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 [jīn fèng]
1. 金质的或金饰的凤形熏炉。
2. 见“金凤凰”。
3. 台名。
4. 凤仙花的别称。
6. 琵琶、琴、筝之属。因弦柱上端刻凤为饰,故称。
金凤 引证解释
⒈ 金质的或金饰的凤形熏炉。
引北齐 萧放 《冬夜咏妓》:“银龙衔烛烬,金凤起炉烟。”
⒉ 见“金凤凰”。
⒊ 台名。
引《北齐书·文宣帝纪》:“至是,三臺成,改 铜爵 曰 金凤。”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目悬 河阳,追 铜爵 而无远;神游 漳水,与 金凤 而俱飞。”
唐 王勃 《铜雀妓》诗之一:“金凤 邻 铜雀,漳河 望 鄴城。”
⒋ 凤仙花的别称。
引明 王象晋 《郡芳谱·花谱》:“凤仙……开花头翅羽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有金凤之名。”
⒌ 琵琶、琴、筝之属。因弦柱上端刻凤为饰,故称。
引前蜀 牛峤 《西溪子》词:“捍拨双盘金凤,蝉鬢玉釵摇动。”
前蜀 魏承班 《菩萨蛮》词:“翠翘云鬢动,敛态弹金凤。”
华锺彦 注:“金凤:谓琴筝之属也。”
金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使的释义:使得。行,可以。多用为同意他人意见,或应答他人之词。 元 郑廷玉 《金凤钗》第一折:“[正末云]你子母休熬煎,我到来朝一日,向 周桥 上题笔卖诗,若卖得些钱养活你,若卖不的再做做计较。[旦云]这等説也使的。”《红楼梦》第十五回:“好哥哥,你只别嚷,你要怎么着都使的。”
- 2.
修习释义:⒈演习;练习。 《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山西 天水、陇西、安定、北地 处势迫近 羌 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晋 葛洪《抱朴子·省烦》:“至乃讲试累月,督以楚挞,昼夜修习,废寝与食。”⒉学习;研习。《南史·陈新安王伯固传》:“为政严苛,国学有墯游不修习者,重加檟楚,生徒惧焉,由是修业颇进。”唐 白居易《六十救学者之失》:“此由官失其业,师非其人,故但有修习之名而无训导之实也。”元 郑廷玉《金凤钗·楔子》:“小生造物低,闭了选场,在状元店修习一年,今年春榜动,却去应举去。”⒊修行。晋 葛
- 3.
大古释义:⒈特别。 元 关汉卿《玉镜台》第四折:“我从小里文章不大古,年老也还有甚词赋?”⒉犹大概,大约。元 白朴《梧桐雨》第三折:“更问甚陛下,大古是知重俺帝王家。”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三折:“你大古是送千里寒衣女 孟姜,可教我忙也那不忙,穿不的你那好衣裳。”⒊总之。元 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大古是家富小儿娇,我则愁腌日月没柴没米怎生熬。”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可知大古是人伴贤良智转高。”明 汤显祖《牡丹亭·诘病》:“大古是烟花惹事,鶯燕成招,云月知情。”⒋太古。《仪礼·士冠礼》:“始冠緇布之冠
- 4.
好女儿花释义:金凤花的别名。
- 5.
小二哥释义:⒈泛称市井青年男子。元 卢挚《蟾宫曲》:“小二哥昔涎剌塔,碌碡上渰着个琵琶。”《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於今又有个不识窍的小二哥,也与个妇人私通,日日贪欢,朝朝迷恋,后惹出一场祸来。”⒉旧时称旅馆、茶店、酒肆的侍应人员。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店小二哥那里?[小二上云]自家是这状元店里小二哥。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乾浄店房。”元 郑廷玉《金凤钗》楔子:“你听的么?小二哥要房宿饭钱哩,我将甚么与他?”亦省称“小二”。《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主人家……上前相迎道:‘长官请坐。’便令小二
- 6.
快马释义:⒈善于奔驰的健马。《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折杨柳歌辞五》:“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南史·曹景宗传》:“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大凡填词,用笔要如快马天阵,盘旋曲折,随意所之。”茅盾《子夜》十一:“满天是灰白的云头,快马似的飞奔,飞奔!”⒉以快马送信的人。独孤红《金凤钗》第五章:“傅小天 微微一笑,挥手说道:‘记住,有什么不能解决的事儿,交当地快马报我。’”
- 7.
打眼目释义:耀眼。 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他与你些打眼目的衣服头面……你便守熬呵,刚捱到满服三年。”明 朱有燉《团圆梦》第一折:“便将着烧手般金凤釵,更有那爽口的绵羊肉,更将着十数箱打眼目的衣服。”
- 8.
打簇释义:⒈亦称“打竹簇”。北朝 时的一种游戏。《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三年正月甲午,开府仪同三司 尒朱文畅 ……等谋贼 神武,因十五日夜打簇,怀刃而入,其党 薛季孝 以告,并伏诛。”《北齐书·尒朱文畅传》:“自 魏氏 旧俗,以正月十五日夜为打竹簇之戏,有能中者,即时赏帛……因 高祖 临观,谋为窃发。”《北史·尒朱荣传》作“打蔟”。⒉犹打扮。元 乔吉《水仙子·廉香林南园即事》曲:“书斋打簇得繁华,玉龙笔乘,铜雀砚瓦,金凤釵花。”
- 9.
描金凤释义:长篇弹词。写书生徐惠兰与钱玉翠相恋,玉翠赠描金凤为信物。后徐遭人陷害,蒙冤判斩,义弟金继春换监救徐,绿林好汉劫法场误救金继春。最后,钦差查明案情,惩办真凶。
- 10.
朱唇释义:红色的口唇。 形容貌美。战国 楚 宋玉《神女赋》:“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蛾扬兮,朱脣的其若丹。”三国 魏 曹植《七启》之六:“动朱脣,发清商。”宋 柳永《少年游》词之四:“娇多爱把齐紈扇,和笑掩朱脣。”元 徐琬《沉醉东风·赠歌者吹箫》曲之一:“金凤小斜簪髻云,注樱桃一点朱唇。”《宦海》第四回:“这位名士……生得白面朱唇,剑眉星眼。”
- 11.
朱脣释义:亦作“朱唇”。红色的口唇。形容貌美。战国 楚 宋玉《神女赋》:“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蛾扬兮,朱脣的其若丹。”三国 魏 曹植《七启》之六:“动朱脣,发清商。”宋 柳永《少年游》词之四:“娇多爱把齐紈扇,和笑掩朱脣。”元 徐琬《沉醉东风·赠歌者吹箫》曲之一:“金凤小斜簪髻云,注樱桃一点朱唇。”《宦海》第四回:“这位名士……生得白面朱唇,剑眉星眼。”
- 12.
正头释义:⒈明 时廊房内主持收纳钱钞的人。明 沉榜《宛署杂记·廊头》:“本县每季轮委佐领官一员,总领其事;选之廊房内住民之有力者一人,僉为正头。计应纳钱钞,敛银收买本色,径解内府天财库交纳,以备宴赏支用。以其为廊房钱钞之头也,故曰廊头。”⒉旧时女子把头发挽束在头顶上,以示成人。此种发式称为正头。《海上花列传》第四三回:“浣芳 梳的两隻丫角,比 丽娟 正头,终究容易。”《海上花列传》第四九回:“再歇两年,金凤 梳仔个正头。”⒊犹正式的。《红楼梦》第四六回:“想着老太太疼他,将来外边聘个正头夫妻去。”赵树理《李家庄的
- 13.
正话释义:⒈犹正题,正文。《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纔是‘蒋兴哥 重会珍珠衫’的正话。”⒉正经话。与“闲话”相对。《水浒传》第二二回:“且把闲话提过,只説正话。”《金瓶梅词话》第二回:“我和你説正话,休要取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雷溪 道:‘这又何必呢!我们且谈正话罢。’”⒊与本意相同的话。与“反话”相对。《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张金凤 是个有心事的。他可把正话儿反説着。”
- 14.
湿肉伴乾柴释义:亦作“溼肉伴乾柴”。 谓挨棒打。元 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替别人溼肉伴乾柴,没人情官棒好难捱。”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但得他不駡我做絶户的 刘员外,只我也情愿湿肉伴乾柴。”
- 15.
爵里释义:官爵和乡里。南朝 梁元帝《<怀旧志>序》:“故备书爵里,陈怀旧焉。”唐 刘知几《史通·六家》:“若乃帝王无纪,公卿缺传,则年月失序,爵里难详,斯并昔之所忽,而今之所要。”《剪灯新话·金凤钗记》:“生言其父姓名爵里及己乳名,方始记认。”清 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林 感悦揖谢,问帝爵里,以便往拜。”
- 16.
玉梳释义:梳之美称。 唐 元稹《六年春遣怀》诗之四:“玉梳鈿朵香胶解,尽日风吹瑇瑁筝。”明 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又有这玉梳儿一枚,是妾平日所爱之珍。”《全元散曲·斗鹌鹑·元宵》:“金凤斜簪,云鬟半偏,插玉梳,贴翠鈿。”
- 17.
笼絃释义:弹奏琵琶的指法之一。唐 李绅《悲善才》诗:“天颜静听朱丝弹,众乐寂然无敢举。衔花金凤当承拨,转腕笼絃促挥抹。”
- 18.
衣裙释义:下裳。泛指衣和裙。《宋书·五行志一》:“陈郡 谢灵运 有逸才,每出入,自扶接者常数人。民间謡曰‘四人挈衣裙,三人捉坐席’是也。”《儿女英雄传》第九回:“那 张金凤 整好衣裙,仍同 十三妹 回到西间坐下。”茅盾《子夜》一:“我去年到乡下去过,也没看见像你这一身老式的衣裙。”
- 19.
賫诣释义:送往。《剪灯新话·金凤钗记》:“生感 兴娘 之情,以釵货於市,得钞二十锭,尽买香烛楮币,賫诣 琼花观,命道士建醮三昼夜以报之。”周楞伽 校注:“賫诣,送往。”
- 20.
赍诣释义:送往。 《剪灯新话·金凤钗记》:“生感 兴娘 之情,以釵货於市,得钞二十锭,尽买香烛楮币,賫诣 琼花观,命道士建醮三昼夜以报之。”周楞伽 校注:“賫诣,送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