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òu,(1) 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组词】:肉体。肉类。肉食。肌肉。肉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肉身(佛教指肉体)。(2) 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组词】:桂圆肉。冬瓜肉厚。(3) 果实不脆,不酥。【组词】:肉瓤西瓜。(4) 行动迟缓,性子慢。【组词】:做事真肉。(5) 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6) 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
shí sì yì,(1) 吃。【组词】:食肉。食欲。(2) 吃的东西。【组词】: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3) 俸禄。【例句】:“君子谋道不谋食”。(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组词】:日食。月食。 ◎ 拿东西给人吃。【例句】:食母(乳母)。 ◎ 用于人名。【例句】:郦食其(jī)(中国汉代人)。
1. 以肉为食。或指肉类食品。古代高官厚爵者以食肉为常,故用肉食者称享有厚禄的官员。
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英[ meat; ]
2. 以肉类为食物;吃荤。
例肉食动物。
英[ carnivorous; ]
⒈ 指高位厚禄。亦泛指做官的人。
引《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杜预 注:“肉食,在位者。”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退士不居肉食之列。”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九:“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今之变法者,其蔽有二,其一欲以震古鑠今之事,责成於肉食官吏之手。”
⒉ 以肉类以食物;亦指肉类食物。
引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婢妾衣紈履丝,匹庶粺饭肉食。”
宋 范成大 《冬日田园杂兴》诗之七:“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神女庙神鸦》:“果有鸦十餘,往来旋绕,以肉食投之,即攫去。”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已经过了晌午, 阿兴 才把肉食燉好。”
⒈ 以肉类为主要食物的。
例如:「肉食动物」。
⒉ 比喻享有优厚供养的人。
引唐·杜甫〈赠苏四徯〉诗:「肉食哂菜色,少壮欺老翁。」
⒊ 肉类食物。
引《三国演义·第五九回》:「舍内饭米、柴火、肉食齐备。」
1.他虽然官做得很大,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变得越来越浅薄,正应了古人所说的“肉食者鄙”那句话。
2.她不信任卖肉的人能保证肉食新鲜。
3.洗漱罢,再取三五杯酒相待,吃了些肉食之类。
4.我认为肉食对于人类通常生活所可能遇到的任何场合来说都是没有必要的。
5.适量吃不用考虑什么热量问题,花生主要是蛋白质成分,是一个好的食物。相对肉食的话,热量还很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