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受知 受知的意思
shòuzhī

受知

简体受知
繁体
拼音shòu zhī
注音ㄕㄡˋ ㄓ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òu,(1) 接纳别人给的东西。【组词】:接受。感受。受精。受权。受托。受降。受益。受业(①跟随老师学习;②学生对老师自称)。受教。受领。受聘。受理。(2) 忍耐某种遭遇。【组词】:忍受。受苦。受制。受窘。受累(受到劳累)。(3) 遭到。【组词】:遭受。受害。受挫。受屈。受辱。受阻。(4) 适合,中。【组词】:受吃。受看。受听。受使。

zhī zhì,(1) 晓得,明了。【组词】: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 使知道。【组词】:通知。知照。(3) 学识,学问。【例句】:知识,求知。无知。(4) 主管。【例句】: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组词】:相知。知音。知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例句】:故知(老朋友)。(1) 同“智”,智慧。

基本含义

接受知识、得到消息。

受知的意思

受知 [shòu zhī]

1. 受人知遇。

受知 引证解释

⒈ 受人知遇。

唐 司空图 《书屏记》:“因题记唱和,乃以书受知於 裴公休。”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唐 卢光啟 策名后,扬歷臺省,受知於租庸 张濬。”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刘文定》:“﹝ 刘文定 ﹞少时家贫窶……后受知 尹文端 公,首荐博学宏词。”


国语词典

受知 [shòu zhī]

⒈ 得到他人的知遇。

唐·司空图〈书屏记〉:「因题纪唱和,乃以书受知于裴公休。」


受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文释义:⒈不加修饰。《孝经·丧亲》:“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邢昺 疏:“不文,不为文饰。”⒉引申为无文采。清 谭献《<金元诗录>序》:“宋 诗弇陋,言之不文。”章炳麟《序<革命军>》:“﹝ 邹容 ﹞示余曰:‘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辞多恣肆,无所回避,然得无恶其无文耶?’”⒊不崇尚文辞。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铨赋》:“秦 世不文,颇有杂赋。”⒋对自己的谦称,犹不才。明 宋濂《吴公行状》:“不文幸获受知於公,虽契家子姓特容以宾礼见义,固不敢辞。”清 邹容《<革命军>自序》:“不文之生,居於
    • 2.
      借榻释义:借人床榻睡觉。犹借宿。宋 秦观《寄题赵侯澄碧轩》诗:“何日解衣容借榻,卧听螭口泻泠泠。”金 元好问《外家南寺》诗:“白头来往人间徧,依旧僧窗借榻眠。”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余年十八,受知于 浙 督 程 公 元章,送入 万松书院 肄业,离家二十里,夜不能归,輒借榻 湖州 沉谦之、永之 寓所。”
    • 3.
      孤宦释义:地位低微的官吏;未受知遇的远臣。 《后汉书·郭躬传》:“廷尉 河南 吴雄 季高,以明法律,断狱平,起自孤宦,致位司徒。”唐 崔涤《望韩公堆》诗:“孤宦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宋 范仲淹《陈乞颍亳一郡状》:“臣涉道至浅,赋材本下,爰从孤宦,首被圣知,自谓得君。”明 陈汝元《金莲记·量移》:“谁知孤宦天涯意,泣上 龙堆 望故乡。”
    • 4.
      放游释义:纵游,漫游。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吾放游,获受知於右相 武成侯 段公,因以栖託。”《宋史·隐逸传上·林逋》:“初放游 江 淮 间,久之归 杭州,结庐 西湖 之 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
    • 5.
      春卿释义:⒈周 春官为六卿之一,掌邦礼。后因称礼部长官为春卿。唐 耿湋《奉送蒋尚书兼御史大夫东都留守》诗:“副相威名重,春卿礼乐崇。”唐 柳宗元《送元秀才下第东归序》:“献艺春卿,当三黜之辱,可谓屈抑矣。”宋 王禹偁《送进士郝太冲序》:“洎予受知春卿,荐以甲科,喧喧我名,雷奋人耳。”⒉指 南朝 梁 太常、宗正、司农三卿。《隋书·百官志上》:“诸卿,梁 初犹依 宋 齐,皆无卿名。天监 七年,以太常为太常卿,加置宗正卿,以大司农为司农卿,三卿是为春卿。”
    • 6.
      朋附释义:⒈勾结、阿附。 《魏书·高祖纪下》:“若朋附豪势,陵抑孤弱,罪有常刑。”《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晏 昔朋附姦邪,请立 独孤 后,上自恶而杀之。”明 刘基《<照玄上人诗集>序》:“此倡彼和,更相朋附。”⒉结党营私。唐 刘禹锡《苏州谢上表》:“唯守职业,实无朋附,竟坐飞语,贬在遐藩。”《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执中 尝寄嬖人於 周豫 之家,而 豫 姦諂,受知 执中,遂举 豫 召试馆职,此 执中 朋附宜罢免者三也。”
    • 7.
      督学使者释义:学政的别称。明 清 派往各省督导教育行政及主持考试的专职官员。也称“督学”、“学使”。清 戴名世《李太常案牍序》:“今夫督学使者,三年而一易其人,行部考校不过文义之优劣,而不暇及於其他。”清 刘大櫆《<朱东发诗>序》:“虽乡里之儿童从塾师学句读者,无不知有 朱君。其受知於督学使者,盖屡冠其曹。”清 孙鼎臣《凌丰叔哀辞》:“自其为诸生,督学使者无不赏异之。”参见“督学”。
    • 8.
      跪石释义:春秋 贤士 鲍龙 未遇时,跪石而吟。后以“跪石”指贤士未受知遇之时。
    • 9.
      践扬释义:亦作“践敭”。扬历。谓仕宦所经历。宋 王禹偁《谢除刑部郎中知制诰启》:“窃念某猥以腐儒,受知先帝,践扬两制,出处九年。”宋 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胡宗愈辞免恩命不允诏》:“卿更涉夷险,践敭中外。”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十一:“徐康国 为两 浙 曹,亦以职事入謁中书,康国 自谓践扬之久,率多傲忽。”明 文徵明《铁柯记》:“公起家进士,为良有司,入为名法从,追躋列卿,歷事三朝,践敭中外餘三十年。”
    • 10.
      重姓释义:⒈犹大姓。 唐 朱庆馀 《贺张水部员外拜命》诗:“前代佳名 逊 ,当时重姓 张 。”⒉复姓,双姓。 唐 无名氏 《玉泉子》:“举人 李文彬 受知於舍人 紇干洎 。有同时今京兆府司録 贺兰洎 卒, 彬 因謁紫微,问:‘今日有何新事?’对曰:‘适过府,闻 紇干洎 卒。’ 洎 曰:‘莫错否。’ 彬 曰:‘不错。’ 洎 曰:‘君又似共鬼语也。’拂衣而入。 彬 乃悟,盖俱重姓,又同名而误对也。”
    • 11.
      阶进释义:进升。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魏 自计十餘年,祸之而益以福之,深自愧悔。又仰其富,思交欢之。因以贺 仲 阶进,备物而往。”清 王韬《停捐纳》:“无奈今之为上游者,祇以情面为瞻徇,请託为引援,钻营为阶进。”马其昶《<濂亭集>序》:“先生受知最夙,不缘旧恩有所阶进。”
    • 12.
      骨梗释义:⒈刚直。《宋书·孔觊传》:“覬 少骨梗有风力。”《北齐书·王琳传》:“窃以朝市迁贸,传骨梗之风;歷运推移,表忠贞之跡。”明 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粉饰者见赏,则闇修者弗庸;迎合者受知,则骨梗者蒙弃。”⒉形容笔力刚劲。南朝 齐 谢赫《古画品录·江僧宝》:“用笔骨梗,甚有师法。”

受知(shou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受知是什么意思 受知读音 怎么读 受知,拼音是shòu zhī,受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受知造句子