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天府之国 天府之国的意思
tiānzhīguó

天府之国

简体天府之国
繁体天府之國
拼音tiān fǔ zhī guó
注音ㄊ一ㄢ ㄈㄨˇ ㄓ ㄍㄨㄛˊ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tiān,(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组词】:天空。天际。天罡(北斗星)。天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天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例句】: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组词】:天气。天冷。(4) 季节,时节。【组词】:冬天。(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组词】:今天。(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组词】:天上。天宫。(7) 自然界。【组词】:天堑。天时。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天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例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组词】:天然。天性。天职(应尽的职责)。天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天伦之乐。

fǔ,(1)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组词】:府库。天府。(2)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组词】:府邸。府第。王府。府上。(3) 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组词】:开封府。府尹。府治。府试。首府。(4) 国家行政机关。【组词】:政府。官府。(5) 古同“腑”,脏腑。

zhī,(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组词】:赤子之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组词】: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组词】:置之度外。等闲视之。(5) 代词,这,那。【例句】:“之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组词】:久而久之。(7) 往,到。【例句】:“吾欲之南海”。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基本含义

指一个地方非常富饶,是人间的天堂。

天府之国的意思

天府之国 [tiān fǔ zhī guó]

1. 指肥美险固、物产饶多之地。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land of plenty;]

天府之国 引证解释

⒈ 后专用以美称 四川。

语本《战国策·秦策一》:“苏秦 始将连横,説 秦惠王 曰:‘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史记·留侯世家》:“夫 关中 左 殽 函,右 陇 蜀,沃野千里,南有 巴 蜀 之饶,北有 胡 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 河 渭 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 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高祖 因之以成帝业。”
唐 陈子昂 《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夫 蜀 都天府之国,金城铁冶,而俗以财雄。”
碧野 《汉水滔滔》:“世称 黄河 是 中国 文化的摇篮, 长江 是祖国的粮仓--上有‘天府之国’,中有肥沃的 江汉平原,下有富庶的 江 南。”


国语词典

天府之国 [tiān fǔ zhī guó]

⒈ 形容地势险要而物产丰富的地方。

《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三国演义·第六〇回》:「益州天府之国,非治乱之主,不可居也。』」

⒉ 四川省的别名。参见「四川省」条。


天府之国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洞天福地释义: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现泛指名山胜境。
    • 2.
      鱼米之乡释义:指盛产鱼类和大米的富庶的地方。
    • 3.
      天府之土释义: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

天府之国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不毛之地释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通“赐”)之不毛之地。”原指不生长庄稼的土地,后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毛:古通“苗”。

天府之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古堰流碧释义:“古堰流碧”,居“成都十景”之首,形容的是都江堰的秀美景色。入选理由:都江堰,不仅是天府之国的源头。它,也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体现。
    • 2.
      号称释义:⒈以某种名号著称:四川号称天府之国。⒉对外宣称;名义上称作:敌人的这个师号称一万二千人,实际上只有七八千。
    • 3.
      天府之国释义: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在我国一般把四川称为“天府之国”。
    • 4.
      李冰释义:(约前3世纪)战国时期水利专家,秦国人。秦昭王(一说孝文王)时任蜀郡守。在岷江中凿开离堆,修建分水堤和湃水坝,分岷江为内外二江,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该工程即今都江堰。
    • 5.
      派仗释义: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丁玲《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我向来认为作家的本份是创作,而不必参与无意义的论争,更不要参加打派仗。”刘绍棠《蛾眉》二:“我们那个地方,本是天府之国的聚宝盆,接连打了八九年的派仗,草盛苗稀荒了地。”
    • 6.
      美称释义:赞美的称呼:四川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 7.
      逐兔释义:追逐兔子。 比喻争夺帝位。《后汉书·袁绍传》:“世称万人逐兔,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李贤 注:“《慎子》曰:‘兔走於街,百人追之,贪人具存,人莫之非者,以兔为未定分也。积兔满市,过不能顾,非不欲兔也,分定之后,虽鄙不争。’《子思子》、《商君书》并载,其词略同。”南朝 梁 何逊《行经孙氏楼》诗:“逐兔争先捷,掎鹿竞因机。”唐 刘知几《史通·编次》:“盖逐兔争先,瞻乌靡定,羣雄僭盗,为我驱除。是以史传所分,真伪有别。”《三国演义》第六十回:“益州 天府之国,非治乱之主不可居也。今 刘季玉 不能用贤,

天府之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古堰流碧释义:“古堰流碧”,居“成都十景”之首,形容的是都江堰的秀美景色。入选理由:都江堰,不仅是天府之国的源头。它,也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体现。
    • 2.
      号称释义:⒈以某种名号著称:四川号称天府之国。⒉对外宣称;名义上称作:敌人的这个师号称一万二千人,实际上只有七八千。
    • 3.
      天府之国释义: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在我国一般把四川称为“天府之国”。
    • 4.
      李冰释义:(约前3世纪)战国时期水利专家,秦国人。秦昭王(一说孝文王)时任蜀郡守。在岷江中凿开离堆,修建分水堤和湃水坝,分岷江为内外二江,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该工程即今都江堰。
    • 5.
      派仗释义: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丁玲《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我向来认为作家的本份是创作,而不必参与无意义的论争,更不要参加打派仗。”刘绍棠《蛾眉》二:“我们那个地方,本是天府之国的聚宝盆,接连打了八九年的派仗,草盛苗稀荒了地。”
    • 6.
      美称释义:赞美的称呼:四川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 7.
      逐兔释义:追逐兔子。 比喻争夺帝位。《后汉书·袁绍传》:“世称万人逐兔,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李贤 注:“《慎子》曰:‘兔走於街,百人追之,贪人具存,人莫之非者,以兔为未定分也。积兔满市,过不能顾,非不欲兔也,分定之后,虽鄙不争。’《子思子》、《商君书》并载,其词略同。”南朝 梁 何逊《行经孙氏楼》诗:“逐兔争先捷,掎鹿竞因机。”唐 刘知几《史通·编次》:“盖逐兔争先,瞻乌靡定,羣雄僭盗,为我驱除。是以史传所分,真伪有别。”《三国演义》第六十回:“益州 天府之国,非治乱之主不可居也。今 刘季玉 不能用贤,

天府之国造句

1.我的故乡就在天府之国,那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2.天府之国,沃野千里,自古以来就有天下第一粮仓的美誉。

3.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4.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人民富足。

5.天府之国不但美丽富饶,而且人杰地灵。

6.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

7.四川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

天府之国是什么意思 天府之国读音 怎么读 天府之国,拼音是tiān fǔ zhī guó,天府之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天府之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