮守在一起没什么感觉,但分别后一日三秋的感觉就涌上心头。

2.你毕业离校后,同学们都很想念你,真有一日三秋之感。

3.小丽的男朋友到外地出差,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那几天对她来说,简直是一日三秋

4.才一天没见,小芳、小王就有一日三秋之感。

5.想念好友,难免有一日三秋之感。

6.第一次一个人出门在外,非常想家,真是一日三秋,恨不得插翅而归。

7.离开家乡只不过几天我就想家了,真是度日如年,一日三秋啊。

三秋(sanqi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三秋是什么意思 三秋读音 怎么读 三秋,拼音是sān qiū,三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三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